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 23-1048/C 国内刊号
  • 1000-8284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1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交流杂志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主义条件下民主的新形式5-14

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和实践的基本哲学思想反对专制独裁,但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却使社会主义民主出现了停滞乃至走向反面。在研究现实社会主义经验的基础上,可更详细地探讨社会主义新的民主形式。如何能使劳动资料社会化,而不产生新的权力异化机构;如何才能在分权的社会中保持必要的协调和自觉的方向;怎样才能把政府变成自治以及自治的结构等问题可通过研究解决。

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研究15-19

摘要:南斯拉夫实践派著名代表人物弗兰尼茨基,是20世纪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中对社会主义改革探讨最多的理论家。他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包括对社会主义改革必要性的思考、对社会主义改革模式的设计以及对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反思个三部分。在我国迎来改革开放40年之际,重新研究和反思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与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在新时代条件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斯维塔克对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的反思20-25

摘要: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凡·斯维塔克系统地分析和反思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他认为在苏联帮助下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不但没有实现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而且还产生了一个新阶级,并且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都由这个新阶级操控着。在斯维塔克看来,捷克斯洛伐克想要真正解决现实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尊重捷克斯洛伐克传统和理清捷克斯洛伐克的现实的基础上分析捷克斯洛伐克现存社会主义中的危机,对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从而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进行改革,最终探寻一条适合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学术交流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理论的赫斯因素26-32

摘要:莫泽斯·赫斯是19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也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赫斯是将异化从哲学领域应用到经济学领域的先驱,他认为货币的扬弃与共产主义的实现有着内在的关联,该思想的提出开启了异化研究领域的转换路径。而马克思在赫斯金钱异化思想的影响下,实现了视角向经济领域异化的转换。可以说,赫斯的异化理论为马克思创建唯物史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在某种程度上,赫斯的异化理论对马克思的异化观,尤其是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思想、共产主义思想有着较大的影响,促使马克思推进了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并为马克思之后转向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与价值支撑。因此,通过着重论述赫斯的异化思想对马克思异化观的影响,以及马克思对赫斯异化学说的超越,来探讨马克思与赫斯异化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马克思人性概念的社会历史意蕴33-38

摘要:不同于传统西方哲学家们所主张的理性人性论、自然人性论,马克思立足于实践观点的方法论原则,强调从实践、人与世界的否定性统一活动出发去看待人性,把人性理解为社会历史的产物。马克思的人性论秉持实践的态度,把人的现实生活过程作为理解人性的出发点,进而对人性作了社会历史的解释与表达。人的类特性只有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才能得以实现。马克思的人性论没有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分析上,也没有把历史过程排除在外,而是深入到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与批判之中,是西方人性论的一次革命。

学术交流杂志外国哲学研究
“物象”象征化的美学机制考察39-44

摘要:抒情美学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流美学特质。在抒情美学中,物象向意象的演进是一个复杂的不断抽象化、最终演变为象征性符号的历程。它首先生发于艺术家主体性的反思判断,继而以此为根据寻找物象与心象的共通性,通过移情与涵养的审美心理机制将物象情感化。物象因此获得了类属化、本质化、哲理化的新能指,并获得了超越具体时空、暂时经验、个体性的公共性和普遍性。抒情物象最终走向象征主义,从而使得中国抒情艺术创造出一种美学化的生命哲学和理想主义的精神空间。物象的象征化问题在中外美学理论中得到了相互映照,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美学与世界美学对话的一个主题。

功能之美:美学的超越与回归45-51

摘要:艾伦·卡尔松将科学认知主义环境美学拓展为更具统一性的功能主义美学。他认为,审美对象的功能之美来源于其恰当功能,欣赏者凭借功能认知欣赏功能之美。功能主义美学通过因果作用功能理论和选择效果理论解决恰当功能的不确定性问题,并试图提出一种功能之美现象学以解决转化问题。功能主义美学以恰当功能为核心,强调审美、艺术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实现对审美无功利观念和形式主义美学的超越;同时,由于恰当功能和相应的功能认知具有显而易见的内在性,因而可视为是审美的“向内回归”。拓展市场概念和功能认知的范围,可为功能主义美学提供更广阔的阐释空间,从而进一步实现美学的“超越和回归”。

论演绎与归纳推理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52-57

摘要: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分别是从一般推到特殊和从特殊推到一般的基本逻辑推理形式,本质上是对集合性质与集合中元素性质之间关系的思考。根据集合性质与集合中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集合可分为同一集合、兼容集合、共和集合、杂合集合。在实践活动中,对于不同的集合类型,进行归纳推理时选取样本的侧重应该有所不同,进行演绎推理时能够有效推断的对象范围也有所不同。在大数据时代全数据模式下的实践活动中,推理样本的选择问题被消解,因果关系推理也被相关关系分析取代。但人类作为计算机的主人,仍须重视挖掘数据间的因果关系。

学术交流杂志政治学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价值哲学维度58-64

摘要:近代以来,随着文化在全球交往中战略意义的提升,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掌握文化话语权,实现文化资源的全球配置成为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关切。其中,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价值哲学的维度和视角把握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文化自信在推进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要地位,把握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战略意义。

坚定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和坚实保障65-69

摘要:党的明确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道路自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坚定理论自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理论指引;坚定制度自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制度保障;坚定文化自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够获得正确的行动指南和坚实保障,实现建国一百周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圆梦目标。

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效能提升的三重维度70-76

摘要:协同治理是治理的高级形态。现代化的治理要求多元主体在治理集体行动中实现有效协同。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效能的提升可以从关系结构、治理能力和协同机制三个维度加以考量。在关系结构方面,应厘清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协同治理行动中的职能关系、权力关系、责任关系和利益关系;在治理能力方面,政府应加强资源配置、秩序维护和制度供给等能力建设,社会组织也应通过主体性思维训练提升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能力,以及公共服务的实际供给能力;在协同机制方面,政府与社会组织彼此间应增进共识与互信,累积社会资本,为协同治理联合行动提供信任、规范和网络机制保障。

学术交流杂志法学研究
解除合同:违约救济的功能分析77-82

摘要:在各国合同立法及合同法理论中,合同解除是制度层面的存在。但在具体合同关系中,解除合同却是行为层面的存在。无论是在比较法视野中,还是在我国立法上,行为层面的解除合同都基本上与违约及其救济相连,从而使解除合同具有了救济违约的属性。而从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看,当事人通过解除合同来救济的违约损害不仅具有一定的严重性,而且往往由此导致了合同目的不能。此时,既有的违约责任救济呈现出一定的功能障碍,需要借助于解除合同来消灭合同关系并废弃合同拘束力,救济合同目的不能。鉴于解除合同不仅具有救济违约之属性,而且在实质上发挥着违约责任的功能,我们应当认可和规定解除合同属于违约责任的方式。

质疑有限开放代孕生育权说——基于权利证成的视角83-91

摘要:有限开放代孕生育权说的核心主张是禁止代孕侵害公民的生育权,国家应对不孕不育者有限开放代孕。生育权说的实质是预设了一项新型权利,即“代孕生育权”。这关涉代孕生育权的证成,即代孕生育这一主张能否成为生育权的一个实例。生育权说证成代孕生育权的自由主义进路是失败的:个人自主性理由本身存在内在张力,自主性单独无法构成权利证成的完整理想图景。公共善也应该成为权利证成的一个重要面向,而代孕生育权在权利证成的公共善维度也不成功,它无法满足公共善的要求或促进公共善。基于此,有限开放代孕生育权说的主张不能成立。

自然债权的效力分析与实践争议92-98

摘要:我国民法总则、合同法乃至司法解释都明显涉及了自然债权的存在和效力,但仍存在自然债是否入法之争,即是否在民法典中作较为系统的规定。就我国实践中的自然债权争议而言,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产生的自然债权应可产生债务抵销效果,寿险保费给付的自然债存在于宽限期后、复效期内,当事人约定的无诉权债宜视为自然债,企业破产被免除债务责任后的给付不宜视作自然债,不法原因给付更不应构成自然债。就我国立法而言,道德法律化趋势使自然债权入法的原有束缚逐渐消失,且自然债在我国有其独立的制度价值,也确实发挥着债的功能,故自然债写入民法典的条件已经成熟,应当系统梳理现有自然债的类型,选择合理的规制模式和科学的立法方法,借助民法典编纂的有利契机实现自然债权的法制化。

学术交流杂志经济学研究
社会资本、独立审计社会信用及评价指标的选取99-105

摘要:社会资本的属性是公共物品,它包括隐含的知识、网络的集合、声誉的累积以及组织资本,信任的可传递性是社会资本最重要的特征。独立审计这种特定的组织形式,与政府、被审计单位、同行、大学、行业协会都存在着横向或纵向的关系,形成了社会网络,这种非经济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安排基于会计师事务所是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真实的或潜在的资源总和。社会资本与独立审计社会信用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社会资本影响独立审计的社会信用,而独立审计形成的社会信用也是一种社会资本。在评价独立审计社会信用水平时,应从内外部社会资本角度分析和选取独立审计社会信用评价指标,为独立审计进一步开展社会信用评价和建立信用等级制度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

西方劳动力地理学的微观化转向与当代价值106-112

摘要: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西方劳动力地理学探索出了一套关于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理论体系,地理转变成为理解现代世界劳动力的重要方法。通过空间和地理尺度,我们绘制出了一张复杂的现代工人生活、工作和奋斗的景观,看到以往宏观社会景观研究存在的地理悖论和理论困境。因此,西方劳动力地理学将微观主体的异质性引入研究,实现了地理学研究从关注社会景观到关注人类能动性的转向,使西方劳动力地理学研究从宏观和中观的生产要素和抽象劳动力层面引申到微观的社会主体层面,增大了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接触面,增强了其解释能力。西方劳动力地理学的微观化转向有着深刻的时代和政治背景,对世界交互性认识,使地理突破了狭隘的理解视野,具备了勾连地方和日常生活实践的能力。同时,阶级意识崛起、阶级斗争以及社会运动也是推动微观化转向的积极力量。新古典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和制度主义为西方劳动力地理学的微观化转向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们厘清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丰富劳动的地理空间内涵,挖掘劳动力对地理图景的塑造能力等方面意义重大。同时,西方劳动力地理学的微观化转向对研究以人民为本的政治地理学,重塑地理正义和探索空间改造的制度安排有重要的价值。

学术交流杂志默认
网络集体行动对社会治理制度的形塑113-119

摘要:网络集体行动具有深刻的法治意义。维权型、呼吁型集体行动有助于及时揭开真相,促使政府对其不当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推动治理制度的进步与完善。网络集体行动往往表现为利用非法律手段推动司法案件处理、利用互联网手段扩展传统信访举报式纠纷解决方式以及采用呼吁方式推动政府治理方式革新。其背后体现的,正是时代对“放权”与“集权”双向展开、引导民众依法维权、推动网络社会与政府互动协调合作等放权型、引导型治理模式的要求。完善我国网络社会治理制度,应当健全政府网络监管、推动社会协同共治、引导公众参与治理、完善治理法治保障。这是一个相对漫长但极具法治意义的过程。

网络谣言与公共秩序——基于“长尾理论”的观察视角120-125

摘要:网络谣言的产生基于网络传播的“低成本”特征,并由不明真相的网民推波助澜,其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从众流瀑、群体极化、与公众行为互相印证等特点。网络谣言易引发民众的恐慌且会对公众的行为产生误导,甚至引发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的预防需做好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更需要建立良好的诉求—回应机制,确保公众的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