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 23-1048/C 国内刊号
  • 1000-8284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交流杂志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
论自由:积极的和消极的5-18

摘要:自由是政治价值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范畴。在现代性视域下,自由以对立多元的方式呈现,消极的和积极的自由、个人的和集体的自由、政治的和经济-社会的自由。这不仅是观念和概念的对立,甚至是相互对抗和竞争的社会-政治主张与实践的表达。通过对消极与积极的自由之间关系的分析,马尔库什论证了统一的规范性要求和矛盾多元性的现实本质上都是现代自由理念的特征。消极自由的实现需要以积极自由原则作补充,以确保所有人都具有民主政治参与的条件。

论自由:与乔治·马尔库什的争论19-43

摘要:亚诺什·吉什认为马尔库什首先关注的领域是现代文化的悖论,并且很少涉及政治理论领域。但是他自身所研究的相关著作则涉及了政治理论领域,并且由此进行分析,将现代自由的概念概括为三个方面,并以此为基础对马尔库什的论证进行研究和反思。并最终认为,整个现代自由的概念是具有争议性的,对此进行的辩论也成为一种可能和必要,这也正是哲学探究的意义所在。

学术交流杂志哲学研究
简评早期马克思的感性概念及思想意蕴44-52

摘要:感性概念在早期马克思思想中曾经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博士论文》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现了论著作者所见证的原初目的,即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所做的“颠倒”。在一片“打倒黑格尔”的声浪中,马克思作为迟来者,要担负起反抗所有神灵的斗争同现代对思辨哲学权威构成的威胁联系起来的任务,使得他一方面不得不与伊壁鸠鲁、费尔巴哈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他虽然受到伊壁鸠鲁、费尔巴哈的正面影响,但对两者的感性学说持批评态度。其批评的目的在于推翻形而上学对意识的理解。

马克思所有权正义思想辨析53-60

摘要:对蒲鲁东所有权思想的批判,并不能被视为马克思否认所有权的依据。实际上,在“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性”前提下,马克思重新审视了所有权正义,并将其阐发为一个关涉资产阶级所有权批判以及共产主义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多维度结构。通过将资产阶级所有权还原为劳动和所有权的分离,马克思揭露了资产阶级所有权不通过交换却以交换的假象占有他人劳动的剥削本质,将资本主义理解为非正义社会。最终,马克思将共产主义个人所有制论定为所有权正义的高级原则,从而重新定义了所有权正义。

学术交流杂志法学研究
论我国核损害责任制度的建立与构架67-76

摘要:我国核损害责任的立法是维护社会安定、保障核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响应建立全球核责任机制、健全完善我国核法律体系的需要。对于核损害赔偿,我国《核安全法》和《原子能法(征求意见稿)》作了原则表述,国务院相关批复作了一些具体规定,国防科工局于2017年成立了《核损害赔偿法》立法研究组。我国核损害责任制度应遵循严格责任、唯一责任、有限责任、财务保证等原则,宜设置总则、赔偿责任、财务保证、赔偿组织、赔偿调解、诉讼管辖、法律责任和附则等章,一些制度设计还需要在不同层级的行政法规中得以规范。核损害责任立法能够促进核损害责任法律体系的建立,实现现行法律制度的和谐,并完善与当前《核安全法》和未来《原子能法》的立法衔接。

核损害责任国际公约演进与中国选择77-85

摘要:自《关于核能领域中第三方责任的公约》即《巴黎公约》出台以来,有关建立核损害责任国际制度的讨论与研究就从未停止过。核损害责任国际制度主要发展成为《巴黎公约》体系与《维也纳公约》体系,这两大体系融合发展,制定了《1988年联合议定书》与现今最富影响力的《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比两大体系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其建立的公共资金机制有效提高了核损害赔偿额。作为集大成者和前沿,该公约有效推动了核损害责任国际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而言,选择加入该公约具有重大引导意义,一方面使我国可以享受公约公共资金充裕等优势,另一方面敦促我国加快本国核损害赔偿制度立法进程,从而早日融入国际核损害责任机制中。为了加入《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我国应作好前期安排,建立健全我国核损害责任法律制度,提高营运人核损害最高赔偿限额与政府补充赔偿限额,增强核电企业和国家政府应对核损害赔偿问题的能力。

司法责任制背景下检察引导侦查机制的构建86-94

摘要:检察引导侦查机制符合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能够有效应对以审判为中心的庭审实质化的要求并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具有必要性、合理性、正当性、可行性。由于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该机制在司法实践中虽卓有成效但缺少系统性和制度化建设,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司法责任制背景下,检察机关应继续坚持并完善以证据为核心的检察引导侦查机制,通过重构和优化,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同时,应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以适应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

学术交流杂志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海上丝绸之路拓展的中俄合作方向与机制研究95-102

摘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自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太平洋、印度洋海上通道,将东南亚、南亚、西亚及非洲、欧洲连接起来的经济带。如此构想既有历史渊源,也有现实基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要寻求与沿线国家更紧密的经贸合作,而且要为构建新的全球经济秩序探索有效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之路,是一条可以不断拓展之路。作为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选择就是向北与北极航道相对接。这是北极航道随气候变化而越来越成为现实的趋势下,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的一个重要拓展方向。在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道对接中,中俄两国的合作至关重要。建立在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中俄两国应在北极航道开发上探寻更多的合作领域,并构建实现合作的有效机制,这应该成为中俄合作的新着力点。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开发嵌入本土文化的方略103-111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以其特有的本土文化资源逐渐成为旅游景区特色优势所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合理嵌入本土文化,充分挖掘其旅游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多重价值,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并将助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景区开发过程中嵌入本土文化还面临着景区开发中本土文化的原生态性保护意识淡薄、景区规划设计漠视本土文化的内容、景区营造中本土文化的挖掘力度不够和景区开发嵌入本土文化缺乏配套支持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少数民族旅游景区开发要更好地嵌入本土文化,需要从构建本土文化的原生态性保护机制、坚持“因地制宜”的本土化设计原则、加强本土文化内涵建设、以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推动配套资源的完善等方面共同努力实现旅游景区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发展,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东北满族民俗文化的旅游转化112-119

摘要: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发展的摇篮,在历史变迁的岁月里,民俗文化经过不断打磨,具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东北地区作为满族民俗文化的发源地,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民俗产品丰富多彩,民俗文化景区已有一定基础,对满族民俗文化的旅游转化具有很好的客观条件。东北满族民俗文化的旅游转化,有助于满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打造蕴含满族民俗文化的特色旅游品牌,能够增强东北旅游的市场竞争力,有效充实旅游产业链。但东北地区的满族民俗旅游产品设计中文化赋予不足,民俗旅游产品体验性不够,缺少创意创新的旅游产品设计,景区产业链整合不够,造成市场竞争力弱,加之对满族旅游景区的保护意识欠缺,使满族民俗旅游转化举步维艰。应以民俗文化为主线,重新激发传统旅游资源的魅力,遵循保护性开发原则,以体验、创新、完善产业链为核心,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精品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增强产品竞争力,为振兴东北旅游经济提供重要契机。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发展及特征120-125

摘要:行政审批是最直观和最直接的管理模式,也是社会发展和基本国情在管理方式上最明显和最突出的映射。行政审批情况是衡量社会发展形态的重要标准。若政府职能转变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一条主线,那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则是重要抓手。通过对近年来学术界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情况进行的总结和梳理,分析其内容和特点,可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发展划分为改革探索、改革规范、改革深化三个阶段。同时,以行政体制改革带动审批制度改革是基本特征,基本国情是改革的前置条件,系统推进是改革成败的前提。

学术交流杂志社会学研究
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的我国扶贫政策变迁动力模式研究126-136

摘要:针对扶贫政策的变迁问题,本研究试图以多源流理论为研究视角和分析工具,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政策变迁过程进行梳理,探讨扶贫政策变迁动力因素。研究发现,问题源流和政治源流的变化都可以为我国扶贫政策变迁打开政策窗口,但各阶段的扶贫政策变迁都会同时受到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而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与政治源流三者的交汇为政策的变迁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扶贫政策变迁动力因素和动力模式的分析,构建由待解决问题的变化、领导人的执政理念及政治形势的变化、政策效果反馈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四种因素构成的扶贫政策变迁动力模式。

学术交流杂志文学语言学研究
《逸周书》中“以数为纪”与“周公训典”的累积汇集137-147

摘要:《逸周书》中“以数为纪”的篇章,与《尚书·洪范》同属于《洪范》类文献。《洪范》类文献中以数为纪特征与数类知识的形成,源自西周巫祝、瞽史对数字“成变化而行鬼神”的崇拜认知与“数典”“工典”的职业传统,而《逸周书》中的《洪范》类文献,是祝史所传商周训典的遗存。其中主名为周公的《洪范》类文献的集中出现,体现了东周知识阶层对“周公训典”的汇集整理。如果说《周官》的形成,表现的是对宗周礼制的逆构与对未来国家在制度层面上的设计,那么“周公训典”的汇集,则是以《洪范》为模板,在理论或精神层面对未来天下秩序的构想。

陶渊明享年六十三岁辨正148-161

摘要:陶渊明卒于刘宋元嘉四年(427),享年六十三岁,沈约《宋书·陶潜传》明文记载,不容置疑。后之论者因误读陶诗陶文及其他相关文献,遂各依所据,臆定陶渊明享年,皆不可取。《宋书·陶潜传》“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的记载绝不与陶诗陶文及其他相关文献捍格,而且渊明作品及其他文献中关于陶令享年及年岁的内容,彼此多可互相证释,共同说明“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的正确性。

叛逆:现代三位女作家童年书写的共同主题162-167

摘要:在现代女作家中,尤爱创作自传的有陈衡哲、谢冰莹、苏雪林等,其童年书写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比较她们的童年书写后可发现,在渲染男性气质、颠覆性别秩序、挣脱私塾教育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色。三位女作家的童年书写是成为自强自立女性后的初心回溯,同时也为现代文学提供别样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景观。三位女作家以童年之“我”对五四之“我”做出回应,用童年经验中所谓“男子气”呼应人格独立、崇尚自我的五四精神。在这个意义上,三位女作家刻画的“叛女”形象,其实就是五四妇女解放思潮的一种投射。

学术交流杂志历史学研究
清华简《厚父》时代归属新论168-178

摘要:夏代文献研究资料匮乏,而清华简《厚父》是夏代贵族后裔直接讲述夏代史,对于夏代史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界对于《厚父》篇成书时代众说纷纭,有夏书说、商书说、周书说、战国时代说等众多意见,直接影响到该篇后期史学研究与思想义理的解读。我们依据用语习惯、历史史实及思想脉络等多重证据进行考察,《厚父》“周书”说最为可信。清华简《厚父》与周代文献的差异,是由于厚父为夏代贵族后裔,他所持的立场、视角及所受文化传统和周人存在显著差异造成的。

记忆附加与黄帝人文始祖传说的形成179-187

摘要:早期人类对先祖记忆的不断附加和追溯,最终形成了黄帝传说,成为了族群融合的代表。礼乐文明的建构促成了华夏族的文化认同,也被纳入黄帝创制文明的传说之中,使黄帝成为人文始祖。各部族早期的创制神话,因黄帝始祖地位的确立,也被纳入到黄帝传说中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了黄帝及其臣属共同的文明创制传说,使得黄帝及其臣属成为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重要阶段。

学术交流杂志俄罗斯·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选粹
中俄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比较研究188-189

摘要:李憣、魏美妮在《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年第10期撰文指出,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完成其民事使命的基础之一,是民事行为、商事行为的殿堂。中俄自然人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之间既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也有着较大的差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中俄两国战略合作和民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对中俄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立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应借鉴俄罗斯的做法,把以年龄为区分的限制行为能力人区分为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年满8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两大类,对二者的行为能力的范围进行更为细致的类型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