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杂志社
分享到:

学术论坛杂志

《学术论坛》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政治学研究、行政学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文艺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行政学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4-4434
  • 国内刊号:45-1002/C
  • 出版地方:广西
  • 邮发代号:48-35
  • 创刊时间:197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3
  • 综合影响因子:0.26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学术论坛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论坛杂志哲学

发展伦理学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摘要:发展伦理学是对“发展”进行伦理规范和约束的伦理学实践性介入分支学科。解读和梳理发展伦理学特殊的内在意蕴、学科起源、基本阈值、规范原则以及价值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伦理学因其特有的学术价值和学科性质,成为人类社会现代“发展”能保持永续性的伦理必然诉求。
1-7

中国梦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建构——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集中国梦的历史根基和现实土壤、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时代背景和文化底蕴、战略布局和总体目标、实现路径和独特贡献于一体。当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建构置于中国梦语境下进行历史考察和逻辑梳理时,不仅表达了如何在中国梦语境下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和独特地位、内在结构和现实依据、历史渊源和未来走向的理论诉求,而且表达了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建构科学引领中国梦的伟大实践,通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塑造中国的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实践诉求,同时也预示了通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经验。
8-12

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晚期阿尔都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

摘要:晚期阿尔都塞基于反对唯心主义的哲学视角,特别是反对目的论的理论旨趣,试图揭示出思想史上隐匿的“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潜流”,进而开启一条新的唯物主义路径。为此,晚期阿尔都塞以偶然性为核心原则,其理论考量从本体论进入历史观层面,从而试图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表明,阿尔都塞晚年远离了马克思主义,其理论也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
13-16

论“中国梦”的哲学基础

摘要:“中国梦”是一个内涵丰富并且思想深刻的时代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结晶。“中国梦”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哲学基础。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中国梦”的提出符合时展要求,是对三大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不断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科学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梦”的核心指向和旨归。
17-20
学术论坛杂志政治学

跨界危机及其治理结构创新

摘要:因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公共危机正变得越来越有跨界性质,对传统的政府危机治理理念和体制提出了全新挑战。本文聚焦跨界危机,界定其内涵,分析其类型,从危机的行政区域和治理主体功能角度将跨界危机划分为“区域型跨界危机”、“功能型跨界危机”、“综合型跨界危机”等三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跨界危机的治理结构的创新与构建。
21-24

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视阀下县委权力制约监督研究

摘要: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对于发扬党内民主、规范权力行使、强化权力监督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侧重分析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对促进县委权力制约监督的实质作用、局限性,并对进一步健全县委权力制约监督提出了思路和路径。
25-28

现代全球化生成维度转型的后果

摘要:从世界历史来看,现代性、资本、技术和民族-国家是导致现代全球化生成的主要维度。起源于西方的现代性最终促使人类社会关系成为一种全球抽象,现代性的不断转型也造成了一种全球压抑。资本及它的运行是当代全球化生成的直接动力,但资本使人之理性不断发生异化,从而也使全球化处于异化中。技术发展在促进全球化生成的同时,也使全球化中的人与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技术本身。民族-国家与全球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面,没有民族-国家,全球化不可能最终生成。
29-32

政治与现实:江苏农村“三反”运动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三反”运动的展开,农村也进行了这一运动。不过目前学界对农村“三反”运动的研究较为薄弱。与城市“三反”运动相比较,农村地区的“三反”运动具有时断时续、不尽完整的特点,而这主要是由农时和农业的重要性所决定。厘清农村地区“三反”运动的进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农村与城市“三反”运动的区别,更有助于我们了解“三反”运动的全貌。
33-36

瑞典社会的平等观评析

摘要:瑞典社会平等观以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为基础,在本质上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性质,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瑞典社会各领域的不平等。瑞典社会平等观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启示。
37-40

我国土地估价行业发展对策探讨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的深入和土地市场化配置进程的推进,土地估价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土地估价行业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主要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及建议,以期能进一步加强对土地估价行业及土地估价机构的管理,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41-43
学术论坛杂志经济学

我国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困惑与思路:来自湖北兴山的证据

摘要:山区农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因素。山区农业经济发展有四大困惑:经济总量与产业机构、发展速度与技术普及、技术推广与人力资本、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影响山区农业经济投资效益因素的优先序为:第一是金融支农增长率,第二是农业机械总动力,第三是农业收入构成比,第四是农业劳动力变化,第五是旱田占耕地面积比重,第六是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第七是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文章从资源整合、产业调整、信贷约束、机械化等方面提出了山区农业经济发展思路。
44-47

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定位对产业转移意愿的影响研究——以赣南为例

摘要:文章选取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地域文化等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定位因素,研究它们对产业转移意愿的影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法,检验结果显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定位因素未明显对赣南等地区转移企业的意愿产生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48-53

长江下游流域城市群集聚区的形成及空间特征

摘要: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扩展,以长江通道为“动力轴”,逐渐与皖江城市群实现空间、经济一体化,区位紧邻与文化相通、集聚与扩散机制、快速交通束网络化运营等引致长江下游流域城市群集聚区战略格局显现。长江下游流域城市群集聚区城市集聚力差异明显,以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宁波等为核心的圈层结构与沿江、沿海“双轴”扩展特征构成长江下游流域城市群集聚区空间结构的主骨架。协调空间发展战略、强化轴线功能、完善空间载体等策略将有力破解协调发展困境。
54-59

新社交媒介浪潮下:企业评估顾客价值的二阶因子模型建构

摘要:企业评估顾客价值的传统工具就只关注于顾客购买行为所创造的价值,即顾客终身价值(CLV)。新社交媒介浪潮下,顾客为企业创造价值有了一个新途径——顾客融入(Customer Engagement),该浪潮下的顾客价值远远超越了购买行为本身所创造的价值。企业需要一个新的顾客价值评估模型,即顾客价值二阶因子模型,它同时涵盖了顾客购买行为和非购买行为所创造的价值——顾客终身价值(CLV)、顾客推介价值(CRV)、顾客影响价值(CIV)和顾客知识价值(CKV)。该模型为企业准确评估顾客价值提供了新工具。
60-6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我国正经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正日益受到关注。在研究资源寻求型、技术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1991~2011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但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具有差异。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和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结构。
65-69

大数据环境下的智能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文章从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实际需求出发,有效把握“大数据”环境下智能综合评价方法发展面临的挑战,从思维体系到技术方法进行变革,提出大数据环境下智能综合评价方法创新途径,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70-73

我国生态旅游品牌营销研究

摘要:生态旅游是在传统旅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其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们对传统旅游造成的环境问题的反思,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我国对于生态旅游品牌意识较为薄弱,企业需塑造品牌形象,创造品牌价值,提高品牌竞争力,从而影响、培养和满足特定消费需求的市场营销活动。文章通过参与观察与问卷调查,研究生态旅游的发展与品牌营销,提出了强化品牌管理、完善营销渠道、开发特色化产品等观点,帮助旅游业经营者全面深入了解生态旅游的消费需求,为旅游产品开发和品牌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有益的指导。
74-77

加强会计监督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

摘要:文章针对会计监督功能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从加强日常管理,做好会计监督的基础工作;监督资金的正确使用,加强对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内权力的监督制约;加强对投资建设项目监督,做好投资资金的正确使用;加强对关注民生专项资金监督,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提出维护广西北部湾经济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措施。
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