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 23-1048/C 国内刊号
  • 1000-8284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16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交流杂志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
晃代性危机与传统文化精神——科拉科夫斯基与卡尔·巴特理论的比较5-10

摘要:面对着近现代西方文化和社会所表现出的致命危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科拉科夫斯基将希望寄托于传统文化精神的复兴,即信仰权威的重塑上。因此无论是宏观的理论主旨还是相对微观的具体内容层面,其以传统信仰的复兴为核心的现代性脱困方案都与新正统神学创始人卡尔·巴特的理论存在着重大交叉,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二者都试图经由上帝神圣性的恢复来解决信仰和西方文化的复合性危机。并在这一过程中坚决反对基督教世俗化的倾向。当然由于学理背景和理论立场的因素,二者的思想也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别。与巴特将上帝置于思想核心的做法不同,科拉科夫斯基理论中贯串始终的第一要素乃是人本身及其存在方式。

学术交流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11-15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洞悉世界共同发展的大趋势所提出的理论构想,也是为了携手世界各国人民应对全球性挑战而设计的“中国方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性实践中。当代中国充分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作用,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休戚与共的和谐理念和“天下”情怀,更是将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确立为坚实的理论底蕴.推进了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尽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已经为世人普遍接受.但完整厘定其历史作用似乎为时过早。因此,概括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梳理出蕴含于其中的致思理路,我们或可预见其美好的未来,增强实践的信心。

回到马克思的“历史”概念——马克思“历史”概念的当代视域16-21

摘要:考察马克思“历史”概念的当代视域,可以发现其丰富意蕴。这里所讲的马克思“历史”概念的当代视域。主要是指在当代境况下,传统教科书体系、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卢卡奇为代表)对它的理解和诠释。毫无疑问,传统教科书体系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概念尽管对理解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提供了重要启示,但是,要真正把握马克思“历史”概念的丰富意蕴,最终要回到马克思“历史”概念的实践性、现实性和批判性的内在精神之中去。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作为共生的共产主义22-27

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产主义这个词的确切所指既不是粗鄙的共产主义所理解的共同拥有私有财产或共同进行物质劳动生产,也不是它所理解的共妻,而是共生,即共同生存、共同生成。这是因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来,人及其本质是不断生成的,进而共产主义也是不断生成的——它是通过人的创造性物质生产劳动。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的共在中生成的。一方面,自然、社会的内涵只有在人的世界中才能被完全揭示出来,并显示其意义;另一方面,人也只有在自然、社会中,其本质才得以生成,并且只有通过它们,其本质力量才显现和确证,人的真正的生命才得以不断的出场和实现。因此作为共生的共产主义既是指人的生存、生成,也是指人与自然、社会的共同生存、生成。所以它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诸多矛盾的真正解决。

学术交流杂志外国哲学研究
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思想——基于《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一卷28-32

摘要: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阐释,以目的论为逻辑起点,指出幸福是所有行为的终极目的,是唯一始终因其自身而从不因它物而值得欲求的至善。在功能论证的基础上.进而把幸福定义为灵魂的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并反复强调幸福不在于拥有德性,而在于德性的实现活动。亚里士多德承认外在的善在人的幸福生活中的作用,但归根结底,亚氏始终强调幸福是灵魂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外在的善只不过是幸福实现的外在条件和补充因素。

康德对道德直言判断的论证33-36

摘要:道德命令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它是实践理性自己为自己颁布的行为的绝对法则,因而是人类道德行为的无条件的真理性的根据。康德把人类行为的构成要素分为质料要素与形式要素。道德法则是道德行为中的形式要素,其功能就是为道德行为提供绝对无条件的道德命令。理解道德命令的关键在于其逻辑形式的直言判断,它表明道德命令的无条件性。

论汤因比的泛宗教观37-41

摘要:宗教是贯串于汤因比文明形态史观乃至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但汤因比的宗教观是一种不同于正统宗教的“泛宗教观”,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宗教观”。尽管汤因比认为宗教对人类文明进程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但他得出了人类精神文化、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完善才是文明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志这一结论,这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批判和超越。全面、客观地评价汤因比的宗教观,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其理论价值,也有助于指导我们现实的实践活动。

学术交流杂志政治学研究
革命伦理与信访制度现代转型的困境42-48

摘要:信访作为诞生于革命时代的以服务于革命需要为基本功能导向的制度安排,其基础是与革命动员及运动式治理相契合的革命伦理。这种以人民民主理论、群众路线和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为具体内容的革命伦理,在战争年代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对于新生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具有意义。但是,随着革命政权的稳定,特别是随着革命政权向现代化国家政权的转型,这种革命伦理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其理论逻辑的特点又制约着信访制度向现代治理方式的转型。

民主政治思想再探讨49-55

摘要:是五四时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民主政治思想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精神。他有关民主问题的思考,系统而全面:对西方代议制民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推介,并反思其历史局限,将社会民主、经济民主等纳入进来;在对基础性民主理念的研判与阐发中,他热忱宣扬民彝政治,力证民主与专制独裁不两立,主张民主与启蒙须并行;对“中国式新型民主”的求索,主要体现在阐释调和法则和论证社会主义民主上,其调和法则说,有着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沟通的内容。

群众路线与中国梦关系辨56-60

摘要:以人民群众为根本、核心和目标的群众路线是我党的重要生命线,是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以及思想路线的根本所在。“中国梦”和群众路线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梦是群众路线在社会、政治和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的创新和发展,而群众路线则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坚实基础和力量源泉.为中国梦的最终实现提供了具体方法和根本路径。只有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民群众为依托,将人民群众作为实现中国梦的践行主体,在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术交流杂志法学研究
新型民事权利的界限及其证成61-66

摘要:法律既需要安定,也需要发展。新型民事权利系因应社会发展产生的需要被立法予以确认和保护的新生民事利益关系,但新生民事利益未必都是新型民事权利。由宪法权利向私法权利转化、公法与私法交叉、科技发展所致生活方式改变、传统民法体系松动、诉讼程序固化等客观原因产生的新生民事利益具有成为新型民事权利的可能性。对类推适用、法律原则、侵权责任、公知的习惯、自由裁量权等现行法律框架的张力下无法充分保护的新生民事利益才有必要将其作为新型民事权利.通过立法予以保护。

网络虚拟财产:一个习惯权利的进路67-72

摘要:网络虚拟财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总则专家建议稿(征求意见稿)》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中的物权定位引发了诸多争议,但正反两方多囿于既有规范体系和实证主义权利观,难以做出立法论上的有力解答,亟待引入以习惯为基础的“承认规则”予以证立。以此观之,网络虚拟财产具备惯行之事实,有着广义上的法之确信,能依一定方式公示,并经法院判决所确认,足以获得习惯物权的资格,享有物权效力,而其权利内容则应由虚拟世界中的习惯法和真实世界中的国家法共同形成。

共同侵权之“共同性”反思73-78

摘要:学界对于共同侵权的本质也即共同侵权的“共同性”的争论并没有因为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出台而停止,相反,却掀起了新一轮对于共同侵权的解释的大讨论。考察国外对于共同侵权的界定情况以及我国学界的研究现状。发现只有主观的共同过错说才能恰当揭示共同侵权的本质。共同过错说:体现了法律的正义价值并符合责任自负的过错责任的传统侵权法理念;契合我国《侵权责任法》对多数人侵权责任进行系统规范的目的以及体系化设计思路;符合限制连带责任的侵权法发展趋势;解释上符合语言逻辑。

监督管理过失成立范围的界定79-85

摘要:监督过失和管理过失有别于一般过失,其存在介入因素的特点使得其在实行行为、因果关系、过失认定等方面存在特殊性。监督管理过失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处罚直接实行者的同时,要在多大范围内追究监督者、管理者的责任。为此,僵化地提出任何标准或分割线在司法实践中都是没有可操作性的。而是需要借助不作为犯论、因果关系论、正犯性原理以及信赖原则等理论.明确监督管理过失型犯罪的构成要件。进而明确其成立范围。这对于我国风险社会下的大型事故案件的审理与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环境犯罪附加刑的立法完善86-91

摘要:面对日益猖獗的环境犯罪,如何建立科学的刑事法律对策体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刑罚体系中重要的一类刑罚方法,附加刑在防治环境犯罪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完善环境犯罪附加刑过程中,应当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环境优先”的价值理念;确立科学的罚金刑处罚依据;增设限制或剥夺从业资格、勒令歇业整改以及强制关闭等种类的资格刑;建立责令环境犯罪分子实施对环境资源补偿治理有益行为的行为刑。通过对上述环境犯罪附加刑的完善,可以充分发挥刑罚的作用,实现刑罚目的.有效地保护环境资源。

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以价值判断与效力剖析为视角92-98

摘要:推进公司并购,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解决产能过剩并避免社会动荡的重要举措。然而公司并购时。必然遭遇反收购的阻击。作为最常见的反收购措施,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主要表现为“以维护董事会控制权为核心”和“以增加收购难度及成本为核心”的两种制度设计。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加深了股东与董事之间的所有权——控制权的矛盾,存在着合理性与合法性的争论。就合理性/价值判断而言,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扮演着传递“公司信号”的功能,价值衡量应由市场判断,适用的维度应由市场主体自己把握。就合法性/效力判断而言,实践中存在“文本分析”“技术分析”“结构主义”三条路径分析范式。其中“结构主义”分析路径区分不同的公司类型而区别对待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效力,故更为合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效力判断的关键是建立起充分且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让理性投资者自由作出选择。

美国证人出庭作证费用补偿制度及其启示99-104

摘要:在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乃其应尽的义务,也乃贯彻直接言辞原则的内在要求。证人在履行出庭作证义务的同时有权请求补偿出庭作证费用。一套完整的证人出庭作证费用补偿制度至少应包括明确证人费用责任负担、具体补偿费用范围、确定补偿标准及明确补偿费用支付途径等内容。在美国,经由《联邦证据法》等程序法及判例确立了较为科学的证人出庭作证费用补偿制度,值得借鉴。

破产企业雇员权利保护:欧盟经验及启示105-111

摘要:破产企业的雇员权利保护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欧盟在解决该难题方面的经验独树一帜。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欧共体先后通过三个指令加强对破产企业雇员权益的保护,经过多年成员国层面的实践和欧盟层面的修订.这三部指令已成为欧盟企业破产时雇员权利保护机制的基本框架。《第2008/94/EC号指令》强调成员国应通过破产欠薪保障机构,最低限度支付企业破产前欠付雇员的三个月薪酬。《第2001/23/EC号指令》规范了企业因破产而导致转让时,雇员的权益保障问题。《第98/59/EC号指令》则规定了因破产而导致企业大规模裁员时雇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一定程度上。欧盟经验可以启发中国未来破产欠薪保障机制的筹设,亦能启发中国加强企业因破产而转让或因破产而集体裁员时的雇员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