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小说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 61-1017/J 国内刊号
  • 1004-2164 国际刊号
  • 0.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小说评论是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小说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

小说评论 200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形势分析
“底层写作”的来路与归途——对一种文学研究现象的盘点与思考4-15

摘要:一、“底层写作”的源起与变化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底层”一直是中国当代人文学者高度关注的研究对象。早在1994年,由朱光磊主编的《大分化新组合——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一书,就曾借助大量的客观数据,分析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特点及其趋向,尤其是对社会底层群体(包括失业人员、农业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蓝领等)的生存状况,给予了密切关注。

传说重述与当代小说叙事危机16-21

摘要: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时期”开启于“”后的政治调整反思,因而,小说叙事美学观念同历史观念的发展密切相关。从1949年至今,“历史”元素在叙事作品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或者在文本之内作为叙事主要对象,或者以思潮的形式体现为对“历史”叙事权力的控制和争夺,比如,在带有阶级或阶层特定史识局限中重叙“历史”经验,等等。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从小说看“转换”(上)22-31

摘要:新中国建立之后,当初置身解放区以外的“进步作家”发现他们面临了很大的写作障碍。这种障碍固然有我们以前指出过的“思想”“观念”的一面,但毫无疑问,还有语言风格或话语方式的一面。他们的语言不够“土”,不够有力,不够豪迈,也不够“野”,偏于讲究、细腻、柔弱,似乎只适于描写城市人群和城市生活,一旦让他们去写农民或革命战争题材,连他们自己都明显感到在语言上力不从心。

土性作家和有根据的写作38-40

摘要:小说家有两种,一种是水性的小说家,一种是土性的小说家。水性的小说家善感善变,虽然常常让人觉得意外,但要达到高明的境界,非有过人的才华,不能至也;而土性的小说家则像一棵树,牢牢地扎根在一个地方,风吹不摇,雨打不动,——他们毕其一生就写自己熟悉的那些生活,写法或许会有不同,但基本的主题则大体相近,所表达的情绪与所塑造的人物,也大体相同,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档案
主持人的话49-50

摘要: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诗坛,就有人以“代”际之别来命名作家群体,始有“新生代”作家的说法。后来台湾的当代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也喜欢这样区分作家,于是就有诸如“前行代”、“新世代”、“更新世代”作家之类的命名。但这些说法和命名,毕竟都十分含混,并没有将这个“代”字,具体锁定在哪一个年代。到了晚近这二、三十年间,情况就不一样了。

“我们来到了痛苦的中心”——李修文访谈录51-55

摘要:阳燕: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计划中“爱与死亡”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为何迟迟未见出版?而且《捆绑上天堂》之后几乎也没有见到你其他的小说作品?

写作和我:几个关键词——自述56-57

摘要:写作源头:每一个人爱上文学、爱上写作,成为一个作家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相信其中肯定有一个原因是很多作品曾给心灵带来很大的冲击。

李修文的文学资源与创作个性58-62

摘要:任何作家都与既定的文化传统、现实氛围、时代语境、地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这些外在的因素与作家的个人体验、精神气质、趣味禀赋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共同构筑了他丰富而独特的艺术养分和文学世界。写作资源是考察作家创作的一个必要视点,它不仅是作家创作的土壤、源泉、动力,也是其素材选择、技巧运用、语言表达等风格特征得以形成的缘由。

李修文作品目录63-64

小说评论杂志专题研究
《小时代》:“80后”的另类经验65-67

摘要:江冰教授引领的文学批评团队,在2007年11月承办中国小说学会九届年会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获得了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社科基金课题,并由此成立了广东商学院80后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目前有成员28名,分布6个一级学科。他们期望以多学科交叉整合优势,推进“80后”研究。本栏目选取四篇80后文学作品的解读,以示其团队风采一二。

韩寒《光荣日》的“异在”声音——从文学“80后”到文化“80后”68-70

摘要:从纯文学的角度说,韩寒作品中的思想锋芒过于锐利,以至于其文学风格并不为权威话语所击赏,但是,如果承认这也是文学风格之一种的话,我认为韩寒的文学审美趣味是坚持始终的,只是由于其一贯的“挑战的姿态”使得他的作品超出了传统文学所能涵盖的意义罢了。

心灵生存空间的自我解构——由郭敬明《幻城》看“80后”写作71-73

摘要:80后的代表郭敬明的作品《幻城》全文构思有一大特色,以虚幻梦境般的叙事语境和超现实主义的情节故事,为自我的精神思考构造一处封闭而又天马行空的心灵空间。

从《红X》看“80后”乡村书写与新媒体之关联74-76

摘要:一、现实与想象交织的乡村书写 作为第一位受到广泛关注的农村出身的“80后”作家,从李傻傻的乡村体验的书写里,可以看出“80后”作家的体验里有许多是未加工的乃至不成熟的体验,只要是自己想到,做过,遇过,听过的都一古脑儿的写下来,写进去,甚至还包括了不少来自自己想象的体验。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思潮研究
典型解构·诗性自由·综合分化——改革开放三十年小说诗性发展的起点、方向和途径77-82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 以研究笛福、理查逊和菲尔丁而声名鹊起的美国学者伊恩·P·瓦特曾经指出:“小说家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传达对人类经验的精确印象,而耽于任何先定的形式常规只能危害其成功。”

难以成立的“世俗化”标准——关于军旅文学“世俗化”倾向的另种解读83-87

摘要:在谈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军旅文学(主要是军旅小说)创作的重要变化时,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军旅文学创作走向了“世俗化”。关于这种世俗化倾向,评论界众说纷纭,但其中有三种观点是具有代表性的:其一,认为这种世俗化倾向是对传统军旅文学的宏大叙事、革命英雄主义和神性英雄的解构和反叛,从而具有回归军旅生活本真和军人形象原生态的意义;其二,认为这种抛弃了军旅文学素有的崇高感和英雄主义的世俗化倾向,实质是迎合大众趣味和商业文化的产物,堆砌商业文化元素也成为军旅文学的写作模式。

寻根意识形成的历史语境及其思想迷误88-91

摘要:中国文学史上的寻根现象至少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学发生的时期,这一寻根活动的强烈冲动源自于西方殖民主义所带来的新的文化语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自觉地学习西方,寻找改革图强的社会革命道路,与此相应,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成为中国文化界的主流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和否定成为主旋律。

成长的异化与异化的成长——60年代出生作家成长之路92-94

摘要:“60年代出生作家”这一指称,最早的文章见于1991年2月,李师东、毛浩在广东的《当代文坛报》1991年第4期发表《第四茬作家群》的长文,其核心概念就是“60年代出生的作家群”。主要是指出生于1960年代,在1980、1990年代走上文坛的一批作家。

小说评论杂志《钟山》专线
一本杂志·六篇文章·一种理念——评贾梦玮主编《当代文学六国论》95-97

摘要:一本杂志 文学要想强盛,是需要争鸣的。争鸣需要对立面的声音,可如今的文学评论又多是人云亦云,要么一味的赞扬,要么一味的批判,很难形成文艺争鸣的气象,争鸣没有了,文学界表面看似和谐的背后实际潜伏着评论“集体失声”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