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小说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 61-1017/J 国内刊号
  • 1004-2164 国际刊号
  • 0.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小说评论是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小说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

小说评论 200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雷达专栏:长篇小说笔记4-8

摘要:雨,十几场不同节奏,规模,声势,意味的雨,不是作为小说《天瓢》搭造的布景,见证,而是作为一种意象化、氛围化的无言的存在,置换小说中常见的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于是,不绝的雨,陪伴主人公们的一生,灌注和渗透进他们的灵魂气息,

贺绍俊专栏:“追风逐云”:我们如何写“父亲”9-11

摘要:鲁迅先生当年写过一篇"我们怎样做父亲"的文章,这足以说明父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同小可的角色,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以父亲为视点去观察当代文学创作.也许可以这样来概括,几十年来革命历史和革命战争题材的小说创作的变化,就是我们的文学如何写父亲的变化.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档案
主持人的话12-13

摘要:在这个专辑的“自述”和“访谈”中,张炜对孔子以及与孔子有关的一些人事的议论,引起了我的特别兴趣。他对孔子以及与孔子有关的一些人事的理解,确有过人之处。比如他说孔子最懂得欲望的创造力和破坏力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它们的运用方法:鲁迅身上有很多孔子的东西,

“劳动使我沉静”——张炜访谈录14-17

摘要:张均:张老师,您好!从最初的试笔之作《木头车》(1973)到最近的《丑行或浪漫》(2003),实际上您的创作经历已逾30年。在这期间,您为读者奉献了《古船》、《九月寓言》、《融入野地》等经典之作,您自己也成为声誉卓著的当代作家。您是否还能回忆起当年是怎样走上创作之路的吗?

自述18-23

摘要:现在回想起来还心存感激:我们初中时的校长喜欢文学。他倡办了一份叫《山花》的油印刊物,并且制作漂亮到了无法言说的地步。我们于是在他的鼓励下起劲地写稿。这种热气腾腾的文学生活幼稚而纯洁,一生难忘。有时想——现在想,那时的文学才是真正的文学吧。

张炜与现代中国的仇恨美学24-30

张炜主要作品目录31-32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形势分析
90年代乡村小说创作的文化守成33-37

小说评论杂志学院论坛
《红楼梦》的现代读解38-41

当代知识分子应该坚守什么——读阎真的《沧浪之水》42-45

永远的白先勇和《永远的尹雪艳》46-49

黄苏子的文化背景的置定和迁移50-52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作家作品研究
卑微人生的关注——读王祥夫的新世纪小说53-56

摘要:社会底层卑微人生的个体日常生存,在中国新文学中,除五四、三十年代的部分作品外,向来缺少"本体性"的存在位置,其在"宏大叙事"中,或者被赋予了阶级压迫的厚重意蕴,或者被提升到了政治解放的高度.

民间世界的诗意抒写——刘庆邦乡村系列小说阅读笔记57-60

摘要: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民间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作家远离民间,读者远离民间,文学也就自然会远离了民间.文学远离民间表现在:一是反映民间生活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少,二是即使有,也多为"伪民间"作品.所谓"伪民间",就是表面上写的是民间生活,但深层上却并没有触及到民间生活的精神底蕴.

神秘主义:从祛魅到审美——扎西达娃小说论61-64

精神家园的回归——张虹小说研究65-68

在归去来兮间的吁嗟——柯云路小说创作变化分析69-73

摘要:纵观柯云路二十多年的文学轨迹和创作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条奇特的马鞍型曲线,而且这种鞍型的创作轨迹并不是哲学意义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螺旋式或波浪式发展"所能涵释了的,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急流勇退"或者"急流勇进"的智者仁者的自我抉择,而透达出社会心理、民族文化对作者连同他的作品所给予的及时的扬抑或取舍的结果,也是作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必然收获.

论邱华栋小说中的“新美人”74-76

摘要:"新生代"作家中的翘楚邱华栋,曾极为自豪地说:"在我周围没有哪一个作家像我这样把城市化符号描绘得如此丰富而且到位."诚如所言,他凭借外来者和城市人的双重敏感,走进城市的核心地带,为我们奉献了数量可观的城市小说,以其明确的城市意识和独具魅力的私人性深度写作,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小说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