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 23-1048/C 国内刊号
  • 1000-8284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14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交流杂志本刊特稿
中华文化:从颓势走向复兴5-14

摘要:新一代中国领导人意识到并提出中华文化正面临历史转折,即颓势的终结与复兴的再现。辩证地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颓势,其积极意义是导致中国文明发生现代转型,其消极意义是打击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中华文化发生新的历史转折有两个因素一是今天的中国已经成功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一是中国的现代化本来就并非完全西化的结果,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结果——其本身不仅并没有完全消失,而且成为纠偏的重要机制。当今世界文明已经发生西化过度的危机,必须重新面向东方进行拯救,客观上成为中华文化的历史转机。

学术交流杂志哲学
马克思三大历史阶段理论中的货币观念——以《资本论》第一手稿为中心的分析15-19

摘要: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从正面高度肯定了货币的历史功绩,在古代本源共同体瓦解和现代市民社会兴起的过程中,货币起到了历史发展的“主动轮”的作用,颠覆了长期以来把阶级斗争看作历史发展唯一动力的片面看法,离开货币我们将无法准确理解现代市民社会的起源。但货币在现代社会却发生了严重的异化现象,货币成了市民社会唯一的“真神”,在它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本来作为客体的货币却成了主体,作为主体的人反而却成为货币的客体,发生了主客体颠倒,人被他自己的创造物奴役、支配。在人类历史的第三个阶段,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马克思预言作为交换中介和社会润滑剂的货币将会被取消,由此结束了人类的史前史,开始了正史。

梅林在“二唯”关系研究中的开端性意义20-24

摘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简称“二唯”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最为重大的基础性课题之一。这一课题发端于梅林、狄慈根、普列汉诺夫等马克思第一代学生对其新世界观的解读,因此要透彻研究“二唯”关系就必须追根溯源,回到梅林等人对这一问题的最初阐释中去。在梅林的《保卫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传》等著作中,许多看似一致的论断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冲突,梅林实质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理解新世界观的思路,一是“自然科学唯物主义”,二是“历史唯物主义”,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二唯”关系公案埋下了伏笔。但与第二国际直至苏联哲学教科书所一直通行的观点相反,在梅林的实际理解中,不是辨证唯物主义,而是历史唯物主义才构成了新世界观的真实内涵。

论反确定性的生成逻辑——在现代性批判的视域内25-29

摘要:不确定性仅仅是从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具有现代性意味的确定性范畴的消解.不确定性无法涵盖后现代主义意义上确定性寻求的全部内涵。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既是一种后现代主义视角,也是对现代性和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的一种新综合。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出发将“反确定性”理解为后现代主义意义上确定性寻求的意旨,并在现代性批判的历史继承中梳理其生成逻辑,阐释其理论内涵,有助于认识“确定性”范畴的当代意蕴,有助于理解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要义。

尼采对“记忆”的价值重估30-34

摘要:在尼采那里,记忆是被重估的对象,这在以往的尼采思想研究中是被忽略的。尼采认为,我们对记忆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其心理学层面,人们不应当完全从积极的意义来考量记忆在哲学建构和文学艺术中的巨大作用。基于其权力意志思想,尼采认为,记忆是西方旧的形而上学和基督教传统赖以生长的基础,记忆往往伴随着痛苦,人们的记忆书写往往带有理性色彩而忽略了非理性的起源,记忆的同化作用消解了个体的价值。通过对尼采之于“记忆”的价值重估有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看待尼采的超人哲学观和艺术观。

论诺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价值35-39

摘要:诺思从经济学视域研究意识形态,认为意识形态是影响经济绩效的内生变量,突破了以往仅把意识形态当作经济外生因素的思维方式,对唯物史观进行了有益补充;诺思论述了意识形态具有节省政治运行成本的功能,为处于社会转型期中国意识形态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传统以真假作为评价标准不同,诺思以经济绩效作为判断意识形态成功与否的标准,在某种意义上已回归到马克思生存论意义上的意识形态。

论人文科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张力40-44

摘要:自人文科学产生之日起,学界关于其本质属性、价值功能与发展径路等问题的论争就从未止息过,并分化为两大派别一派站在先验的角度,侧重于人文科学的价值性、内在性与民族性;另一派则以自然科学方法为圭臬,片面强调人文科学的科学性、功利性与时代性。平心而论,这两派人士因“蔽于一曲”,均未能洞察到人文科学的价值性与科学性、内在性与功利性、民族性与时代性是对立统一关系,其间的张力正是推动人文科学发展的现实动力。

论孔子的均等观及其当代价值45-50

摘要:“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是孔子均等观的集中体现。对此,学界产生了平均主义和“各得其分”两种理解。结合孔子的人性观、经济观、政治观、孔子的身世及孔子对弟子的态度来判断,可知孔子的本意是“各得其分”。这一理解的当代价值在于警醒政府要保障人民的人之“分”和国民之“分”,要肯定和保护社会个体的能力之“分”,反对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和极端仇富思想。这有利于防止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有利于国家对国民人权的保护,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先秦礼运行中的“义”“仪”结合状况51-55

摘要:礼是内在蕴含的“意义”和外在表现的“仪式”的结合体。对“仪”“义”的区分由来已久,然而古籍中只见零碎的片断记录,缺乏系统的整体认识。现将“意义”和“仪式”结合的情况分三个层面考察首先是“意义”和“仪式”完全一致;其次是“意义”和“仪式”有错位,包括杀礼、丰礼甚至生成“仪式”来适合特定“意义”的恰"-3表达;最后是无任何“仪式”的“意义”表达。三个层面均是“礼道”运行的表现形式,都是为了恰如其分地表达礼的内在意义。对“仪”“义”结合状况的分析,有助于总体把握礼的运行规律。

“中国梦”的哲学考量56-60

摘要: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坚持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本文通过对中国梦的理性解读,在哲学视域下深入分析中国梦的内涵,形成中国梦是一个严谨的哲学命题的论断,它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目标点,是所有中国人包括全世界华人的共同梦想,它涵盖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和伟大复兴之后的发展方向和前进动力。

文化多元语境中的美国梦与中国梦——美国梦与中国梦的互文性研究61-65

摘要:世界文化多元化是一种客观现象。中国梦和美国梦是世界文化多元过程中“矛盾的统一体”。中国梦与美国梦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历史发展背景。但是从互文性角度看,中国梦和美国梦又有相通的地方,涉及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等主题。在当前多元化语境里,中国梦与美国梦因为同处全球化的时代,其实践的过程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之中去。

学术交流杂志法学
中国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模式与格局研究66-71

摘要:国家安全的法治内涵,强调“追求安全”作为国家主权最基本需求的天然属性。中国国家安全的法治内涵可概括为,在法治框架内,运用外交、国防、经济、发展、文化、科技、信息、生态、国土等综合安全手段来实现自我安全与经济繁荣,以及实现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促进和谐世界的总体目标。总体结论,就是要从国家安全法治框架的权力统筹、国家安全机构的法律定位、国家安全机构目标和宗旨的依法确立等方面,来构筑能够服务大国崛起的国家安全法治格局。

东海防空识别区与中国国家安全法治72-76

摘要:中国政府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甚至抗议,也引发了国人对防空识别区作用和影响的探讨和争论。作为冷战的产物和美国的发明,防空识别区从出现到现在,其主要作用已从防空预警转变为防止恐怖袭击。虽然对划设这样一个空域是否合理合法一直存在争议,通过法理分析,其合法性得以确立,它并不违反任何一条国际法、公约或国际惯例。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在于它有利于保障民航飞行安全和人员安全,尤其可以避免民航飞机遭击落的事件。目前国内对防空识别区的研究很少,它对国家安全与法治的影响也没有被掌握。对于中国国家安全政策发展的研究,尤其如何在敏感领域大胆改变思维、创新治理方式,如何运用法理学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来解决国家安全法治难点问题,如何完善现有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以及如何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保障国家安全,划设防空识别区问题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论我国海洋安全法治的构建77-81

摘要:海洋安全是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我国处于“海洋不利”态势,海域争端、海上通行威胁、海洋资源利用、海上信息安全、海洋环境污染成为海洋安全的主要风险。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法治为必由之路。近年来,日本、加拿大、美国等主要海洋国家,先后制定了自己的海洋立法,建立了海洋安全协调机制,将海洋安全上升到法律层面。我国应尽快制定《海洋基本法》,实现《海洋国家战略》的法律化,建立海洋安全协同机制、综合性海洋行政执法体制和强化海洋应急机制,完善海洋权属法治,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法治化。

自卫权法律问题探析82-86

摘要:自卫权是《联合国宪章》第51条赋予国家的一项自然权利,是禁止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原则下的一项合法使用武力的情形。无论是单独自卫还是集体自卫,自卫权的行使都是有条件的,其核心条件是受到“武力攻击时”,同时要遵循必要性和相称性原则,并与安理会职权相协调。为防止武力攻击而进行的预防性自卫是没有国际法根据的。自卫权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如果中国受到他国武力攻击,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威胁时,中国当然会依据国际法行使自卫权,以武力手段保卫自身,但也要严格遵守关于自卫权的国际法律规则。

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问题及对策——以刑法经济学为分析视角87-91

摘要:食品安全犯罪具有图利动机、公害特点,其发生遵循经济学规律。加之,经济分析能够为刑法效度提供现实评判标准,并能为刑法“应然”走向指明道路,故有必要将食品安全犯罪纳入刑法经济分析的视野。当下,食品安全犯罪初始禁止不足,变相加大了刑法治理的难度;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面临着定性不准、与《食品安全法》衔接不足、罪名体系不完整、刑事责任缺乏体系化等诸多问题。为扭转犯罪治理的被动局面,需要对刑法进行全面改革。在犯罪改革方面,重要的是将食品安全犯罪定位为重罪;将除食品监管渎职罪之外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移植到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增设食品安全重大责任事故罪;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罪名进行修正。在刑事责任体系改革方面,要对附加刑的种类进行扩充;明确规定刑罚与其他责任形式竞合适用的制度;并对罪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内容进行细化。

物权法上的登记对抗主义92-96

摘要:由于物权法上物权变动二元化结构模式的采纳,相应地,如何解释作为例外存在的登记对抗主义成为理论与实践关注的焦点。公示要件主义与登记对抗主义模式有着不完全相同的立法背景,登记对抗主义的问世是特定物交易与自由主义盛行的产物。所谓“对抗”实质上就是指权利效力的强弱,与优先权不同之处在于其权利之间强烈的排斥性。为保持物权体系逻辑性,我们主张依信赖保护说解释登记对抗立法模式,并尝试从以物为媒介建立的法律关系视角来探讨登记对抗主义第三人范围的界定。

中央企业深化改革中重组整合保障机制的构建97-101

摘要:中央企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命脉,因此,中央企业深化改革是我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中央企业在历经10年的兼并与重组中,不断推进改革的进程,同时,它的进一步重组整合也必然成为中央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应从三个方面构建重组整合保障机制“动力保障”、“内部制度保障”和“外部保障”,用以确保重组整合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