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小说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 61-1017/J 国内刊号
  • 1004-2164 国际刊号
  • 0.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小说评论是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小说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

小说评论 200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雷达专栏:长篇小说笔记《从囚徒到省委书记》我读《五福》4-6

贺绍俊专栏:“追风逐云” 我们从“青楼”里看到了什么7-12

摘要:  不久前,一条妓女被民工杀死的社会新闻在网上引起热烈的反应.这种凶杀的案件在媒体上已是屡见不鲜,为什么一名妓女被杀却能唤起众人的同情?因为妓女遗留下来的几本日记打动了人们.这位西北农村的年轻女子因为生活所迫去发廊从事,但她每天在日记中记述着她对丈夫的思念牵挂之情,她每天为丈夫折叠一个心型的纸片,上面写着“爱你”“吻你”的字样。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档案
刁斗专辑 主持人的话13-14

摘要:清人赵翼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句话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人改动了一个数量词,叫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天.有的甚至把这个"代有才人出"的"代"字,再改为"年"字,又依次把数百天也作了压缩,赵翼的这句诗结果就成了:江山年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天.这都是说的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更新速度之快.没听人说,有人形容文学更新的这种速度,说好比是有一条疯狗在后面撵着,连停下来洒泡尿的功夫也没有吗.这些话是说得狂了一点,也粗了一点,但你又不能不承认,这夸张和形容的,毕竟都是实情,谁叫咱们几十年一贯制地维持一个固定不变的规范和传统呢,这就好比开闸放水,蓄之愈久,其发必速,后浪推前浪,汹涌向前,给人的感觉,自然就有点一轰而上,目不暇接了.

“边缘是小说最合适的位置”——刁斗访谈录15-19

摘要:张赟(以下简称张):刁斗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的访问.您是一名60年代出生的作家,您认为您和以往年代的作家,比如知青作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自述20-24

走进刁斗的“性灵生活”25-31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刁斗是晚生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在松散庞杂、风格各异的晚生代作家群中,刁斗无疑是有自己鲜明个性特征的.他的作品以其丰厚坚实的思想意蕴和别具一格的叙述技巧赢得了文坛的关注.

刁斗作品目录32-33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形势分析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发展主潮(下)34-41

摘要:三、救赎的消解与自由的重构 从上个世纪八十末期开始,一些更年轻、更敏锐、更富创新激情的先锋群体又一次开始崛起.这个群体的主要人物,在诗歌方面有海子、骆一禾、西川、王寅、王家新、翟永明、唐亚平、陈东东、牛波、伊蕾等,在小说方面有余华、格非、苏童、北村、孙甘露、黄石等,在话剧方面有沈虹光、孟京辉等.

边缘化时代的长篇小说接受42-48

摘要: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文学出现了一个无所适从的迷惘时期.这也往往是盛产预言的日子.当时就有种种文学预言:失去"轰动效应"的文学将进入边缘化时代;小说时代已过去,我们将迎来一个散文时代;市场经济使纯文学无路可走,通俗文学将大面积取代严肃文学;等等.上述预言有的不无道理,但事实证明大多过于绝对,有的则属妄测.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作家作品研究
对20世纪中国历史的消解与重构--评刘醒龙长篇小说《圣天门口》49-55

《后悔录》:穿越现实的心灵欲火56-60

恐惧与耻辱:人性力量的寓言--余华长篇小说《兄弟》(上部)解读61-63

摘要:当一个作家没有力量的时候,他会寻求形式与技巧;当一个作家有力量了,他是顾不上这些的.--余华②.

《乡约》与“乡约”的较量——《白鹿原》的道德人生64-68

真诚、自洁与精神守望--评母碧芳长篇小说《荆冠》69-71

反腐叙事的另一种可能与小说的伦理性--关于长篇小说《天地平民》的札记72-75

摘要:反腐叙事的可能性与民间性 近年来,反腐小说源源不断地流布于坊间.一方面,作为一种文学读物,这类小说以关注和表达社会热点问题及其道义承担的姿态,激发了大众的阅读兴趣和反腐想象,抚慰了社会对于反腐叙事急切期待的文化心理;另一方面,主流文学界对于反腐小说的文学性,一如既往地心存疑虑.反腐小说在构建美学经验上的重要意义仍然是个相当暧昧的问题.一些因写作反腐小说而名闻遐迩的作家在作品的文学性上也反映出不太自信的心态,一有机会就要为自己做些辞不达意的辩护,使劲证明其写作的纯文学意义和美学价值.

冷峻而不冷漠--余华小说叙事风格阐释76-79

摘要:余华在一次访谈中说到:"叙述者不是'人',而是'物',好比一块铁",只有"完全是在用一种非常冷的叙述语调进行写作了,我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叙述语调,非常冷酷."①当余华将上述主张付诸创作实践,不动声色地向读者展示他用"内心"体验到的"真实世界",即哪个充满暴力与苦难的世界时,其小说就自然呈示出冷峻的基调.于是,余华一再被称为"冷漠的余华",甚至有人断言"他的血管里流动着的,一定是冰渣子."②但是,如果人们将目光集中到文本内部,深入探究其中所隐匿的深层意义时就会发现,余华并不冷漠,因为在表层的冷峻之下,隐藏着作家特有的情感世界.

直面苦难与劣根--读黄建国的《谁先看见村庄》80-83

摘要:黄建国一直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在上个世纪90年代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喧哗和骚动中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坚守陕西关中平原的乡村.他以敏锐的视界、冷峻的思考继续着自鲁迅以来乡土小说的'国民性的批判',以悲悯的情怀,直面真实琐碎的农村生活,以犀利的批判,深入大地的苦难深处,揭示出在这苦难大地之上生活着的可爱、可怜又可悲的农民的劣根性.他笔下的梅庄,是中国北方农村的缩影,就像一座千年的城堡,既是守旧的农民们的'生存宝地',也是他们退守历史回忆的'精神家园'.

论迟子建人格对其文格的制约84-86

摘要:"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①在当代文学诸多杰出的作家中,迟子建之所以成为非常特殊的一位,原因即在于迟子建有着卓尔不群的创作个性,而迟子建与众不同的创作个性正源于其独特的人格风采,迟子建之人格对其文格有着显著的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