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Forum

  • 45-1002/C 国内刊号
  • 1004-4434 国际刊号
  • 0.6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论坛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8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论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政治学研究、行政学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文艺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行政学研究

学术论坛 2006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论坛杂志哲学研究
生态伦理学研究对象与理论归宿反思1-4

摘要: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以自然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一门应用伦理学,它的实践功能只能在人与人的维度上实现。协调同一时代的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不同时代的本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在生态资源分配上的利益冲突,实现人类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归宿。

美国个人主义思想探源——爱默生个人主义之欧洲渊源及其对美国文化的贡献5-8

摘要:文章分析了英国个人主义传统及德国个人主义传统对爱默生个人主义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强调了个人主义在从欧洲移植到美国的过程中,爱默生把它提炼成一种民族的文化精神,并影响到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和杜威。爱默生对美国本土文化的独立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思想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

从香农到波普——看信息论的认识论价值9-11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波普的科学方法论中关于“高信息”的观点,然后简要介绍了香农创立的信息论,并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它们虽然来自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领域,但对“信息”这一基本要素的理解是相通的,是互相支持的。来自于自然科学的信息论有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它极大地丰富了认识论的研究。文章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的,对信息论的哲学再思考是必要的,信息哲学的创立对进一步推动信息社会的进程、强国富民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论生产力的智能化发展趋势12-14

摘要:文章论述了生产力的智能化趋势:生产力要素的智能化趋势,产业结构的智能化趋势,国民经济发展的智能化趋势。网络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日常生活中的性别政治15-18

摘要:两性之间的支配与从属的政治关系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例证表现出来:日常语言及媒体中对女性的歧视、负面化;家务劳动中女性的不利地位;健康中对与女性生育、心理相关健康的忽视;日常生活空间中对女性身体权利的忽略;习俗中时女性的歧视和压迫等。只有进行日常生活的变革,才能实现两性平等,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后现代性:一种对现代性的超越——对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深层解读19-22

摘要:现代性就其起源来说是与一个时间段和一个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四个重要的制度性维度。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一种超越。社会运动是实现这种超越的一种媒介。

论菩提达摩“二入四行”思想的历史贡献23-26

摘要:菩提达摩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其禅法思想造就生机勃勃、独具特色的中国禅宗上。从禅宗思想内核来看,达摩后世的中国禅宗,主要遵循并继承着达摩“二入四行”的思想本质。其所开展的理入行入,不但兼容世间、出世间二法,更为中国禅宗的终极追求,开创了佛教的新方向。

学术论坛杂志马克思主义研究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经典阐释27-29

摘要: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经典阐释。它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精神,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发展的基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眼光的逻辑必然,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论国家文化安全思想30-33

摘要:建国后,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里仍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为捍卫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就如何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安全问题作了许多论述,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具有时代性、针对性、阶级性和战略性等特征。

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政策创新思想34-37

摘要: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政策创新原则,符合时代要求地提出了政策创新概念。政策创新成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有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中间环节。其政策创新思想突出体现在党的科技政策、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等方面。这种政策创新思想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方向性、科学性与程序性等特征。

学术论坛杂志政治学研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视阈中的公民教育38-42

摘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需要从制度安排与民主政治主体的生成这两个方面进行考量,二者缺一不可。起源于古希腊的古代公民教育和发端于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的现代公民教育差异甚大,但二者基本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社会民主政治生活的需要。公民教育是当今世界各个民主国家培育其政治主体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民主价值观的形成、塑造民主政治活动主体资格、培育公民的民主政治参与能力、提升国家民主政治文明的境界等四个方面。构建我国公民教育的体系与模式,一要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实际来确立公民教育的具体目标,二要吸取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资源以丰富公民教育的内容,三要处理好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疆域、公民、主权是现代爱国主义的逻辑支点43-45

摘要:疆域是爱国情感的发源地、爱国主义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是国家发展的决之力量,是国家物质文明的支点;公民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是国家发展的经济基础,公民作为精神文化的主体和创造者,是国家精神文明的之点;主权是爱国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中枢,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国家政治文明的之点。疆域、公民、主权的状况决定了爱国主义的基本领域和要求,其变化发展决定了爱国主义内容的变化发展。所以,疆域、公民、主权是现代爱国主义的逻辑支点。

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6-49

摘要:“八荣八耻”荣辱观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农村道德建设现状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相去颇远,从而影响到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开展。必须全面梳理古今中外道德思想、积极发挥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的积极作用、振兴农村教育事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

执政党与非政府组织:理论的超越与现实的路径——以超越“国家—社会”范式的视角50-54

摘要:如何处理好执政党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我国,党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服务与合作的关系,而发挥执政党的领导与服务作用则是一个新课题。在理论上.这是西方政党理论的“国家—社会”范式所无法解释的,更无法给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实践上的解决方案。结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安排和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现实,党对非政府组织的执政关系可以通过“组织吸纳”的方式实现。

冷战结束后国际援助的基本态势及其对发展中国家公民社会建设的影响55-59

摘要: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援助领域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迁,呈现出新的态势,并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就国际援助对这些国家公民社会建设的影响进行了总体性分析。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援助所呈现出的基本态势主要有援助量的下降、对受援国制度建设的强调、援助渠道和方式的改变等等。这些变化带给发展中国家公民社会建设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既给这些国家的公民社会带来了整体能力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原有公民社会,并造成了新的分化,甚至冲突。

学术论坛杂志公共管理研究
当前我国公共领域问题研究综述60-63

摘要: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政治文明建设、公民文化形成意义重大。公共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热点,文章通过展现我国公共领域研究的一些基本成果,揭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勾勒关于我国公共领域问题研究的图景。

德鲁克知识管理理论论纲64-68

摘要:德鲁克知识管理理论主要由事业理论、知识型组织“扁平”结构、知识工作者的人事和生产率管理、知识创新管理等构成。德鲁克认为,未来的组织将是以信息或知识为基础的,革新旧的事业理论并进行知识创新是管理人的最大难题和挑战;而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则是提高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组织竞争力的关键课题。德鲁克知识管理理论体现了以任务和权变相结合的管理组织论、以自我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控制论、以成就和道德相结合的管理价值观等特点。

从西方儿童福利范式的演变看我国农村孤儿救助制的转型69-71

摘要:西方国家儿童福利历史发展至今,形成了社会救助、福利国家、发展型儿童福利和社会参与式儿童福利四种范式。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为农村孤儿社会救助制的转型提供了政策基础,但在社会转型期的政策调整中,需要我们从理念上,更要从社会政策模式上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