小说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小说评论杂志

《小说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2164
  • 国内刊号:61-1017/J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08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
  • 综合影响因子:0.14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小说评论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形势分析

蕴藏着一个未来的惊喜——2010年短篇小说扫描

摘要:2010年的短篇小说从数量上说仍然是高产的,从质量上说似乎让我们很难有自信说出特别硬气的话。也许这符合文学创作的常态。它能够在一个相对的高度上平稳地滑行,这就是很让人欣慰的事情了。相对的高度,自然是相对于以往的年份而言的。因此,翻检2010年的短篇小说,既不会让我们惊喜异常,也不会让我们大失所望。或许它还蕴藏着一个未来的惊喜。
14-19

感性生活的彰显与理性意义的建构——2010年短篇小说创作巡礼

摘要:近些年来,围绕着"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文艺理论界一直在试图重审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其中,让人尤为注意的是,不少学者开始明确强调感性的美学意义,甚至提出"新感性价值本体",并以此作为"日常生活美学"的核心,其理由是:
20-27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小说中的“历史性细节”——以打狗为例

摘要:"历史性细节",是我在昆德拉启发下,杜撰的一个概念。在界定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先看看昆德拉怎么说。在《小说的艺术》中,昆德拉这样强调了自己不同于历史学家的把握历史的方式:
28-32

《第二次握手》:“手抄本”与“定稿本”

摘要:一张扬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是""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手抄本之一。1979年7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次握手》(简称"1979定稿本")是在1974年稿《归来》(民间称为《第二次握手》,
33-38

以人性的力量穿透世道和人心——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纵览

摘要: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已于2010年11月9日圆满结束。纵观本届获奖作品,感受最深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人性。人性,一直是当下文学的主题。无论是国家命运的宏大叙事,还是个体命运的微观记叙,人性,始终是贯穿文学的一根血脉,充盈,丰沛,坚韧,既显示着文学永恒的人学底蕴,又显示着文学强大的艺术生命。当下的文学,因为人性的贯通而变得生动、深邃和雄强。人性的力量穿透世道人心。
43-46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档案

主持人的话

摘要:自从高尔基把文学叫做人学之后,我们跟着鹦鹉学舌,差不多说了近一个世纪。这原本是一句大实话,只不过经高尔基的口说出来,就有分量,影响就大。就像今天很多大家都懂得的道理,大家都在说的话,经某些大人物再说一遍,就成了金科玉律,成了绝对真理一样。
47-48

“生命与死亡”是我创作的规定性——毕淑敏访谈录

摘要:赵艳:大家对您的认识是从《昆仑殇》开始的。透过这一作品,我们既崇敬大自然和人的伟大,领受它对我们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又失落于其中存在的不人道、压抑人性、狂热的理想崇拜。您自己在创作时是怎么考虑二者关系的?
49-53

最初和最后的清洁

摘要:我的处女作中篇小说"昆仑殇"在1987年"昆仑"杂志第4期发表之后,"小说选刊"1987年9月号最先给予转载。这对一个普通的业余作者来说,是巨大的鼓励和鞭策。那时,我在北京的一家工厂当医生,写作对于我来讲,尊崇而高渺。
54-55

写在生命的悬崖边上——论毕淑敏小说生命关怀主题的深化

摘要:王蒙在为毕淑敏小说作序时曾写下这样的句子:"爱心是主干,责任是永久,使命是奉献。"①诚如其言,毕淑敏的小说一向以对生命的热爱和诚挚关怀为人称道。那么,这份爱与关怀将幻化出怎样的艺术世界呢?
56-61
小说评论杂志访谈

文学与“文人”——张旭东教授访谈录

摘要:张旭东,1965年生于北京,在上海接受中小学教育。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杜克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美学教研室、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东亚语文系。现为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系教授,东亚系主任,
63-68
小说评论杂志宁肯长篇小说《天·藏》评论小辑

辨认我们隐秘的身世——读宁肯的《天·藏》

摘要:从十年前《蒙面之城》的出版开始至今,宁肯的写作为中国当代小说提供或弥补了哲学与诗歌这一维度。这是它甚为匮乏甚至深感异质的东西。与世界文学中比如从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来小说的哲学与诗歌性向相反,
69-78

创造之书,智慧之书——由宁肯《天·藏》引出的话题

摘要:一在谈及宁肯的《天·藏》,在进行文本上的分析之前,我愿先引一段米兰·昆德拉在他的《耶路撒冷致辞:小说与欧洲》的演讲中的一段话作为开始。在那里,米兰·昆德拉以托尔斯泰写作《安娜·卡列尼娜》时的情景为例,
79-84

身体叙事与精神高地——以宁肯的《天·藏》为话题

摘要:我甚至认为,宁肯的《天·藏》的出现,是十分奇特的现象:因为,作为先锋写作,作为精神性的探索,早在80年代末期已经基本终结了。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散文化的时代:平庸、复制的物质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许多具有先锋意识的作家,
85-91

复杂的精神资源与艰难的形而上之维——读《天·藏》

摘要:宁肯出版于2001年的长篇处女作《蒙面之城》以其恢弘的气度、绮丽的想象,以及饱满而决绝的理想主义情愫,张扬着一种难以企及的生存方式和精神高度,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小说主人公马格从秦岭到西藏再到深圳的地理空间转移,
92-99
小说评论杂志《钟山》专线

泉涸,相濡以沫——读陈应松中篇小说《野猫湖》

摘要:阅读陈应松的小说,并不是一个令人愉悦的旅行过程。暴力、丑恶、血腥、恐怖……,总是不时地拦路出现,甚至无法逾越。一切逃避的可能都已不在,一切审美的遐思均已变成奢侈,而有的,只是一种裸在,一切,都赤裸裸地存在着那儿,也存在着我们自身的存在里。
100-101

挽歌的困境——论田耳的《夏天糖》

摘要:曾经是短篇小说的《夏天糖》经过田耳的改写后,作品的精神意蕴彻底发生了变化:如果说短篇小说《夏天糖》仅仅是一个故事的话,那么长篇小说《夏天糖》就是由故事而升华的一曲挽歌,用作者田耳的话来说,《夏天糖》不但要写"十年间,从农村到城市变化的过程","也想关注一个问题。
102-105
小说评论杂志陈应松长篇小说《猎人峰》评论小辑

《猎人峰》的叙述视角与叙述声音

摘要:长篇小说《猎人峰》是陈应松神农架小说系列的巅峰之作,也是近两年来中国长篇小说创作难得的佳构。第四届湖北文学奖给《猎人峰》的颁奖词写到:"陈应松的长篇小说《猎人峰》无论在叙事风格还是主题意蕴上都堪称一部佳构。在叙事技法上,
110-115
小说评论杂志文学视界

历史之镜与现实之思——论大武汉地区小说创作的新向度

摘要:2010年底,《芳草》杂志第6期推出了"大武汉地区小说提名展"专号。这是近年来武汉地区新崛起的青年作家作品的首次集体亮相。纵观这些作品,无论对历史的反思,还是对现实社会的关注,都展示出该地区作家创作的新向度。它们既保持了对个体生命的生存、精神困境的关注,又常常潜入生命的内部,着力表现人性的温暖——仁义之心、人情之暖、人伦之爱。
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