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小说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 61-1017/J 国内刊号
  • 1004-2164 国际刊号
  • 0.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小说评论是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小说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

小说评论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2006小说盘点
精神的凸显与艺术的拓展——2006年长篇小说概观4-13

摘要:据国家新闻出版署选题管理部门汇总统计,2006年间,以图书形式出版的各类长篇小说作品,数量约在1200部以上。这样的一个年产干部的总量,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就大致趋于稳定。从这样一个数目庞大的总量与优秀之作相对较少的反差来看,长篇小说并没有完全走出“量”与“质”依然不成正比的窘境,但这些年跟踪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也感到长篇小说创作的质量近年来也在缓步提升;可看的和可评的作品,数量在逐年增多,而由这些作品所透露出来的作家主体的创造性追求,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肩负现实性和精神性的蹒跚前行——2006年的中短篇小说述评14-20

摘要:到年底来盘点2006年的中短篇小说,有点像面对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我这样说的意思,显然是对2006年的作品相当满意。但这话的背后也隐藏着不满意。因为丰盛归丰盛,年夜饭却是年年都有的,年年的年夜饭都成了一套现成的模式。这也许是中短篇小说面临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如何突破现成的格局,在思想和艺术上开创出一个新的天地。尽管如此,对于它的“丰盛”,还是可以言说一番的。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文学与政治的宽门21-26

摘要:一个对当代中国文学稍有了解的人,不用费什么周章,便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那就是,由于普遍缺乏介入政治生活的激情和勇气,由于对政治冷淡和厌倦成为一种时髦的倾向,致使我们时代的文学越来越局限于个人生活的狭小范围,越来越流于浅薄和无聊,越来越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

小说写作的专业精神27-31

摘要: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在这个传播和信息疯狂增长的时代,古老的叙事艺术正被新闻报道式的文体所代替。一方面,新闻事件、文化符号、欲望细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个人生活的价值领域却在萎缩、甚至消失。任何的事件和行为,一进入现代传播中,被纳入的往往是公共价值的领域,以致无法再获得“个人的深度”(克尔凯戈儿语)。任何的个人经验只有被贴上巨大的历史标签或成为特殊的新闻事件之后,它才能被关注和获得意义——当下文学界,会有那么多的无谓争执和耸人听闻的炒作,正源于此。它看起来是在伸张自己的个人经验,

呈现心灵的悸动——以盛可以的《道德颂》为例32-36

摘要:一、挑战阅读惰性与接续“心的文学” 前段时间,关于2006年文坛的热点回顾、扫描及排行榜纷纷出炉,大有乱花迷眼之势。可是媒体关注的永远只是作为话题、事件,甚至娱乐的“文学”,其中甚至已经没有文学。传媒及传媒批评总在施展“乾坤大挪移”,文学只是其生产、消费的原材料。它们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和逻辑进行取舍、裁剪和再生产(比如所谓的“梨花事件”,诗人在创作这样的诗歌背后的用心、它是不是针对某种情况的反拨——如一些充斥着僵硬、空洞的隐喻、不及物的诗歌创作——这样一些问题是很少有人去细心关注、讨论的)。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档案 孙惠芬专辑
主持人的话37-38

在城乡之间游动的心灵——孙惠芬访谈39-44

摘要:张赟(以下简称张):孙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的访问!略萨在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次谈话中说,他有个感觉,在作家身上发生的某些事,在工程师和建筑师身上永远不会发生。人们总会问:作家有什么用?人们知道建筑师、工程师、医生能干什么,但是涉及到作家人们就有疑问了,甚至那些认为作家的确有某种用处的人,也不能准确地说清楚作家到底有什么用。那您认为作家有什么用呢?

自述45-48

摘要:这些年来,我写小说是有很多困惑的,可以说我是从困惑中走过来的。我最初写作是因为心情压抑,需要倾诉。其实我的第一篇发表的小说是在八十年代,就是我回到农村参加劳动的时侯写的一篇日记。在此之前,我内心一直有一个梦想,那梦想就是走出农村。刚才跟鞍山的朋友聊天的时侯说,小时侯我家糊墙的报纸上,常有黑体的标题,写着“工人阶级领导一切”,那时侯看到这句话,心里特别的激动,就想将来有一天我一定进城当工人。

心灵的道路无限长——谈孙惠芬的小说创作49-54

摘要:自学成才的大连女作家孙惠芬已经在文学的土地上勤奋耕耘20年了。虽然她可能觉得,这并不值得骄傲,“对于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来说,无论是创作道路还是现实道路,20年,都足够他们绕地球走上10圈还有余。”但是如果没有那么多年的坚守、不断的积淀和摸索,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成熟。1982年,孙惠芬的《静坐喜床》在《海燕》杂志上发表,她从此走上文坛。随后,作为活跃的东北女作家,

孙惠芬作品目录55-56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形势分析
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笔下“疯女”形象的历史演变57-61

摘要:20世纪中国女性争取自我解放的意识由沉睡走向觉醒,由缄默走向抗争,拥有话语权的女性作家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的变迁。“疯女”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她们被视为病态并与正常秩序隔离开来。而在艺术作品中,她们却被艺术家所巧妙利用,来传达对世界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方式。

矿难题材小说的人文关怀62-65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煤炭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某些煤矿矿主为了攫取更大的利润,忽视安全生产,不愿在安全生产上投入,从而导致了矿难不断发生,冒顶透水、瓦斯爆炸等事故夺去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政府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是依然难以遏制矿难的发生。(当作者撰写此文的前几天,2006年11月25日黑龙江鸡西市远华煤矿发生瓦斯爆炸,22人遇难,5人下落不明。同日,云南富源县昌源瓦斯爆炸,32人遇难。

小说评论杂志作家阅读
难得一种真实66-67

摘要:在我尚属青年业余作者走进陕西作协深宅大院的时候,韦昕已经是这个院里资深的工作人员了,做着行政管理工作,也做过杂志的文字编辑,后来又做党政领导。我调来作协的二十多年里,和韦昕进进出出同一个大门居同一幢住宅楼,抬头见脸低头见脚,当属熟悉不过的人了。无论他做行政做编辑及至做领导,几十年里都在工作之余勤奋地写着小说和散文,说他是作家协会这样的专业文学团体里的业余作家,不是幽默而是恰切。直到他工作到年龄额限从领导岗位退到二线,创作很自然地调换到主业位置,

一个优质作家与他的劣质时代68-70

摘要:王汶石的夫人高彬,带给我一套四卷本的《王汶石文集》,让我惊喜,亦让我掩卷沉思。

现代女性的灵魂独舞——读夏可可《一个人的爱情》71-72

摘要:什么是爱情?爱情的原始教旨,是一对男女相识,相恋及结婚、生育,直至“白头偕老”。即所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雕塑者的执著73-74

摘要:马林帆终于又要出书了。厚厚的三卷诗文选集曰:《狂风吹我心》(诗卷);曰:《帆挂长河》(散文随笔卷);曰:《丝竹断续》(小说卷)。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作家作品研究
路遥的当代意义75-77

摘要:在当代文学史上,路遥无疑是一位重量级的作家,他的作品发表的当时曾经激动数以万计的青年,而且至今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看重路遥的价值。他的沉重而充满力量的文字,有时还会受到某些人的嘲笑和攻击。而事实上在更多的人看来,路遥并没有远去,他依然真实地活在读者的心中,他已经不单纯是一位作家,而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一个让人崇敬的人,一个性格丰富而又复杂的人。路遥其人其文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意义。

不该被遗忘的乡村记忆——论郭澄清的短篇小说创作78-81

摘要:面对一部喧嚣躁动的当代文学史,我们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它的重构之后才发现治史的匆忙和草率?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它的提升之后才认识当初的浅薄和偏见?这原因,我想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因为时代离我们太近,人物和事件还没有在历史的时空中发酵沉淀、汰滤筛选;或者正像许多学者所坦言的,由于身在“庐山”,当代人不宜写当代史。想来,这确是至理名言。如果我们检视一下1958年、1978年匆匆成书的当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