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 23-1048/C 国内刊号
  • 1000-8284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18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交流杂志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
与卡奇和本雅明:相似与反差5-12

摘要:在国内学术界中对卢卡奇和本雅明以及他们思想之间进行比较的作品并不多见,而费赫尔早在20世纪80年的这篇文章则对两者及其思想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比较。首先,费赫尔详细阐述了两人思想问有意与无意的交汇,认为卢卡奇的《小说理论》和《悲剧的形而上学》对本雅明的悲苦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两人思想间有意的交汇;而无意的交汇则在于本雅明的悲苦剧与他并不知道的卢卡奇的一篇题为《“浪漫体裁”的美学》的德文手稿中谈论的非悲剧性的戏剧相似。其次。费赫尔又比较了两人思想的差别,洞察到了两人思想中存在的悖论。最后,费赫尔用普鲁塔克(Plutarch)的方式比较和归纳两人共同的特征:两人都是著名的“独立知识分子”群体中典型的和自觉的样本,都对知识分子救赎的或者弥赛亚的角色有坚定的初始信仰,都是评论家。总的来说.这篇清晰易懂的文章为深入研究卢卡奇和本雅明的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其比较的手法和视角也为学术写作提供了独特的方法。

调和激进哲学与民主政治:阿格妮丝·赫勒和布达佩斯学派的著述13-27

摘要:赫勒关于民主的公民和政治的思想是本文集中讨论的问题。她与布达佩斯学派成员共同构筑了一种多元化参与的政治愿景,以回应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制度和实践的不足。赫勒和布达佩斯学派成员们从日常生活入手。通过系统研究“特性”和“个性”这两种主体性.揭示日常生活的异化特征,并展开日常生活人道化的论述;从人的需要入手,通过批判以“对需要的专政”为特征的专政主义的政治社会,而强调激进需要和具有激进需要的个体出现的重要性。其中,个体是道德政治的承载者。通过日常生活批判和激进需要理论,赫勒和布达佩斯学派成员们将他们的政治愿景定位于一种解放了的政治形象——伟大的共和国。

学术交流杂志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神话、哲学与正义之蚀(下)——论塔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当代效应28-38

摘要:罗伯特·查尔斯·塔克在20世纪50年代末首次明确宣称“分配正义的观念完全外在于马克思主义思想领域”,在60年代他又进一步提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资本主义的谴责并不取决于对非正义的抗议”这一著名命题,正是塔克的这些耸人听闻的论断,开启了英美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与正义”漫长而激烈的争论。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把塔克的“正义之思”与他对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联系起来加以综合考察。然而缺乏这样的总体考察就不可能洞悉塔克赖以引出这些论断的政治背景和理论语境,也无法真切把握塔克正义观的实质意蕴以及它的当代效应。着眼于此,在对塔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全景式透析的基础上,可详细分析他对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富有特色的研究。再深入探讨他对马克思哲学和正义问题的独特视角以及这种视角对于当代马克思正义观研究带来的理论影响。

马克思、正义与辩证法(下)39-48

摘要:辩证理性寻求一个统一、整体且有价值的真理,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的思想究其本源是一种追求积极且具体之普遍性的柏拉图式与后启蒙观点。而他的共产主义立场便是这一理性在革命实践中的化身。在马克思看来,阶级统治是非正义的,而正义则是无阶级的。通过揭示资产运动过程中“坏无限”的“虚无”本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立场启发我们重新反思正义与普遍价值的关系,而真正的共产主义是唯一能够实现这一正义的人类关系形式与环境。

马克思与罗尔斯论资本主义正义:一种合理的综合?49-59

摘要:关于资本主义的正义问题,马克思与罗尔斯虽然都主张资本主义是非正义的,但在理论方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罗尔斯把市场视为正义社会基本机构的关键因素,马克思则反对市场.认为市场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异化,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不过,可以通过重新阐释马克思与罗尔斯以指认他们的观点相近之处并尝试对二人的理论进行合理的综合。按照马克思的雇佣劳动制度理论,依赖劳动力后备军的资本主义违背了资本主义的差别原则;按照罗尔斯的基本结构规则公平的一般标准,我们同样可以看出雇佣劳动制度的不公平。罗尔斯的正义论需要借助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强化资本主义批判,马克思的资本主义道德批判需要罗尔斯的公平基本结构规则的标准提供理论支撑。

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一种可能性:从亚里士多德到卡斯托里亚迪斯60-64

摘要:关于马克思有无正义理论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至今这个讨论也没有终结。为了发现一种关于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可能进路,我们有必要回顾卡斯托里亚迪斯的观点。他在研究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时注重挖掘其亚里士多德来源,正义和平等的关系,算数平等和几何平等,人的需要构成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几个维度。为我们思考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提供了一种启示。

学术交流杂志中国哲学研究
论先秦名辩的伦理特征——以儒道墨为例65-70

摘要:先秦时期的名实之辩蕴含语言学和伦理学的双重要素,道德伦理性是贯穿于诸子名实观的精神主线。诸子学术是以建立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秩序为主题的,这一先秦学术主旨决定了儒道墨对名实问题的思考是对言语行为价值、宇宙本体、政治原则、社会伦理作出的整体思考。从伦理角度关注先秦名辩问题,对于探讨先秦社会道德伦理意识如何影响语言运用以及语言使用如何塑造社会心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知行关系看王阳明“良知说”之伦理意蕴71-76

摘要:对“良知”问题的讨论,是王阳明伦理学说之构成中的一个关键节点。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心之本然状态”和“明德之本体”,是道德之源,“知”→“行”→“知”的多元转化是主体复归良知本体的必然要求。同时,“良知”又是“德性”与“德行”的统一,它是“知善知恶”的“知”与切实践履道德原则的“行”之融合。此外,“良知”也是一种“工夫”,须以思诚、致知格物、立志、居敬、省察及克治的方式来完成。

学术交流杂志政治学研究
论社会基本矛盾转换的内在机制及重要意义77-81

摘要: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及社会形态转变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之间并不仅仅是对立的,而且是内在统一的整体。社会基本矛盾的转换不仅取决于生产力自身的发展,而且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力量的对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转换,正是由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各个因素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的。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转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心的一个根本转换。即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人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这意味着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建构的开启。

政治现象学:政治哲学的可能理论进路82-89

摘要:政治现象学是政治哲学的可能理论进路,在这一进路上,思想的展开方式与在分析政治哲学和批判理论进路上的方式存在着一些区别。政治现象学对于其他政治哲学理论进路上的思想展开方式具有补充作用,这在阿伦特的政治思想中有着清晰的体现。同时,作为政治哲学的理论进路,政治现象学也有着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学术交流杂志法学研究
网络诽谤行为刑法规制的问题与对策90-97

摘要: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应当关注法律法规的建设。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诽谤行为逐渐滋生。“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信息网络环境下的诽谤行为的定罪作了有效的完善,但仍然存在实际触犯主体低龄化难以规制、传播者的法律责任难以明确、“情节严重”标准认定不清、与言论自由相冲突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两高”的解释进行修正与完善势在必行。强化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教化监督、增加新闻媒体作为单位犯罪主体、增加脱水数据作为“情节严重”的评价标准、对受害人为“公众人物”的网络诽谤进行更加慎重的认定及处理等对策皆可以付诸研究。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学术交流杂志经济学研究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民生制度建构历程与成效98-102

摘要:民生制度作为增加民生福祉的制度保障,对我国经济社会公平发展意义重大。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目标导向,不断推进民生制度的构建。从历史脉络来看,经历了初步建立、基本构建、不断完善三个阶段,逐步走向成熟;从演进规律来看,呈现出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从单一性向全面性、从随意性向法治化三个层面的转变态势;从实践成效来看,表现为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保障主体更加公平、保障内容更加全面。民生制度体系改进、优化和完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民生制度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依靠制度化才能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保障民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及趋势103-109

摘要: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有必要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趋势进行总结。经过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一二三”到“三二一”的转变,这一变化充分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经济现代化的新起点。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产业结构演变最本质的规律体现在:在优先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通过同步发展第三产业来解决就业问题,这一实践为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借鉴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在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必须允许其先行先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依据与方法论基础110-117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建设步入新的历史方位,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多次强调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并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依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形成的历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和借鉴了西方政治经济学理论。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抽象、概括和总结。无论从理论要点还是在实践路径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最具原创性和时代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学术交流杂志社会学研究
服刑女犯未成年子女家庭支持缺失与内外整合性替代118-124

摘要:入狱服刑对于女犯及其家庭而言是一个重要转折。它不仅意味着家庭结构的解体和家庭关系的破裂,而且预示着整个家庭命运的沉沦。母亲角色的缺位、父母婚姻的破裂、亲子关系的隔离,为未成年子女社会化带来了极大阻碍。通过分析两个非典型案例发现,服刑女犯未成年子女能够正常社会化.源于两种替代模式:一是“家庭内的功能替代”,即通过亲缘关系的投入和强化,整合家庭内部的关系资源,实现亲缘关系替代亲子关系的“功能转化”;二是“家庭外的功能替代”,即社会组织的资源链接和专业支持替代和补充缺失的家庭功能。为了解开服刑女犯未成年子女家庭支持缺失的“结”。专业社工机构和公益慈善组织应担当社会网络的编织者、困境家庭的同行者和孤独儿童的陪伴者,融合微观的“家庭思维”和宏观的“社会思维”,整合“家庭内”与“家庭外”的功能替代路径。架起“小家庭”与“大社会”的桥梁。

新时期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完善路径125-131

摘要:新时期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紧迫要求。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诸多短板。针对我国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应结合宏观与微观层面,依托实际情况合理完善和优化宏观政策,统筹整体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在微观层面,结合现今社会老年群体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学术交流杂志语言学研究
《墨子·小取》和《荀子·正名》的术语实践132-138

摘要:语篇中术语的存在形态可概括为:术语点、术语链、术语面、术语体。《墨子·小取》和《荀子·正名》均有术语点的界定、术语链的衔接、术语面的延展,这三种情形下,《墨子·小取》比《荀子·正名》更严密。《墨子·小取》较少见到术语体的交织,《荀子·正名》可见术语体的交织。《墨子》术语点、链、面的严密实践和术语体的阙如是其学术思想和逻辑实践既早熟而又缺乏后劲的一个内因。

“省略”的类别及其修辞学分析139-146

摘要:“省略”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任何语言中都是存在的。就汉语而言,从汉语发展史视角来考察,汉语中的“省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迫于客观条件的“省略”,二是主观上“有所为”的“省略”。严格说来。“有所为”的“省略”是一种修辞行为,是汉语中古已有之的一种修辞法。“有所为”的“省略”,如果细分,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属于语法层面的“省略”,属于“消极的省略”;二是属于修辞层面的“省略”,属于“积极的省略”。两种“省略”都具有特定的表达效果,在语言表达中都是值得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