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小说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 61-1017/J 国内刊号
  • 1004-2164 国际刊号
  • 0.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小说评论是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小说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

小说评论 200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雷达专栏:长篇小说笔记——《狼图腾》的再评价与文化分析欲望与理性的博奕4-9

摘要:《狼图腾》是去年最受关注,并创造了惊人销售业绩的长篇小说。褒扬者称之为“旷世奇书”,能提供强烈的阅读快感,是一部以狼为主体的史诗,是一道享用不尽的”精神盛宴”。激烈的批评者则认为,它不过是一部沉闷,乏味,难以下咽的平庸之作;尤其是它对穷凶极恶的狼及狼文化的张扬,更引起一些反感的声音,南方有家报纸还就此发表专论,以严厉的口吻批评狼文化的泛滥。

贺绍俊专栏:“追风逐云”——重读新时期:四个时段四篇作品10-15

摘要:现在有一个词叫得很响亮:新世纪文学。在此之前,我们一直习惯于新时期文学的命名。新时期文学是否该将接力棒交给新世纪了呢?莫非我们的文学真的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纪?不过,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将新时期文学二十多年的历程作一个认真的清点。最近,我就陆续重读了一些这段时期的作品。重读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事情,作品当年发表时的语境和今天重读的语境是有差异的,正是这种差异会给我们一种历史的暗示。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档案
主持人的话16-17

摘要:在当代中国人的心目中,上海往往代表着一种世俗生活的质量和境界,至少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及其前后的一段时间,是如此。饶有意味的是,及其前的一段时间的“反修防修”的革命,已经把人们世俗的生活欲望革到了最低限度,但上海产的日常生活用品连带使用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依旧对内地的人们产生了无法抵御的诱惑力量。所以,那年月,能弄到一点上海产的日常生活用品,是一种骄傲,能说几句上海话,是一种资本,能有一点上海的关系,是一种身份。总之是,在一个物质匮乏同时又压抑欲望的年代,上海无形中成了人们想像和追逐世俗生活满足的一个欲望的对象。

城与人——陈丹燕自述18-20

摘要:我没有上小学的时候,跟随父母和两个哥哥,从北京搬来上海。我父亲是延安抗大出身的学生,我母亲是一个从伪满州国的富裕家庭跟姐姐出来革命的女学生。从北京搬来上海,我家庭中红色但并非来自于乡村的背景,使得我的家庭对上海有种束之高阁的清高。

快乐涨满心灵的时刻——陈丹燕访谈录21-27

摘要:陈女士,您好。我想先从您的长篇《慢船去中国》开始。我注意到《慢船去中国》的一个主要人物范妮来源于您八十年代的一部作品《纽约假日》。两篇小说都讲述到了上海女孩范妮在美国和白人青年鲁的爱情故事。但我发现,对范妮和她的爱情,叙述者的态度是很不一样的。读《纽约假日》,我的感受是一个有青春期色彩的、甜蜜中带着苦涩和伤感的浪漫爱情故事,“中西文化”的冲突也被提及和彰显,但仍有因距离而产生的美感,两者的碰撞并不是剑拔弩张的。

俗世与宗教情怀——陈丹燕创作论28-33

摘要:"上海"二字,历来是世俗化和此岸性的代名词.在俗世诱惑和压力下,上海似乎无暇也无意为精神寻找上升的可能性.以"上海"为背景的文本,往往淹没在一片俗世的喧哗声中.俗世成就了上海,也束缚了上海.但陈丹燕的作品一向给人以宁静和唯美的感觉,俗世的诱惑纷争、命运的大起大落、历史的翻云覆雨,仿佛都能在她的作品中得到化解.陈丹燕的"上海"文本,诉说了一个具有独特的精神品格的上海.它使人感到,上海以及上海人也是可以超越俗世、具有超脱性和神性的,而这种品格,被众多诉说上海的声音遮蔽了.

陈丹燕作品目录34-35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作家作品研究
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李锐小说的叙事探索36-39

农具的隐喻: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的焦虑——评李锐的“农具系列”40-44

摘要:李锐的小说常常给人出乎意外的感觉,自从站在吕梁山的"厚土"之上,李锐就成了乡土中国的一个书写者,因为他"在吕梁山获得了一种天长地久的悲情".①20余年过去了,新世纪的中国乡村面临着从未曾有过的剧变,不变的则是这一种"悲情".作为一个清醒的书写者,李锐无法只是奉献单纯的乐观.

悖论中的《扎根》和《扎根》中的悖论45-49

“道德化”的乡土世界——刘玉栋小说论50-55

摘要:20世纪90年代的山东文坛曾经因为山东新生代作家的成长滞后而产生过巨大的焦虑和持久的争论,其后,对新生文学力量的发现和寻找就成了山东文学界的一个广泛共识.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山东新生代作家群逐步浮出水面,并开始为文坛注目,刘玉栋、老虎、王方晨、凌可新、卢金地、刘照如、路也、宋潇凌、马枋、瓦当、闵凡利等作家的崛起无疑为新世纪的山东文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直面人性的荒芜——须一瓜小说简论56-59

叙述方式与作家风格——评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60-61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形势分析
新时期乡村小说农民文化人格审视62-66

欲望:法律与时代的另一面——近年法律小说一窥67-70

摘要:上个世纪90年代文学向市场转轨使小说这种文体遭受强烈冲击,吃力不讨好的纯小说写作走向分化,大多的作家开始走出形式和文本的壁垒,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游荡,以便在得到市场认同的同时表达深刻的主旨,在重大的事件上发出小说的时代之音.于是,'官场小说'、'商界小说'、'帝王小说'、'红色经典小说'、'新潮网络小说'等形形色色的小说品种相继登场,呈现出当下小说功能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此伏彼起.

小说评论杂志贾平凹《秦腔》评论小辑
当代中国的新乡土化叙述——评贾平凹长篇新作《秦腔》71-75

《秦腔》:贾平凹的新变76-79

论长篇小说《秦腔》在创作上的涨与跌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