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Forum

  • 45-1002/C 国内刊号
  • 1004-4434 国际刊号
  • 0.6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论坛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8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论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政治学研究、行政学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文艺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行政学研究

学术论坛 2010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论坛杂志哲学研究
析波普尔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1-4

摘要:波普尔在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的促动下,立足于其社会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科学的本质主义、历史主义等方法论进行批判,构建了自己的社会科学方法—情境逻辑方法,以解决社会科学研究的窘境。

人与自然的矛盾根源与和解之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当代启示5-8

摘要: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剖析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根源在于劳动实践,提出了站在自然看自然、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行完全的变革等人与自然和解思想。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构建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应有之义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存在之思与生命之美——尼采的生命美学思想管窥9-12

摘要:尼采认为艺术是生命表现形式,艺术和审美使生活变为有价值,这是他从美学角度对人生和世界所做的解释和辩护。他的生命美学是用狄奥尼索斯学说解释生命存在的产物,视艺术为个体生命所能体验到的最真实的存在。尼采认为美是主体的生成,是权力意志的体现,体现了存在之思和生命之美,也是他对存在本质和意义的独特诠释。

鲍曼流动现代性理论的内在逻辑探析13-16

摘要:当代英国著名社会哲学家鲍曼立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提出了流动现代性的理论范式。这种理论范式的内在逻辑结构包括:作为方法论的社会批判理论,作为实践路径的他者伦理观重构和作为理论归宿的公共领域重建。深入研究鲍曼流动现代性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对于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论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条件17-21

摘要:前现代社会人的社会关系在两大阶级根本对立中高度同质化,不可能产生和谐社会的自觉诉求;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了社会关系的形式异质化,但其两大阶级根本对立的基本关系架构不能提供和谐社会主体的政治生态环境,和谐社会不可能成为自觉追求的社会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性属性使当代中国的社会关系异质化达到了一定程度,从而提出了和谐社会的诉求,其社会主义本质则提供了和谐社会主体所需要的政治生态条件。

时空的实践本性与人类的新科学观22-26

摘要:时空的实践本性的揭示建构起了一种新科学观———实践科学观。实践科学观否定了传统科学先天的确定性与必然性,揭示了在确定性与必然性后面的生活实践基础;实践科学观仍具有生活实践的确定性、必然性;实践科学观是一种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相统一的科学观。

学术论坛杂志政治学研究
从执政角度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兼论中共特色执政道路的开辟27-33

摘要:从革命胜利前夜制定的执政策略和建国后的执政实践上看,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胜利后,继而又开辟了中共特色执政道路,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新中国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避免了后来"东欧剧变"对中国的骨牌效应,影响了后人对这条道路的正确继承,从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有机统一。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历程及其当代启示34-37

摘要:李达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作出了独特贡献。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形成、成熟、深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研究性、现实性和斗争性的鲜明特色。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要立足于实践,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新发展38-41

摘要:中共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阶段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这些新的理论同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城乡关系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社会主义辩护——G·A·柯亨的政治哲学探析42-47

摘要:作为社会主义坚定拥护者的柯亨,其政治哲学研究的主题论域是围绕着为社会主义的价值辩护而展开。为了应对自由主义的自我所有原则给社会主义理想带来的挑战,柯亨重点研究了社会主义的平等价值,并在超越自由主义平等观念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新主张。以此为基础,试图进一步建构一种社会主义的平等正义论以取代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柯亨的政治哲学尽管坚持了西方左派一贯的激进平等主义立场,但由于其方法的局限性,终究还是一种理论的"乌托邦"。

转型期政府危机治理能力的缺失与再造48-51

摘要:我国所处的转型期既是现代化建设承上启下、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机遇期,也是各种危机和社会冲突集中的凸现期。危机事件越来越多,时刻在拷问着我国政府的危机治理能力。危机固然可怕,但更为可怕的是缺乏应对危机的社会机制。处于转型期的当下中国,我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能力缺失,再造政府危机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国外公务员廉政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52-57

摘要:根据新时期中国公务员廉政制度建设中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以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务员廉政制度为例,从财产申报制度、利益协调制度、公务回避制度、廉政惩处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公务员廉政制度的长处,弥补中国公务员廉政制度的不足,促进中国公务员廉政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

美国学者库恩眼中的当代中国58-60

摘要:库恩认为,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变迁;要真正理解中国和中国领导人,就要领会中国领导人的思维方式;中国未来30年,政治将更民主,经济也将更繁荣,中国将会在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也将会面对更加大的挑战。

风险社会政治秩序观初探61-64

摘要:由社会理论家贝克发展起来的风险社会理论,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工具理性独大的现代性进行反思的结果,现代风险具有决策决定性、难以认知性和全球性等特质。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传统政治秩序陷入以下困境:片面强调工具理性和进步的政治秩序观给人类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专家治理的信任危机以及随时可能引发的"政治爆炸"。重构风险社会政治秩序观应转变发展模式,构建风险管理型政府和自下而上的亚政治以及重建公众对专家治理的信任等。

反商业贿赂行业自律机制的缺失与完善65-68

摘要: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机制,推进行业协会在治理商业贿赂中发挥作用,是进一步深化治理商业贿赂的现实要求。行业协会反商业贿赂自律职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自律机制的健全与完善;而反商业贿赂自律机制的缺失,极大地制约了行业自律治理商业贿赂功能的发挥。对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自律的宣传教育机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自律的运转机制,要进一步规范职能完善自律的监管机制,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完善自律的责任机制。

学术论坛杂志社会学研究
国家认同:当代认同问题研究的新焦点69-71

摘要:认同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和学术热点问题。在当代认同问题研究上,我国学术界应当从对微观叙事的偏好有意识地转向对宏观叙事的重视,研究的着力点应当从以个体的身份感和体验为主要内容的自我认同适当转向对以国家认同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认同的探究上。从西方认同问题研究的情况来看,当代认同问题研究焦点的转换和话语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必然的态势。我国学术界对个体和自我认同的关注以及对微观叙事方法的重视有其学术上和现实上的根据,而且,认同问题的微观层面的研究也为宏观层面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文章以认同的关键特性为例,分析了微观考察对国家认同的宏观考察的建设性意义。

国家认同的价值诠释72-74

摘要:现代社会的价值多样化及其引发的价值世界诸多现代性后果,一方面使得本质上要求一种"共同感"和"精神性"的国家认同,直接面临被"碎片化"、"外在化"以及"抽象化"的危险;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对自由主体的积极认肯,使得国家认同能够本真地依赖于主体自觉自愿的承认与服从,并藉由一种现代意义上的重新构建,在广度和深度上显现出更强健的生命力。

符号、话语与国家认同75-77

摘要: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是国家维系自身的统一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世界各国都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强化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增强国家软实力。在这其中,符号资源的大力挖掘是一项重要举措。国家牢牢把握话语主导权以实现有益符号之意义的充分展现,有助于激发国民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领土的想象,进而增强其国家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