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杂志社
分享到:

学术论坛杂志

《学术论坛》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政治学研究、行政学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文艺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行政学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4-4434
  • 国内刊号:45-1002/C
  • 出版地方:广西
  • 邮发代号:48-35
  • 创刊时间:197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3
  • 综合影响因子:0.26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学术论坛 2012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论坛杂志哲学研究

幸福的生成机制与特性

摘要:幸福的生成具有外在的客观基础和内在的心理机制,基于“对比”的社会心理基础上的两种幸福产生机制,使幸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属性,并有着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对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发挥着辩证性的功能与效应。幸福的客观生成机制使幸福的“量度”成为可能,而幸福的可“量度”决定了幸福需要“经营”。构建幸福生活,走向幸福人生,形成幸福社会,理应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线与内核。
1-4

从认知三层面看亚相容逻辑与经典逻辑

摘要:亚相容逻辑致力于刻画“不相容”但“足道”情形下的逻辑机制,在系统中容纳矛盾而限制矛盾律。其倡导者或将它与经典逻辑并列,或视其为对经典逻辑的择代。然而,在认知行动中,无论是在实在、思想和语言层面,本体论意义上的矛盾律都无法违反,被限制的只能是作为认知规范的矛盾律,被容纳的只是由违背该规范而产生的信念矛盾。而经典逻辑恰好可以通过对信念矛盾的本体论重塑,实现对亚相容逻辑的合理统摄。
5-9

论唐宋峙期的法曲子

摘要:唐宋时代是中国佛教的繁荣时期,也是曲子词创作、演唱的繁荣时期,在当时的佛教仪式上.使用着大量的、与俗世曲子词相同或相似的曲调一法曲子,这些曲调是佛教仪式歌曲中国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体现了世俗的音乐文学对佛教仪式的巨大影响。文章以佛教仪式歌曲的中国化为脉络.整理出自佛教传入汉地直至宋末这一漫长岁月中的中国佛事歌曲的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唐宋时期法曲子作品的曲式、调名、内容、应用等一系列问题。
10-13
学术论坛杂志马克思主义研究

论恩格斯住宅思想的时代性及对我国住宅建设的启示

摘要:《论住宅问题》是恩格斯在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学者关于解决住宅问题的改良主义主张进行论战的过程中写作的。恩格斯住宅思想解读、分析、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时还证明了资本论的科学性。恩格斯在住宅问题的解决上提出了宏观的理论.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性在微观方面并没有提出具体细节的政策。恩格斯住宅思想启示我国住宅建设中要兼顾住宅的商品性和福利性.实行双轨制。
14-17

马克思主流意识形态"普遍性"理论及其文化实现路径

摘要:马克思主流意识形态“普遍性”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众化提供了学理支撑和方法导引,但迄今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众化的机理是“认同一悦纳一内化一践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当借助文化民生进行通俗解释和形象包装,在娱民、育民、裕民中寓民,润物无声地融入人民群众,引领人民群众。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8-23

论列宁的"教育——文化"发展观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国家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一文化”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文章从发展“教育一文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性等方面对列宁“教育一文化”发展思想进行了全面阐述。今天研究与继承列宁这一宝贵思想遗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一文化”发展事业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24-29

刘少奇党内关怀思想研究

摘要: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刘少奇党内关怀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理论基础.批判地改造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这一思想强调从思想上、政治上、物质生活上、人身安全上、基层组织和精神上等多方面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全方位的关怀。研究刘少奇党内关怀思想对于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促进党内和谐、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0-3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辨析

摘要:自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以来,马克思主义“三化”究竟是包含关系还是并列关系的争论持续不断。判断马克思主义“三化”关系的前提与基础是深刻理解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澄清马克思主义“三化”关系真相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大众化之间存在包含关系,狭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大众化之间存在并列关系。
35-40
学术论坛杂志政治学研究

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是公共资源的下沉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得很快。但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笔者在对三亚育才镇大量走访调查后,发现就如何让政府掌控的诸多公共资源下沉到广大的农村和城镇,由农民和居民来分享这些公共资源仍旧是一个重大课题。这不仅能减少掌握公共资源的政府机构人即各级官员的腐败问题;而且能让更多的城乡民众受惠。同时也将大大改善了基层干群关系、提高了干部的服务意识,化解了许多矛盾,稳定了基层社会并发展了社会经济。
41-4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阳光行政"的发展历程

摘要: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人民民主重要体现的“阳光行政”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由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村务公开发展到全国各级政府部门政务公开;从“两公开一监督”的“办事公开”发展到着力实施“阳光行政”,为今后更进一步“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6-49

多民族地区政策执行主体优化研究

摘要:政策执行主体是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的政策执行存在多种弊端。这些弊端将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阻碍,此现象在西部的多民族地区也是如此。在西部多民族地区.政策执行主体的政治态度、行为习惯和利益需求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对政策的有效执行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政策执行主体进行必要的优化。
50-52

社会管理视野中的社会政策:体系、过程和功能的解读

摘要:理论上看,在社会管理系统的多层面研究中,社会政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实践看,社会政策正是起源于早期现代化国家社会管理创新的尝试。在当前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政策作为社会管理的工具越来越彰显出其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关键是如何提高社会政策的有效性。文章从社会政策的体系、过程和功能等维度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构建以公正为核心价值。从身份到权利关注的发展型社会政策体系;以社会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提高社会政策有效性;着力提高政府的社会政策能力。
53-55

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安全诉求的伦理维度

摘要:“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安全诉求所特有的一个绝不可忽略的维度与主题,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安全诉求崇尚和谐与爱好和平的世界显示。它内具深刻的批判性与超越性.通过对国际科技安全诉求困境的深刻把握,确认了中国政府对待科技安全诉求的和谐价值原则和政治主张,彰显了“共建和谐世界”的理论自觉:它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安全诉求坚持以和谐作为核心价值的理念和品格。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安全诉求所具有的伦理特质;它表现在国家科技安全活动中维护国家安全与促进世界和谐安宁的价值统一。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具有较大普适性。
56-59

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少数公务员"庸懒散"现象探析

摘要:转型时期的中国,政府公务员承担着繁重的政府行政职责和任务。应该说绝大多数公务员都是恪尽职守的,为社会公共治理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在政府少数公务员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庸懒散现象。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这种现象客观上缘于公务员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国家权力关系和政府体制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而主观原因则是由于传统官僚文化的影响、现代公共精神的匮乏和公务员职业精神的缺失。只有从完善制度设计、调整改革政府体制等硬件和构建现代行政文化、加强公务埙职业精神教育等软件全方位入手,才能逐渐杜绝公务员的庸懒散现象,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进而推进我国现代化转型进程。
60-63

论改善民生与政府执行力的提升

摘要:民生优先是当前中国政府工作面临的新命题。为实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政府需要有效提升执行力。但当前政府执行力中存在的原动力、协调力和监控力缺失直接制约着民生改善的步伐。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培养执行主体的忠诚意识,实现行政环节的无缝隙。建立科学的执行监控机制是提升政府执行力的有效路径。
64-68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演变与和谐社会构建

摘要:当今中国正经历着从封闭社会转变为开放社会,从政治社会转变为商业社会,从阶级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从一穷二白转变为小康的巨变。然而,在所有这一切变化之中,价值观的变迁才是主宰。它从人们心灵深处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目标追求、进取方向与好恶趋向,决定着历史与未来的进程。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不仅衍生了一套与之相应的新的价值观念体系。还要求人们用新的价值判断、评价标准和手段来进行价值选择和判断,丰富了多元价值观的内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因此,厘清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演变的基本问题。对于科学认识、调节和化解社会矛盾.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魅会具有重要意义。
69-73
学术论坛杂志文学研究

凡客的咆哮:新媒体时代的批评文体

摘要: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批评,新媒体时代的文学批评,其文本载体和文体样式以网格批评为大宗。网络批评以不同于传统纸媒批评的体裁、语式和风格,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凡客的咆哮”。文章从对“凡客体”和"咆哮体"这两类网络批评文体的分析入手.阐释网络批评的文体特征,辨析网格批评的文体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新媒体时代网络批评文体的文化价值及其对于中国文学和文化批评的意义。
74-79

"城市化"的祛魅之途与认知重构——新时期城市化进程中“反城市”文化的思想检视与审美反思

摘要:近三十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文学对城乡景观和社会文化的演绎始终存在着两条交互发展的路径,表现出城市化、反城市化、现代性/反现代性的互动对话和双重姿态。并由此催生出一种对现代生活秩序不断消解与重构的话语张力。纵观这一过程.文学在生存的当下性、文化想象性和社会发展要求等多重挤压下所开启的“城市化”批判,既是对“城市化”的历史性祛魅和认知重构,又体现出了社会实践与文学叙事间的必要互动和平衡。
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