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小说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 61-1017/J 国内刊号
  • 1004-2164 国际刊号
  • 0.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小说评论是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小说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

小说评论 200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论坛
论伟大文学的标准4-10

摘要:什么是伟大的文学?当代中国为什么不能出现大师?当代文学离世界文学究竟有多远?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些命题就一直是当代文坛不绝于耳的喧闹声,尤其是在近年内,随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接触面越来越广,中国作家不断地在别国获奖,以及每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所轮回引发的话题,使作家、学者、读者都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这些命题的谈论中,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大师的缘故11-16

摘要:最近,我的一位朋友,打电话来,说他刚刚读完某“著名作家”的“自传”。他说,自己是很喜欢这位作家的,但没有想到他写起“自传”来会如此自恋,竟然用了那么多的篇幅,顾盼自雄地自我欣赏。然而,更令他难过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当谈到一个已经客死他乡的颇孚众望的老作家时,这位“著名作家”却大加贬抑,几近诟厉,

私小说与大时代——从陈染的私小说到博客“极地阳光”17-20

摘要:上篇 我以为陈染的小说,是私小说发展的极致。尽管对陈染有肯定的声音,但对囿于原有批评框架的批评家来说,陈染的作品,因其过分沉迷于小我境地,终难构成黄钟大吕般的大气象。但我喜欢陈染,尽管没有见过她,当我第一次阅读她的作品时,这种喜悦就致命地笼罩了我。那时我读的是她的《纸片儿》。她的语言像一个个精灵的舞蹈,

日常生活的文学呈现及意义21-26

摘要:一、一个简单的回顾:日常生活叙事的浮沉与辩证法 当我们回顾日常生活叙事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浮沉时,不妨将目光先上溯至1940年代末的胡风。他在文章中大声疾呼:“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历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斗争,有生活有斗争的地方,就应该也能够有诗。”这番话后来被提炼为“到处有生活论”。

小说评论杂志批评视界
新时期湖北作家的底层叙述与底层意识27-32

摘要:一、底层意识与作为话语实践的底层叙述 什么是“底层”?目前国内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阶级”意义上的底层,划分的依据是经济标准,即物质财富匮乏的社会弱势群体。再一种是“阶层”意义上的底层,划分的依据是组织、经济和文化三种社会资源的有机构成,即“综合人力”较低的社会弱势群体。阶级意义上的底层是沿用的革命历史语境中的“成见”。阶层意义上的底层是在新时期以来“后革命语境”中出现的“新见”。

“我”与“你”——湖北当代作家主体意识的类型分析33-37

摘要:发生于八十年代中期的“文学主体性”论争,实际上是人道主义文学潮流的理论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道主义文学以弘扬人性为目标,但因其受制于再现历史规律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故作家的人之主体性依然无法得以真正高扬。这一局面直至八十年代中期的先锋文学实践才开始有所改观。不过先锋作家执持甚久的主体意识,

“文学鄂军”的精神气质与艺术风度——1990年代以来的湖北文学38-43

摘要:19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文化也开始发生了转型。占中国文化主导地位并风行了近百年的激进主义文化,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无论是海外学者,还是中国本土学者,都在反思中国的激进主义文化。长期受到激进主义文化压制的文化保守主义,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而,与五四时期和1980年代不同的是,人们不再认为传统文化是阻碍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障碍,而是现代化需要参照的对象,传统文化的价值被重新激活。

小说评论杂志作家手记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手记44-50

摘要:之一:意料不及的写作欲念 至今确凿无疑地记得,是中篇小说《蓝袍先生》的写作,引发出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创作欲念的。

小说评论杂志批评方阵
在历史与幻境之间——评张悦然的长篇小说《誓鸟》51-55

摘要:江冰教授原为《创作评谭》的主编,是80年代即活跃于文坛的文学评论家。南下广东几年,现落在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由他引领的现当代文学团队,容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位教授、博士。2007年中国小说学会第九届年会将于年底在广州召开,正由这支团队承办。恰逢2006中国小说排行榜面世,当选的四部长篇小说,由他们一同评论,集束推出,作为一次集体亮相,同时也表达他们对中国小说学会的一份信心与敬意。

《生死疲劳》:历史的民间表象建构——论莫言历史叙事的文化方式56-59

摘要:作为一种语言文化“意义的给予与获得”,历史叙述无疑可以通过一种表象系统来理解、生产和交流其意指和价值。这种表象系统的意指,是对具体历史事物的社会空间、细节特征、抽象观念乃至其持续变化的一种表征。其中的观念认为,历史叙事最重要的是创造性地书写人类各种生存仪式与象征物。而历史过程本身,也往往依照一种生存情境的表象来加以细致理解和分析。

向隅之地,有容乃大——铁凝小说《笨花》中的“笨花村”形象60-63

摘要:作为中国当代一位女性作家,铁凝自1982年推出其成名作《哦,香雪》到2006年推出其第四部长篇小说《笨花》,其文学创作二十春秋有余。综观其走过的二十年创作历程,显然铁凝是位有着强劲创作实力和多方面创作才华的作家。她从短篇小说起步,到现在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全面开花,其中中短篇小说集有17部,长篇有4部,此外还有14部散文集。铁凝也是位不急功近利、不赶时潮的作家,

穿过权力与欲望的裂缝——《爱人有罪》的感性解读64-67

摘要:在《文学港》2006年第4期《艾伟长篇小说(爱人有罪)研讨会纪要》中,《爱人有罪》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评价和关注,这些评论都充分注意到了这部作品在结构故事、叙述方式、关注话题等方面的特征。特别是对罪与宽恕主题的探讨,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从现实生活层面走向人物欲望层面的抒写,更是得到了批评者的普遍赞扬。

小说评论杂志边缘批评
论被忽略了的老村小说68-71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在中国当代文学格局中,出现了许多具有独立边缘意识,但又不失知识分子本位和发问意识的作家,他们从来不为自己身份上的边缘化和被边缘化而出世享乐,反而比紧趋意识形态的“所谓作家”更有忧患意识和代言勇气,祖籍陕西的作家老村即具有这种“边际效应”。

论“80后”文学的传播分众化特征72-75

摘要:“80后”文学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群体的文学写作,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影响至今的文学现象。当今时代,大众传播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现代传媒的勃兴,使工业化精神、商业化意识和世俗化赏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大众文化产品实现批量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复制与流通已成为现实。市场经济下的媒体行为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企业经营,

小说评论杂志汤吉夫长篇小说《大学纪事》评论小辑
高等学府与权力本位——汤吉夫长篇小说《大学纪事》的启示76-79

摘要:解放前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过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话后来成了教育界名言。作为知识园地和社会思想库,高等学府决不仅是堂皇建筑与良好设备,而须众多学识丰富并有人格力量的专家学者。名校更需大师支撑。当年战火中的西南联大办学条件非常艰苦,由于集中了一批著名学者,

大学忧思——读汤吉夫《大学纪事》80-82

摘要:近距离地介入现实,这是许多长篇小说作者所竭力避讳的,他们宁愿与现实拉开一定的距离,也不愿直接地介入现实。有些作者虽则不予避讳,但采取的却是一种迂回曲折的策略,对现实进行旁敲侧击。这都有一定的道理。写什么,怎样写,这是创作者个体的选择,创作者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这都无可厚非。

知识分子主体精神的窳败——读汤吉夫的长篇小说《大学纪事》83-86

摘要:一 大学的变革,与大学知识分子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悸动,是汤吉夫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其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1981年的短篇小说《希望》;最近的作品,则是2007年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大学纪事》。在这二十六年中,汤吉夫对大学/知识分子的想象和叙述,在思考重心和情感态度上并非一成不变,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作家作品研究
论陈染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87-90

摘要:陈染带着她自身的性别角色,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独特而重要的女性文学作家代表。作为一个女性作家,陈染坚持从女性视角出发,以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模式,描写现代都市女性在社会中的个人的生存体验与感受。她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的彰显,是她作品最为打动人心的地方,也是恒久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