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Forum

  • 45-1002/C 国内刊号
  • 1004-4434 国际刊号
  • 0.6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论坛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8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论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政治学研究、行政学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文艺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行政学研究

学术论坛 2011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论坛杂志哲学研究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1-5

摘要: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尊道贵德精神和探索创新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实践,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对这些精神进行系统地批判和改造,赋予它们能够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需要的新含义,实现了民族精神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从而继承和发展了民族精神。

意识形态之谜的历史求解——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初探6-9

摘要:文章从“意识形态”范畴演变的历史性视角来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并通过对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新内涵的解读,试图建构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意识形态理论。

整合与建构: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双重维度10-13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要求。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整合其他资源,努力拓展自己的社会基础,同时又要结合新的发展形势,有所创新。

儒家核心价值理念及其当代价值14-18

摘要:儒家核心价值观是儒家关于个体、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根本观点.是儒家文化的内核。仁爱、民本、和谐是儒家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基本价值理念。它们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核心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资源和精神财富,对克服现代性价值危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消费神话”批判19-23

摘要: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已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根基。消费主义制造了诸多“消费神话”,如“我买故我在”、“消费带来幸福”、“消费带来进步”等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揭露这些“消费神话”的虚假性和片面性,有益于人们认清消费主义的本质,从而自觉超越消费主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扩大内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术论坛杂志马克思主义研究
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24-28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是中国对社会主义提倡得力,并试图把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起来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使社会主义成为其三民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重新解读孙中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少数民族人权理论与实践29-32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少数民族人权思想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并付诸于实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少数民族人权理论与实践主要包括争取少数民族地区的解放,保障和实现少数民族的生存权;组织民族识别调查,尊重和实现少数民族的族称权;正确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维护和实现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和实现少数民族的自治权以及推进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保障和实现少数民族的发展权等方面的内容。

科技人才思想的丰富内涵33-36

摘要:的科技人才思想是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立论依据;以“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开拓者”为思想基础:以“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为理论前提;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形成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为保障。构成了博大精深、融汇贯通、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的科技人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论的重大理论创新37-40

摘要:中共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建设理论等方面大力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的理论创新包括强调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对当今世界的新判断,提出了新的时代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内容。的理论创新有力地指导和推进了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学术论坛杂志政治学研究
试论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的价值逻辑41-45

摘要: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价值为何能够存在,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的价值内涵是什么。中国政府运用何种方式进行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其间的判断和推理就是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的价值逻辑。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价值逻辑的一个层面是存在逻辑。即存在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和问题条件。公共利益和问责效率是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价值的内容逻辑。遵循制度变迁规律和把握好行为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是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价值的行为逻辑。

新时期党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思考46-50

摘要: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如何认识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所遭遇到的挑战和困境,不断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就成为了我党现阶段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政治课题。文章对党的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的措施。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青团组织发展策略研究——以湖南为例51-55

摘要:1925年11月之前,团湖南区委切实贯彻了“国民党是团的预备学校”的组织发展策略。此后,团湖南区委将这种组织策略调整为“适当限制国民党与优先发展团员”的策略,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湘区各级团组织贯彻执行修正后的组织发展策略的效果相当有限。大革命时期团湖南区委的组织发展策略。一方面对于这个时期湖南国民党组织规模的迅速扩大、影响力的提升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客观上也助推了大革命后期湖南共青团组织质量的急剧下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56-60

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公安机关的执法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对当前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不仅仅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工作成效和执法公信力,而且关系到能否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稳步运作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因此,要在深入分析当前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因素,深入探讨加强执法规范化的措施,全面提高公安机关执法的水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东盟政治关系的发展61-64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理解中国-东盟政治关系的变化看,中国-东盟政治关系的发展状况与中国人民寻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推进小康乃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于深化中国-东盟政治合作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代欧洲主权思想的形成65-68

摘要:主权思想是近代民族国家关于最高权力的政治学说,它是近代欧洲国家理论的标志性内容。文章从思想演进的角度,追溯近代主权思想在中世纪的萌芽,即马西略的“人民立法者”思想和罗马法研究复兴中有关政治权力的箴言;阐述了主权思想在近代早期的雏形,即巴托鲁斯的城市主权思想和胡格诺派的人民主权思想。

学术论坛杂志文学研究
文学操纵:文学译介的一个特殊时代——十七年间英美爱情诗歌译介述评69-73

摘要:文章论述了1949-1966十七年间英美爱情诗歌在中国的翻译与阐释。因时代语境、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英美爱情诗歌的翻译呈现出迥异的区别对待:资产阶级的爱情诗歌遭到冷落与排斥,而劳动人民的爱情言词得到热情的翻译与接受。英美爱情诗歌的译介折射出此间特殊的文艺观念及价值判断。极富私密性和个人化的爱情被高度政治化、阶级化和理念化,在红色革命理念和群体意识的操纵下,被译者和读者纳入到了单一类型化的文学图式之中。

从语言形式角度看旧诗与新诗的本质区别——由废名诗论谈起74-79

摘要:废名在1930年代指出:旧诗注重语言形式的定型化,内容如何不是关键;新诗不注重语言形式的定型化,内容如何才是关键。今天看来,这份见解自有道理,其不足则是将语言形式和内容彻底分开。其实,两者原是一体共生的,旧诗语言形式的定型化,必然给内容范围造成约束;新诗语言形式的非定型化,必然给内容范围带来解放,使之趋于无限。这才是旧诗与新诗的本质区别。

论岭南文化影响下的观音得道故事——以粤剧《观音得道》为例80-84

摘要:敷衍妙善修行而成为观音菩萨的《观音得道》,是粤剧史上不断编排演出的重要剧目。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编,该剧逐渐发展为以妙善、韦陀爱情发展为线索的叙事模式,而且故事内容也愈加世俗化。这些特点,既体现了早期粤剧的编排体制,符合粤剧总体的发展进程,更与岭南文化所具有的世俗化、通达性相一致。而如此世俗化的观音本生故事戏的演出,也很好地寄予了人们虔诚的观音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