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 23-1048/C 国内刊号
  • 1000-8284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1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交流杂志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
现代民主困境的反思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探索——马尔科维奇民主思想研究5-10

摘要:现代民主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实践上,民主与非民主、反民主同行;在理论上,民主价值失去众所仰慕的地位。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南斯拉夫"实践派"领军人物马尔科维奇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是一场社会整体结构变革的社会革命,这一革命可以克服现代民主政治的困境;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在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通过积极建构劳动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来彻底消除经济剥削、政治霸权和文化垄断。马尔科维奇的民主思想对于摆脱现代民主政治困境,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赫格居什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官僚制问题的反思11-16

摘要:20世纪见证了一个历史上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社会主义体制的出现,但是官僚制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仍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赫格居什认为,官僚主义作为一种实质性的关系存在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国家中,其所派生出来的一些现象在某种情况下甚至较资本主义国家更为严重,因此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他关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官僚制问题的本质特点、存在基础、消极影响以及克服官僚制的可能性与困难等问题所作的反思,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缺陷,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学术交流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关于詹姆逊《后马克思主义五条论纲》的解读17-22

摘要:詹姆逊的《后马克思主义五条论纲》虽然篇幅简短,但是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却是巨大的,对于理解与把握后马克思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这五条论纲中,詹姆逊主要从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发展史入手,确立了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定位;通过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遭遇"滑铁卢"与晚期资本主义强势崛起的必然性关系,揭示了后马克思主义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并结合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批判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明了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任务及其实现的可能性问题。

幸福与自由——西方道德哲学主题的嬗变23-28

摘要:幸福和自由始终交替作为道德哲学的主题。哲学家们对幸福与自由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过,从古希腊人开始追求智慧的道路上,幸福就成为他们研究和追求的重要内容。希腊将"至善"作为道德哲学的最高追求,始终在寻求"善"的道路上探索。中世纪是基督教哲学时期,宗教的信仰来自现实生活的苦难,在现实世界无法排解的物质和精神的苦难转向对上帝的信仰,以期在彼岸世界得到满足,这是完全"自我异化"状态下的幸福追求。近代文艺复兴后,理性开始觉醒,哲学家们开始摆脱上帝的束缚寻找自由,自由成为近代道德哲学的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实践的人出发,研究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一致性,论述了"完成了幸福的人是自由的,获得自由的人是幸福的"的辩证关系。这种幸福和自由不再是外在的力量,而是一种内生性的需要。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才真正实现了幸福与自由的统一。

学术交流杂志外国哲学研究
弗洛伊德与雅斯贝尔斯:对战争与时代的思考29-34

摘要:弗洛伊德和雅斯贝尔斯均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的人类浩劫迫使他们开始思考战争的根源和危害,探索何以为人类的生存和精神状况构建一个和平的环境。两人的时代反思既因为生活背景和研究视角的不同有所差异,又因为对人类的深切关注在诸多方面有相通之处,他们共同批判当时的战争伦理和种族主义,均寄希望于未来与爱的连接和沟通交往。分析和比较两人的思想,结合和借鉴其中的闪光之处,可以帮助我们在全球化与非全球化、整体和平与局部战争并存的今天从精神分析的微观层面以及政治哲学的宏观层面更清醒地理解和预防战争,为全人类共同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适宜的世界。

论维特根斯坦阐释柏拉图哲学的内在路径35-41

摘要:柏拉图是维特根斯坦认真阅读过的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在其著述中多次引用和评论柏拉图哲学。按照传统的观点,维特根斯坦是一个典型的反柏拉图主义者。不过,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柏拉图为维特根斯坦留下了阐释的空间,而维特根斯坦对柏拉图哲学的阐释又彰显出二人哲学思想间的内在张力。维特根斯坦对柏拉图哲学阐释的路径是显白而隐秘的。其显白之维是,维特根斯坦直接以自柏拉图以来的本质主义传统为靶子,在哲学路径上实现了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的跨越。而隐秘之维则暗含在维特根斯坦对柏拉图的对话和类比的方法的借鉴中。维特根斯坦在保留柏拉图哲学方法基本内涵的同时,也赋予了这些方法以新的特征。

现代性之批判与本真性伦理的重建——思想史视野中的泰勒及其共同体愿景42-48

摘要:查尔斯·泰勒是西方共同体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泰勒对现代性有着深刻的洞察与批判,他提出了当下关于社会现实和理论研究的重大问题,以个人主义为主线批判了现代性的三个隐忧:原子化的个人主义、工具理性的主导以及二者造成的自由的丧失。现代性的内在困境显示了本真性伦理的内在张力与弱点,从而带来了伦理道德的滑落。为了挽救这一危机,泰勒通过建构积极互动的市民社会、寻求承认的政治和勾画社会愿景表达了追求共同体生活的努力愿景,进而对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共同体主义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学术交流杂志政治学研究
19世纪中国文化的继续西传及其影响49-57

摘要: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从19世纪开始,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出现了一个大逆转,19世纪以前的两个世纪,亦即17、18世纪,是中国文化西传的时期,而在此后,中国文化的西传完全停止,代之而起的是西方文化的大规模东传。但这样的认识与历史事实差距极大。实际上,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固然在大规模"东渐",但与此同时,在整个19世纪,特别是在1840年到1900年间,中国文化的继续西传并没有因西方的强盛和中国的衰弱以及中外间的战争而中断。相反,中国文化西传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它对西方社会的实际影响,都比17、18世纪有了质的提高,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内涵、源泉及实现路径58-64

摘要:文化自信是在国家、民族、政党和个人进行深入反思自身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的肯定、认同以及面对外来文化时所持有的理性态度。在新时代,提出文化自信,既顺应时代要求,也符合中国的发展。新时代文化自信源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要实现新时代文化自信,就要从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克服文化认同危机,为世界文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等多个方面作出努力。

左宗棠家风:内容、体系与价值65-72

摘要:晚清"中兴名臣"左宗棠非常重视对子女后代的教育问题,他置身军旅,驰驱戎马,仍不忘远方教子,家书不断,实属难能可贵。总体来看,左宗棠家风于本质上是其报国观的代际投射,体现了他"轻科名,重实学"的人才选任理念和"重义轻利"的朴素道德哲学观点。从内容体系上看,左宗棠家风可以归结为五个要点,即志存高远、崇俭广惠、经世致用、谨慎自抑与知恩图报。左宗棠家风所体现出的德育、伦理思想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晚晴器物革新的救亡实践中。这些思想对当下的社会德育涵化和家庭教养方式同样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左宗棠家风、家训的历史局限性,甄别其中具有时空跨域性的思想资源,摈除其中带有封建保守性和落后性的思想因素,使其发挥应有的当代价值。

学术交流杂志法学研究
论刑法如何对自动驾驶进行规制——以交通肇事罪为视角73-80

摘要:自动驾驶汽车的逐步推广,对我国传统《刑法》中交通肇事罪之规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诸如"无行为无犯罪"原则失灵、主观罪过存疑、因果关系的可解释性存疑,以及交通肇事共犯体系的消解。但是,传统《刑法》仍可对因自动驾驶汽车的制造商与操控者未尽谨慎义务而造成的交通事故进行规制。至于自动驾驶汽车本身所引发的交通事故,能够构成交通肇事罪,对它的刑事处罚应设计为修改程序、永久销毁"两阶层"惩治体系,并且二者的适用无顺序性,视自动驾驶汽车实际对公共道路交通安全所造成的法益侵害之大小择一适用。

自动驾驶车辆交通肇事的刑法规制81-87

摘要:自动驾驶技术日趋成熟,相应的法律问题也随之显露。自动驾驶车辆肇事案陆续发生,关于如何对自动驾驶车辆交通肇事进行刑法规制的讨论已跃然出现。从人格责任出发,包括自动驾驶车辆在内的人工智能产品具备一定的辨认、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也有局部的自我意识和刑罚感知能力,可以以特殊的形式承担刑事责任。具体到交通肇事的罪责承担上,应以自动驾驶系统与驾驶人对车辆的支配能力为中心,在辅助驾驶模式、共同驾驶模式和自主驾驶模式下分别讨论责任承担问题。同时,注意判断驾驶人的结果回避可能性、自动驾驶系统的意志自由,并且重视制造厂商和个人的监督责任。

西化的法治话语与中国法治道路的深层张力及其消解88-94

摘要:中国法治话语形成过程中深受西方影响,出现了法治话语西化的现象。随着中国法治进程的推进,西化的法治话语与中国法治道路在结构上、制度上和文化上的深层张力日益凸显。为消解这一张力,我们必须确立主体意识,正确对待西方法治理论;在法治话语体系中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法治共识";夯实法治话语构建的本土根基,纠正法治秩序的"标本"设定与错位构建。

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及其实现机制95-100

摘要:自愿性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居以核心地位,它是维护被告人诉讼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认罪认罚从宽程序得以存续的正当基础及其防范错案的重要途径。认罪认罚自愿性通常包括认识明知性、评估理智性和选择自由性三个要素。被告人认罪认罚的客体是通过证据所建构的法律事实,它是被告人对控诉方指控事实犯罪和提出量刑建议的有效回应和承认。认识的明知性需要被告人较为清晰地知悉控诉方所指控的犯罪事实及证据材料。评估的理智性要求被告人具有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能够有效评估认罪认罚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选择的自由性要求被告人在认罪认罚的问题上可以自由选择认罪认罚抑或不认罪认罚甚至还可以保持沉默,被告人选择时应免受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外在干涉,可以根据其自由意志抉择。为实现对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充分保障,有必要确立被追诉人阅卷制度、强制辩护制度、侵害自愿性的程序性制裁机制和认罪自愿性的多重审查机制。

论去遗产化的投保人之保险金权利本体地位101-106

摘要:保险金是保险人承担保险给付责任的最高金额,是保险商品的使用价值。从保险金来源以及投保人保险费缴纳义务主体地位角度看,保险合同中的受益人和被保险人仅应为保险金的形式权利主体,保险金的权利本体应是投保人。另,保险的互助共济属性使得保险金与风险受体的自力救济有着明显的不同。故,明确投保人之保险金权利本体地位,合理配置其权利义务并进行保险金去遗产化,对于畅通保险金分配通道进而充分发挥保险之风险保障功能实属必要。

学术交流杂志经济学研究
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促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107-113

摘要:面对持续升温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东北振兴必然是全国经济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首先应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脉络分析入手,论证分析东北经济发展对该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其次,通过分析东北振兴战略的渐进演变的过程,梳理出东北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最后,通过探讨东北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证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所显示出的全面振兴观对城镇化的影响,得出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逐步落实的过程,也是促进该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过程,进而进一步提出以城镇化推动东北经济新振兴的具体策略。

资本、民生与国家——浅析资本逻辑下的民生问题114-119

摘要:资本逻辑下的民生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利益分配问题,二是民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诉求。国家作为资本和民生的中间环节,如何平衡量化的物质利益分配和民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诉求,成为其紧要课题。国家首先要做到保持自身对资本逻辑的绝对免疫性,这是国家解决现代民生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前提下,国家通过调整其管理理念和行为方式,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具体路径指引:国家既为资本活动立法,又为民生争取权利保障,推动民众了解资本逻辑,参与资本市场,促进社会发展在资本权力和民生权利之间寻找平衡点,并最终在发展过程中解决物质利益分配和权利诉求难题。

学术交流杂志社会学研究
公私合作供给公共物品的风险及其治理120-126

摘要:形式上,公私合作是政府与私人部门通过契约实现协作,提供公共物品,但公私合作实质上重构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包含政府与私人部门、政府与公众、公众与私人部门间的三重契约,三重契约的契合是公私合作实现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保障。公私合作中委托关系复杂化,公私合作各方存在着利益冲突与不同目标;参与方多重社会角色蕴含着潜在的内在冲突;信息与技术悖论使公私合作监管者被"俘获";公私合作过程中公私可能合谋等使公私合作供给公共物品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通过健全与完善公私合作制度、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多途径协同解决公私合作的信息与技术悖论,确保公私合作的公共性与效率,减少公私合作的风险,实现公共物品高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