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Forum

  • 45-1002/C 国内刊号
  • 1004-4434 国际刊号
  • 0.6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论坛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8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论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政治学研究、行政学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文艺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行政学研究

学术论坛 2011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论坛杂志哲学研究
走向快乐、自由、诗意的人生——中西传统生死观比较及其启示1-5

摘要:生死观是人们关于生死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价值观最内在、最深层的东西,也是伦理研究、哲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对于生死,中、西方既有相同的关照,也有不同的解答。文章在对中西传统生死观进行伦理审视和阐释的基础上,对其异同进行了揭示和梳理。并试图为我们确立一种与当代文明相适应的、合乎人性发展的新的生死观提供理论依据,为当下人类如何认识生死、如何面对生死、如何超越生死、如何优雅生存指明方向。

德音之谓乐“解”——以先秦儒学为视野6-10

摘要:在儒学的视野中,乐不同于一般的声、音,乃有德之音。乐的精神内核在于“生生”之“和”,其基础在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其完美的和谐在“无声之乐”的境界中才能得以真正实现。然而,“无声之乐”并非心灵的虚无飘渺的念想与妄测。因此,并不是虚无的彼岸图景,而是实存于人的日常生活的道德实践的生命历程之中。通过个体生命的道德实践,“无声之乐”内化于主体的生命本质力量之中,修成儒家所追崇的理想人格。实践、人格与境界已然组合成“生生不息”的“圆融和合”的生命整体。

判决性实验的历史追源16-22

摘要:自迪昂对判决性实验提出质疑,经由蒯因的进一步加强,“迪昂一蒯因论点”便成为了判决性实验唯一不变的问题症结。其实,判决性实验有其更深远的概念渊源和更细致的历史态度。文章在考证基础上。力图还原判决性实验的概念渊源和历史态度。

学术论坛杂志政治学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逻辑23-26

摘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永葆时代精神精华本色的必然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是思想基础,全球向度和中国向度的坐标融合是客观依据,全球问题和中国问题的共同阐发是重要课题。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持久互动是实现途径。

关于文化宽容视角下对多民族地区民族和谐共存与发展的探究27-31

摘要:在多民族地区,因民族文化的差异引起民族矛盾和冲突客观存在,文章从文化宽容的新视角探索民族地区各民族和谐共存的思想文化基础,分析了文化宽容对多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并从多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共存与发展、族群交往的心理取向差异以及族群利益的分化整合等方面阐述了文化宽容对构建多民族地区民族和谐共存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精神共同体及其形成路径探析32-35

摘要:建设美好精神家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精神共同体作为真正的人的最高形式的共同体,是满足人的精神情感需要的最基本方式,也是建设美好精神家园的具体形式。因此。从学术上对精神共同体类型、特点、价值及其形成规律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分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幸福体验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思考36-40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以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思维,处于发展变化状态的大学生为对象的工作,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首要问题是研究大学生在怎样的状态下可以更为主动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它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前提。

论三种主体及其区分41-44

摘要:在我国现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没有正确区分“人民”、“人类”和“个人”这三种主体。突出的表现是用“人民”和“人类”否定“个人”。如何协调马克思“人民主体论”、“人类主体论”和“个人主体论”三者的关系?关键是明确各自的理论针对性或“理论分工”。三者之间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否定,它们都具有理论合法性和理论价值。

从“灌输”到“服务”——“农事村办”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45-48

摘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在农村工作的生命线。在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等挑战。广西区党委重点推广实施的“农事村办”工作,通过完善服务网络、明确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摒弃“施加论”、“灌输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拓展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需求”内涵和“服务”外延,创新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载体、方法和机制,提升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奥康纳的环境正义思想探析49-52

摘要:奥康纳立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域,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侵害环境正义的根本因素,提出环境正义实现的路径在于从“分配性正义”到“生产性正义”的转换。奥康纳对环境正义及其相关问题所作的分析,对于当前环境正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困惑与尝试:西方官僚制的宪政反思53-56

摘要:官僚制在宪政的视野中是很凝重的一笔,作为一种国家权力,应始终服从宪政目标。但在西方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由于历史的原因,行政改革实践的误区,多元社会网络力量的断层以及政府与公民的沟通的缺失,官僚制曾出现宪政缺位与偏离,权力的扩张等宪政困惑,一系列的行政实践改革在积极寻求宪政的反思,新公共服务理论超越了官僚制工具理性的羁绊,不仅秉承了传统宪政理念,而且寻求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使限制政府权力的宪政目标在新型的互动关系中实现。

学术论坛杂志社会学研究
身体的四种质态及其意义分析57-62

摘要:从身体在社会结构中历史变化的逻辑来看,呈现出“自然一生产一消费一媒介”这四种质态。自然质态身体是有血有肉的自在之物,凸显本体的生命意义;生产质态身体对社会具有实质的贡献,但其有用性却受权力政治的规训而沦为工具性;消费质态身体具有物质享受性和关的炫耀性之双重欲望,但有可能带来身体的分裂;媒介质态身体被美丽、被祛魅、被解放、被反身,成为大众自觉接受的文化工业塑造的身体。身体的文明化与去文明化总是交织在一起。社会结构的流变就体现在铭刻多元意义的身体丛结之中。

从“去单位化”到“去社区化”——城市基层社会再整合的“结”与“解”63-68

摘要:解开转型时期城市基层社会整合和秩序建构的“结”,应该跳出“社区”,从社区居委会之外寻求答案。作为制度文本中的“自治组织”和制度实践中的“政府末梢”,社区居委会在承接城市基层再整合功能的过程中显得“有心无力”与“力不从心”。商品住宅区业主们经由“组织化”和“运动化”的维权实践。实现了从“自在小区”到“自为小区”的转变。拓展了城市基层的新公共空间。就此言之,从行政化“社区”到生活化“小区”.不仅意味着群体生活空间和价值认同的巨大转换。更预示着一种社会整合方式的深层变革,它真正实现了从“整合社会”到“社会整合”的逻辑重组。如此这般社会自组织生长和公民权发育的过程。不仅回答了“社会整合如何可能”的问题,亦解开了“由谁来整合”的“结”。

经济社会关系研究范式中的二元知识形态及特征69-73

摘要:经济社会关系分析的形式主义和实质主义范式中,蕴含着两种主要的知识形态即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普遍性强调共性、同质性、确定性和科学性,认为人类的经济社会关系中存在着普遍的、超越时空限制的行为模式;特殊性意味着差异性、异质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认为任何经济社会关系都是发生于特定的历史语境、社会形态和象征理性中的现象。这种建立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基础上的二元知识形态.对整个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建构论视野下的传统社会问题研究74-79

摘要: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构论具有丰富的本质意涵。社会建构论对传统社会问题研究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认为社会问题是社会建构的过程和结果。社会建构论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弥补了传统社会问题研究取向上的不足,并着重关注社会对社会问题的建构过程。

学术论坛杂志法学研究
水资源安全预警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80-83

摘要:水资源是一种既具有经济价值又具有生态环境价值的极为宝贵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水资源安全预警法律制度建设是水资源安全预警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涉及水资源安全顸警监测评估体制、水资源安全预警管理体制、水资源安全预警法律体系等几方面内容。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其完善84-86

摘要:当下,生态环境犯罪严重破坏了社会及生态和谐,作为规制生态环境犯罪的最后法律保障。刑法制度仍有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完善刑法,如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增设危险犯,扩大财产刑的适用等,注重刑法与其他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协调性,以适应现实需要。

经济法调整方法新论87-90

摘要:经济法的调整方法是指经济法在调整国家经济调节关系时所采取的行为规范方式和法律后果形式。它具有“经济性”、“矫正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对经济法律关系的一方只规定权利而对另一方只规定义务、惩罚性赔偿责任、缺陷产品召回责任是三种典型的经济法调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