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小说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 61-1017/J 国内刊号
  • 1004-2164 国际刊号
  • 0.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小说评论是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小说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

小说评论 200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思潮研究
“20世纪中国文学”总体美感的阐释误读——以现当代文学史中古典形态作家作品为中心4-11

摘要: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往单一的文学史观在思想解放进程中受到质疑。最有冲击力的学术行动即是“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这一概念不仅从理论上打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分治格局、“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而且有效地以思想文化的研究方法取代了单一性的政治革命史。

神话重述与中国形象重构12-16

摘要:“重述神话”是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公司发起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知名出版社参与的全球出版合作项目,它要求不同国别的作家重述本国的神话。因此,“重述神话”亦可理解为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文学的多元化本土化现象。中国作家李锐、苏童、叶兆言参与了这一国际写作计划,他们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统中寻找文学的活水源头,以彰显中国性,重构中国形象。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契诃夫:低掠水面的海鸥17-22

摘要:对一个热爱文学并将终生研究文学的人来讲,有机会较早地阅读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了解俄罗斯文学的伟大,尤其是有机会较早地阅读契诃夫的作品,感知他的充满诗意的感伤和充满同情的苦恼,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小说的伦理精神23-27

摘要:2008年10月18日,西安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华商报》头版头条载,“9月24日,殷健跳入宝鸡引渭区救人时不幸遇难,为搜寻见义勇为英雄遗体,宝鸡市委书记昨率2000余干群沿渠搜寻”。而且,为此“引渭渠四十年来第一次关闸停水寻英雄,每日损失上百万。”这是我从手边随意摘取的一则新闻,这则新闻昭示了此刻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个静悄悄的巨变:个体生命在整体结构中凸显,

语言与“实感”——从胡风的一封家书谈起28-34

摘要: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来说,胡风早已是渐行渐远的一个模糊背影。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新时期文学在废墟上的重建,得益于胡风者着实不少。尽管胡风理论中不可避免留有特殊时代的痕迹,但重新打开这一资源,确实可以发见极具价值的滋养。这里准备通过胡风写给妻子的一封家书,描述其语言文字的基本形态,

小说评论杂志作家手记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手记(连载八)35-38

摘要: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发生的精神和心理剥离,延伸并贯穿着整个80年代,既涉及现实和历史,也涉及政治和道德,更涉及文学和艺术。这种连续不断的剥离的每一次引发,几乎都是被动的,一种新的政治理念和新潮口诀,一种新的文学流派或一种文学主张,一种大胆的生活理念和道德判断,都会无一例外地与我原有的那些“本本”发生冲撞,然后便开始审视和辩识,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档案
主持人的话39-40

摘要:说到格非,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他是一个“先锋”作家或“现代派”作家。原因是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与马原、洪峰、余华、孙甘露、残雪等人一起,推动了一股被时人称作“现代派”的小说创作潮流,显得十分“前卫”或“先锋”。但到了90年代,人们根据他的某些小说新作,又判定他“转向”了或“回归”了现实主义。我不知道让作家这样转来归去的,

我也是这样一个冥想者——格非访谈录45-48

摘要:余中华:格非老师,您好。很感谢您接受这次访谈。让我们从您当初开始创作小说谈起吧。您是在大学毕业那一段时间,也就是1985年左右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并且很快成为先锋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八十年代确实是一个文学的黄金年代。我想问的是,您如何走上了小说创作这奈道路,与当时的时代氛围有多大的关系?

雨季·梦境·女性——格非小说的三个关键词49-55

摘要:格非的小说是一个混沌体。那些虚构的故事里,他故意为读者设置了一些陷阱,尤其是在叙述链条上暗地里卸掉一些螺丝,抽去某些关键的环节,于是一个平常的故事瞬间变得奇特,本来清晰的线索如草蛇灰线般模糊起来。

小说评论杂志现代小说批评
沈从文小说中的田园视景与抒情性问题56-61

摘要:本期推出了两篇论文。吴晓东娴熟而老到地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深入剖析了沈从文小说中田园视景形成的独特的叙事策略与方式,突显了沈从文田园视景的深层的人性、文化意蕴。作者对沈从文抒情原点的独特发现,尤见新意和深度。分析深刻细腻,结论令人信服,为进一步认识沈从文田园牧歌图景的价值及其独特的艺术表现路径,都有相当的学术启迪。刘云的文章,从新的历史视角重新解读《暴风骤雨》和《太阳在桑干河上》两部作品,视野开阔,分析深入,给人们新的启示。

与现代民族国家的生成——重读《暴风骤雨》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62-67

摘要: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分外复杂的过程。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形成。正如郭于华、孙立平所明确指出的,共产党革命所建立的国家并非相对于市民社会和公民的国家,亦非传统的依赖“权力的文化网络”的国家。在中国阶段上形成的国家认同,“是一种建立在感激和敬畏双重基础上的国家认同”。

小说评论杂志《钟山》专线
无可回避的生命之“轻”——评张洁长篇小说《灵魂是用来流浪的》68-70

摘要:有点精神追求的人常常易于无法忍受生命的失重状态,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曾经拨动过或正在拨动着许多人的心弦,这即可算为一个旁证。这些人沉浸在精神的苦海里拼命挣扎,张目四望,努力寻找着能带来重生机会的海岸,只是于他们而言,海岸又在何方?张洁在《灵魂是用来流浪的》(即将发表于《钟山)2009年第1期)这部长篇小说中,

一个酱园,一个世界——评黄蓓佳的新作《所有的》71-75

摘要:自从1973年在上海的《朝霞丛刊》发表处女作《补考》.黄蓓佳的创作履历至今已经有三十五年了。在这段堪称漫长的历史中,她曾为儿童写过《小船,小船》、《唱给妈妈的歌》、《芦花飘飞的时候》、《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漂来的狗儿》等作品;也为成人写过《这一瞬间如此辉煌》、《玫瑰房间》、《忧伤的五月》、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形势分析
以符号为意象——新世纪写意小说研究系列论文之二76-81

摘要:在巴赫金所有关于小说的理论中,我最欣赏的一段话就是:“小说从本质上说就不可用范式约束……这一体裁永远在寻找、在探索自己,并不断改变自身已形成的一切形式。”啦我看来,巴赫金是最敏锐、最深刻地洞察小说文体的开放性与动态性的理论家之一。而新时期以来,无论是新写实小说琐碎的“一地鸡毛”式的叙述方式对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化”叙述方式的解构,

新时期农民工题材小说研究现状及特征考察82-86

摘要:农民工题材小说在此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描写农民进城务工生活的小说。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作为一种潮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90年代之后中国的“民工潮”居高不下。“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集中描写农民工城市生活的小说应运而生,随之,对农民工题材小说的研究萌发。农民工题材小说创作已经成为当下小说创作的重要分支,农民工题材小说研究日益兴盛,

当下官场小说的叙事症候87-91

摘要:现代官场小说当指晚清以来专以官位(权力)为视点以现代为时间以官场(政府机关)为空间以社会焦点为叙事语法所展开的对社会体制、民生甚至人性特别关照的小说。它起于晚清(1903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初版),盛于当代,二十世纪首尾两端前呼后应,洋洋大观。显然,在中国不论是内在的观念还是文本形态而言,官场小说都是现代(性)的产物。晚清官场(谴责)小说暂且不论,

新时期湖北作家“底层书写”一瞥92-97

摘要:新世纪的中国文坛,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极是时尚化的“青春写作”,染有浓厚的“小资”情调和“有闲”趣味,这是由一帮初涉人世的文学青年偶像组成的创作群体,他们“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为新世纪中国文学涂上了一抹绯红的轻云;还有一极便是沉重的“底层写作”,这是一种“而今尝尽愁滋味”的“中年写作”,带有“却道天凉好个秋”的人生秋意。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作家作品研究
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标本——吴玄小说论98-104

摘要:吴玄是一个作品数量并不多但个性极为鲜明的作家。在早期的《玄白》、《西地》等中篇里,他曾试图彰显一种富有深度的文化精神,探究人物内心深处无法剥离的文化质色,以及它们对于人类生存方式的强力规约。但是,随着时光的流失,尤其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解构主义的泛滥,吴玄开始越来越怀疑任何“意义”建构的价值,并进而向虚无和无聊的生存境况发出诚挚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