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杂志社
分享到:

学术论坛杂志

《学术论坛》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政治学研究、行政学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文艺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行政学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4-4434
  • 国内刊号:45-1002/C
  • 出版地方:广西
  • 邮发代号:48-35
  • 创刊时间:197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3
  • 综合影响因子:0.26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学术论坛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论坛杂志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时代价值

摘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对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凝聚社会共识、扩大政治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图谋有着重要意义。
1-5

生产力解读的四种范式和三重境界——棱镜中的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研究评析

摘要:人们迄今对生产力的解读可概括为两个分期——传统与当代——视域下的四种范式——“财富生产力论”“要素生产力论”“实践生产力论”和“人本生产力论”,其分别体现了旨趣迥异的三重境界——“奴役人的生产力”“确证人的生产力”和“为了人的生产力”,对应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三种不同境遇——“异化状态”“过渡状态”和“复归状态”。诸种解读模式虽然都可以从马克思生产力学说中找到理论依据,却又具有各自的片面性,不能完整展现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故此.文章提出“人文生产力”概念来予以重读。
6-11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民族国家的历史构建、当代命运及未来走向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来看,民族国家的“民族”是指“国族”意义上的民族,多民族并存于一国界限内构成了国家民族.而不是民族主义设想的“一国一族”。民族与国家的结合出现在中世纪晚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的产生而萌芽、发展,其建构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是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人类解放的必然路径。在由资产阶级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阶段,阶级对立、两种国家形态并存,民族国家具有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其终结并不会由“民族”与“国家”二者联结的割裂导致,而是发生在国家消亡的共产主义世界历史阶段。
17-20

马克思生产力社会形态思想新探

摘要:按照马克思的理解,生产力社会形态理论可以归结为:人类社会总体来说依次经历了以石器为客观尺度的游牧社会,以铜器、铁器为客观尺度的农业社会,以机器为客观尺度的工业社会,人类社会目前正进入以客观尺度为主要标志的信息社会。目前学界认为马克思主义应当借鉴当代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把人类历史划分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观点来充实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恰恰相反,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借鉴了马克思生产力社会形态思想,并依据时展的新特点.提出了“信息社会”的概念。
21-24
学术论坛杂志经济学

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的联动制度体系研究

摘要:绿色技术创新是对技术创新的拓展和提升,是生态文明视域下技术创新的崭新形态。绿色技术创新制度供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激励制度、现代市场制度、社会参与制度、文化提升制度、法律保障制度等五种制度。五种制度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形成了联动制度体系。在构建绿色技术创新联动制度体系上,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又要明确基本思路。构建我国绿色技术创新联动制度体系的路径主要包括:立足国情,制定科学的政策体系;面向市场,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广泛发动,大力提高社会参与程度;观念引导,弘扬绿色技术创新文化;崇尚法治,规范和完善法律保障制度。
25-30

从农业生产效率角度探析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摘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生产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之间正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样具有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化推进和农村人口减少.直接引起农村地区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关系变化,原有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产方式下的规模化、产业化需要。因此,改革当前土地产业制度迫在眉睫。生产效率提高是改革中最优先考虑的效率因素。同时还要兼顾既有事实基础和社会公平。文章从西方产权理论、马克思土地产权思想、改革开放前后土地产权改革实践、综合生产激励和监督成本角度深入分析,得出改革方向,同时利用技术手段过渡,兼顾生产效率和社会公平。
31-36

完善国有公司治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腐败性流失

摘要:在国有公司内部建立以权力制衡原理和剩余提取原理为基础的监督机制,是防止国有公司经济效益发生腐败性流失的治本措施。健全个体、私营企业的会计制度,是消除国有公司经济效益发生腐败性流失外部根源的措施。加强法纪监督机构、执法机构、执法监督机构的独立性,是防止国有公司经济效益发生腐败性流失的法治措施。
37-42

中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多维度战略选择

摘要:“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同时还对推进区域协调,实现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文章在分析了中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点、缺陷、机遇和挑战后,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目标应该聚焦政策、交通、贸易和民心相通等多种因素,并据此得出中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多维度战略选择。
43-48

创新产出与创新环境要素灰色关联度评价研究——以北京中关村为例

摘要:创新环境的人力、资本、服务三个子要素对创新产出具有重要作用,而同时创新产出各指标变量与创新环境要素的各指标变量所组成的指标对之间的关联度又有明显差异。因此。制定政策时应更加关注那些对创新产出贡献较大的创新环境要素及指标。文章首先分析了创新产出与创新环境要素的组成,随后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提出了分析两者下属各指标变量之间关联程度的方法,并以中关村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49-53

管理者早期参军经历对公司财务政策影响研究

摘要:文章从债务激进、资本结构、风险偏好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检验了管理者的早期参军经历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有参军经历的管理者会比同行选择更激进的债务政策,并显著提高了公司的杠杆比率,而对做财务决策时面临的风险因素不敏感,在财务信息披露上表现出更高的正向盈余管理。这表明参军经历对管理者的行为和风险偏好产生了显著影响,并能对公司的财务政策起解释作用。
54-59

基于扎根理论的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定位机制研究

摘要:2005年以来,国家密集颁布了数十个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这些规划区都有各自明确的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和目标指向。明确定位是做好区域规划的首要环节,是指导规划区沿着既定轨道科学发展的前提。数十个经济规划区的定位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是沿着怎样的逻辑思路开展的,这些思路是否有着某些可以追寻的规律?文章采用扎根理论这一质化研究方法通过对资料的系统收集、深入分析和阶梯式归纳。得出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定位机制模型。
60-65

经济金融化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金融结构内生于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又内生于要素禀赋。当前,我国金融化水平偏低、金融错配问题突出,以大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需要。为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进一步提升金融化水平,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形成庞大、活跃的证券市场辅之于大中小银行的金融结构。同时,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创造有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环境。
66-69

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方联动机制研究

摘要: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涉及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微观层面中小微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商业银行也应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特点来调整自身的业务战略,以充分发挥其融资主渠道的作用;在宏观层面上政府部门则应努力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搭建良好的平台,只有通过三方的联动才能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70-74

企业家信心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

摘要:企业家信心会如何地影响经济增长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行为金融学问题。通过对2004-2013年共10年40个季度期间我国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和GDP增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企业家信心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且企业家信心越高,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大。同时,企业家信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是单向的,即经济增长对企业家信心的影响并不显著。
75-79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要素及升级途径

摘要: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将提高农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并降低产业链内部企业的交易成本,提升企业发展空间。根据我国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市场需求、信息传递、管理手段以及人才、技术和资本等产业链发展要素,提出产业链的横向、纵向延伸路径,并结合外国产业链发展经验.分析独立模式、合作模式、区域模式、联盟模式等优势和劣势,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有效整合。
80-83
学术论坛杂志哲学

“第一哲学”:“他者”与“他人”之间

摘要:依据各种形态,主格的“我”生存于自身被包含的存在之外,这样的“我”实质上乃是“他者”,但世界上除了“我”之外其他人均为“他者”,“他者”羽化成“他人”之际即成了“邻人”或“上帝”。根植于后现象学语境的“他者”.享受自然环境中的快乐而不可能逃避其带来的灾难。伦理学不是哲学分支而成为“第一哲学”:“形而上学”肯定得到“本体论”的预先假定。身为“他人”,人成为唯一的存在者;“我”只有真诚表示要与“他”见面才有可能邂逅“他”。作为伦理学,菜维纳斯“第一哲学”消解了“逻各斯中心主义”抑或“本体论”。牵涉整个西方哲学传统转向的,是“他者”(“他者意识”)的在场,这也就证实了莱维纳斯的“他者”抑或“他人”与海德格尔的Dasein的内在关联。
84-90

关于鲍德里亚“消费与浪费”的伦理考察

摘要:在当今社会,“消费与浪费”是比剥削更隐秘的管理和控制的方式。鲍德里亚指出,在这种管控方式中,主要通过“消费中的浪费”和“浪费中的消费”两种逻辑来进行。这应是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口生产和生活状况相背离的,也是与社会占有的自然资源总量的状况相矛盾的;其背后隐藏的是交换带来的力与力之间的一种较量,是一种社会阶层与另一种社会阶层的区别划分,是一种权力与权力的交换,是一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是一种没有硝烟、看不见鲜血和残忍的战争,甚至更甚。
91-95
学术论坛杂志政治学

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众参与——一项基于江苏、云南两省的调查研究

摘要:社会管理创新本质上要求引导公众有效参与社会管理实践。基于江苏、云南两省的农村和城市公众参与的调查.研究发现,基层社会管理实践中公众参与的程度和水平总体上较低,存在大量的“象征性”公众参与.不利于“公民素质”的养成;互联网使用率城乡差异极大,而在社会管理中的网络化参与方面差别并不显著:农民利益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反映与维护自身权益时缺乏理性。有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民参与,政府的自我解放非常关键。同时,应适应复杂性社会发展的特点,合理应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精准管理。
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