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 23-1048/C 国内刊号
  • 1000-8284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11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意蕴1-6

摘要: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形成的诸多生存方式,它的整体性特点体现了动态与静态的统一,绝对与相对的统一,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统一,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从时代性、实践性出发,把文化的核心要素嵌入当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有机融合,科技与人文的视界统一,它是对人本文化的积极扬弃以及和谐文化的崇高追求。

张申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10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被首次提出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但其萌芽却在中共建党初期。作为中共早期重要成员,张申府当时已经产生这种思想意识。他较早地提出"实事求是",触及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弃绝习传",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方便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接受,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用在中国就应该中国化",并认为革命要符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着眼于中国劳工阶级的解放。同时,他积极探索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强调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认为没有实践,马克思主义就无法指导中国革命,更无法形成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看,张申府的这些观点仅是思想火花,论证不足,并且有些观点有失偏颇或值得商榷,但他能在当时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非常可贵。

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11-15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为广大人民群众求解放谋福祉的历史。解放民生、探索民生和发展民生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始终。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民生建设,表现出价值取向的人民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保障与发展民生以及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这样鲜明的特点。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主要包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提和基础;民生建设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通过解决民生问题不断扩大自己的政治优势和执政基础;把握不同历史时期民生主题,是做好民生工作的关键;坚持民生改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社会公平正义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终极目标。

中国共产党救灾减灾思想的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16-19

摘要: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挽救人的生命为救灾首要原则,群众生产自救为主,政府临灾救济为辅的政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救灾减灾要与政治相结合;生产自救与必要救济相结合;中央为主导,各地区各部门相配合的救灾减灾思想;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又实现了救灾减灾工作社会化、建立分级管理的救灾体制、开展国际合作救灾的新格局。这一探索历程体现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指导理念、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相统一的基本特征。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加强党的领导是救灾减灾工作的根本保障;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救灾减灾工作的基本关键;社会协同和全民参与是救灾减灾工作的力量源泉;加强国际合作是救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条件;完善法制建设是救灾减灾工作的有力保证。

康德道德哲学绝对命令的形而上学基础20-22

摘要:"绝对命令"在康德的哲学中是道德科学的最高原则并具有普遍有效性,其始基坐落于康德关于人性的认知与分析。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人的本性是"绝对命令"的基础,绝对命令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还原为人的本性的相关内容。康德所指出的道德实践的路径,就是一个从人的本性出发的,经由人的本性向人的本性回归的过程。

柯林伍德的历史理论述评23-26

摘要:柯林伍德认为历史事件是历史学家一种先验的历史想象的产物,历史的基础不是历史事件,而是先验的历史想象。他反对实证主义的历史理论,强调不存在普遍的客观历史真理。他还指出一切历史都是人的历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因而我们要想研究历史,首先必须研究人的思想。因此,我们在进行历史研究时首先应该理解人的思想。一个历史过程是思想的过程,思想是认识历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重演过去思想的过程。历史研究要具备历史意识,这种意识使得我们能够研究已经完成了的事实、已经表达出来的观念、已经做过的那些活动。通过对柯林伍德历史学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说的"历史哲学"的意思与黑格尔所说的世界历史不同,他的历史哲学是人类思想的重演。

“实践”的由来——马尔科维奇辩证法思想概论27-30

摘要:南斯拉夫实践派是上世纪中叶兴起的哲学流派,这一流派以"实践"(praxis)杂志为理论阵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界对于南斯拉夫实践派不甚了解,其主要成员的大部分著作仅有为数不多的中译本问世,这也导致了一个极为不公平的结果,即当我们谈及这一流派时,往往简单地从其对于本体论范畴"实践"与认识论范畴实践的区分出发,将这一流派定义为"实践本体论",认为"实践本体论"是脱离现实的预设,将具体的实践抽象化,进而加以批判。然而,对于南斯拉夫实践派"实践"观点合理性的考察不应仅仅满足于"实践本体论"的定义层面,而应从这一观点的形成脉络入手,考察其强调"实践"的理论根源,即考察"实践"的由来。

批判、继承与发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民主思想比较31-34

摘要:城邦是古希腊民主法治思想的客观物质基础,无城邦即无古希腊民主法治。亚里士多德在对柏拉图民主思想进行扬弃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民主观,二者在民主类型和民主范围上均有重大差别。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民主思想之同植根于城邦生活之共同本质,民主观之异则源自城邦生活之变迁。师徒二人的民主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法治观的性质和方向:柏拉图从"哲学王"的理想走向法治的现实,而亚里士多德在导师思想基础之上形成完善的法治观,开启了西方法治思想的源头。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软实力战略35-39

摘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十七大以后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结合部分学者的理论思考,可以将软实力的概念理解为某种形态的文化及其蕴涵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感染力、吸引力与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消解文化冲突,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可以从"和谐世界"理念推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华传统文化彰显三个方面着手,构建以文化为核心的中国软实力战略。

试论依法行政原则40-45

摘要:在现代国家,法治原则已成为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法的原则和核心,是各级行政机关行政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对于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规范行政权力、保护社会公民和社会组织合法权益等具有重要保证。我国提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时间不是很长,许多问题还在实践和探索中,从观念到制度、从理论到务实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制度上、行为规范上、立法程序上认真加以解决,并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与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与接受社会监督的关系,使依法行政步入科学有序的轨道。

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标准体系46-49

摘要: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标准体系建设,对于加强地方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标准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职能导向标准、价值标准、效益标准、公平标准和公众满意度标准。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原则、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原则、独立性与差异性原则和成本与效益原则。

公民启动宪法监督的路径探析50-53

摘要:我国公民可以依据《立法法》启动违宪审查,但这种宪法监督手段因缺少操作程序等原因被虚置,行政诉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民宪法权利保护的问题,但其发挥的作用有限。要实现宪政的目标,需要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违宪审查制度。鉴于公民在启动违宪审查程序方面的及时性和积极性,赋予公民启动违宪审查的权利,应设立切实可行的违宪审查程序,并以此为突破口,使宪法监督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制度,扩大行政诉讼保护公民宪法权利的范围,在立法上对公民的权利做最大范围的保护,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宪法权利没有在法律中得到落实,应该允许法院直接引用宪法条文进行裁判,让行政诉讼成为公民启动宪法监督的有效路径之一。

两种犯罪构成理论下认罪的界定54-57

摘要:犯罪构成理论直接影响被告人认罪的界定。由于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德日层次性犯罪构成理论下,成立犯罪的基本要素具有同一性,对犯罪行为的价值判断具有同向性,使得两种犯罪构成理论下对认罪的界定存在相通之处。但犯罪基本要素的结构性差异,使得对认罪的界定也存在重大差异,而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自身的特点也影响着我国被告人认罪程序的构建。

论敲诈勒索罪的立法完善——兼评《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条58-61

摘要:敲诈勒索罪不应以"数额较大"为唯一的定罪标准,多次实施敲诈勒索行为也应构成犯罪。对于"多次敲诈"行为应当理解为一年以内三次敲诈勒索,且均未达到较大数额的情形。作为加重构成的"其他严重情节"应当如何理解,理论界存在诸多争议,应综合考虑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次数等因素进行认定,并避免重复评价。对于性质上属于敲诈勒索罪的累犯、共犯的情况,应严格按照刑法总则的规定处理,不宜作为本罪的加重情节。《刑法修正案(八)》对敲诈勒索罪增设罚金刑的规定,兼顾了刑罚衡平性要求与犯罪预防功能的发挥,具有合理性。本罪的最高法定刑仍需进一步加重,使之提高到与盗窃、抢劫等犯罪相当的层次。

我国基金公司治理制度的反思与创新62-65

摘要:我国基金公司治理是制度创新的产物,充分融合信托法、金融法和公司法多维特质,呈现出与众不同特征。这在促进行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与信托法等产生了一系列冲突,值得反思。基金行业发展历程表明,基金公司股东门槛较高,股权结构不合理,也不稳定,深刻影响着公司治理。在法规冲突视角下,基金公司治理中股东和持有人利益目标不一致,双方风险责任不对等,当事人失衡不当。同时,基金公司治理还存在着独立董事双重性、督察长制度定位冲突和弱化监事会等问题,亟待解决。为发展基金行业,必须创新制度安排,设想途径包括优化股权政策、引进公司制基金和基金管理权交易市场、推进基权激励机制、引入治理评级体系等等。

民事抗辩与票据抗辩66-69

摘要:法律意义上的抗辩,并不是哪个部门法上的专有概念。仅从一般意义上说,抗辩表述为"一方当事人行使权利时,他方当事人所提出的对抗或疑义"是比较准确的。正因为如此,在民商法领域,民事抗辩和票据抗辩既有概念内涵的一致性,也有普通法和特别法意义上的关联。比较而言,民法上对抗辩从概念到类型化分析都有比较成熟的理论成果,制度的功能仅限于否定或迟滞相对人的权利行使,而票据法上的抗辩,除了具有抗辩的基本语义,更侧重抗辩制度的独特设计对票据流通所起的作用,因此,票据抗辩就有了票据法上核心制度的意义。此外,从票据权利的不可分性,票据行为的文义性、独立性等特点,还可以找到民事抗辩和票据抗辩的种种不同。

法律运行的道德保证70-72

摘要:法律区别于道德的特征在于强制性,而守法本身却无强制性,守法需要自觉的道德认同。法律贵在运行,而法律运行主体的道德水平是法律得以正确实施的基本保证。法律道德的生成需要经历道德服从、道德情绪和道德意志等复杂的过程。只有充分理解道德对法律运行的保证作用,正确分析法律道德的生成过程,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律道德的生成环境,才能使社会主义法律得以有效运行。

本土中药知识产权国际化风险情势初探73-76

摘要: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西方对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于是,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对待中国本土企业的为数不多的主要非关税壁垒手段。我国本土中药产业在被动走入工业化后,由于自身的独特属性和现代化学技术研发的不足,加之我国针对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立法尚属稀缺,结果导致跨国医药公司能够有效地利用以专利战为核心的竞争战略抢占着在华中药市场。诚然,跨国医药公司的在华投资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创新带来了鲶鱼效应,但是,也一定程度地阻碍了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和自主发展。因此,中国的国际化离不开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在研究跨国医药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基础上,摸清本土中药发展的风险情势,意义重大也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