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 23-1048/C 国内刊号
  • 1000-8284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09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从政治、经济批判到生态批判——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1-5

摘要: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批判能力。随着时代主题的变换,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内容也随之而改变。经典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利用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进行政治经济批判;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利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对资本主义进行文化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利用生态学理论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伴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与文化矛盾的焦点,因此,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是保持马克思主义鲜活生命力和拓展马克思主义批判视域的关键所在。

卢卡奇的理性历程及启示6-10

摘要:以理性梳理为视角,卢卡奇思想经历了从对理性的非理性主义批判到对非理性主义的理性批判,表征了其理性历程的转变与飞跃。卢卡奇深刻意识到人类的进步必须以理性原则来指导,应捍卫与坚守人类的理性精神,这对于中国现代化极具启示意义。即实现经济秩序的理性化、公民政治的理性化及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理性化,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略论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11-13

摘要: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这两个名词既被用来表述两种不同的哲学路向,也被用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建构模式和理论形态。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践哲学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从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哲学的兴起也成为了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两种理论路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理论形态都不是一个完整、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正在进行时”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从文化的视角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哲学是实践哲学的一种当代形态。文化哲学的视角本来就内在于实践哲学之中。

论阿多诺的“批判的社会学”14-18

摘要:实证主义社会学坚持统一的科学观,认为可以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对此。阿多诺持质疑态度:认为实证主义社会学使社会学成为“没有社会的社会学”;实证主义社会学导致了总体性的社会的丧失与社会现象意义的丧失;实证主义社会学把社会仅仅看作是客体,忽视了社会还是主体的存在;实证主义社会学使社会学变成”价值中立”的学科;实证主义社会学推崇主观任意性。阿多诺在批判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同时,构建了自己的宏观社会学理论——批判的社会学。阿多诺对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触及了实证主义的弊病,但有些批评内容建立在歪曲理解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上的。

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哲学思考19-22

摘要: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诸多流派中,由许多是以马克思主义命名的,诸如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故也存在着一派名日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潮流。但这一思潮的研究似乎从其产生之初就受到某种程度的“诟病”。深入思考其原因,在于这一称呼中包含着“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种思想倾向,而现有的研究似乎没有充分体现出“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流派所应有的理论性,即没有真正站在“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理论高度去思考问题。在我看来,二者的结合应该代表一种哲学上的理性思考,一种面对时代问题所做出的真实思考。具体说来要想深入研究这一思潮就应该首先对其特有的问题意识、前提性问题、思维方式及现实性与理想性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哲学思考。

启蒙精神的当代意义23-26

摘要:无论是对科学理性的追求,对进步观念的信仰,还是对责任意识的崇尚,启蒙运动的精神财富是丰厚的。尽管对于启蒙精神的反思与质疑仍在继续,但只有重新认识启蒙精神,才能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所带来的种种挑战,才能切实推进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

从葛兰西到哈贝马斯——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理论的再思考27-30

摘要:20世纪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资本主义国家的透视、分析和批判形成的资本主义国家理论,从注重文化层面的激进政治斗争,逐渐走向承认自由民主制,并且力求在自由民主制的框架内拓展社会民主,这些成果虽没有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但也从多角度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从'个人构成社会'到'社会构成个人'--论马克思人学视角的历史性转换31-34

摘要:马克思的人学观经历了由人本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换,人本主义的人学观把个人看成是彼此孤立的个体,主张“个人构成社会”,社会就是由这些孤立的个体组成的单个人的集合体。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把社会看成是个人彼此间相互联系或关系的总和,主张“社会构成个人”,个人是由社会所规定、制约的。由于这一人学视角的转换,马克思不再诉诸对社会的理性批判,而是诉诸对社会的改造,从而以此实现人的自由解放。

文化“轴心时期”古典理想社会理论之比较35-38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现阶段的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时期的理想社会。在文化“轴心时期”中西方的政治哲学史中,理想社会也是哲学家们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中国的先秦时期和同时期的古希腊作为中西方两大文明的起源,根据各自不同的经济政治条件,分别建构了不同类型的理想社会理论。将这些理论汇总、整理和比较后,汲取其中有益的部分,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孝经》和谐思想的现代诠释39-41

摘要:《孝经》是中国古代孝理论的集大成者。它所倡导的理想社会状态是“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而要达到这种境界的“至德要道”就是孝。《孝经》所体现的伦理思想已经积淀为中华民族区别其他民族的特质与美德。《孝经》所蕴涵的和谐思想表现为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凝聚社会正气,所有这些,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风险社会视域下的技术伦理42-45

摘要:风险社会是人类由简单现代性向反思现代性转变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存在状态。人类对现代性的追求与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由于人类对技术理性的过分张扬导致风险社会的来临.也使风险社会的技术伦理出现严重困境。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必须强化技术伦理意识,树立社会各个角色的责任伦理,进行技术伦理的不断创新,建立科学的技术伦理评价机制,使技术伦理成为有效应对社会风险的重要手段。

强化公民意识: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条件46-48

摘要:公民普遍具有公民意识是政治文明的要求,是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条件。公民的权利意识是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强大动力;公民的义务意识是提高有序政治参与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保障。

经济社会权利“最低核心义务”的概念分析49-53

摘要:为了解决经济和社会权利实施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提出了“最低核心义务”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对“逐渐实现”的义务的反思,它承认经济和社会权利的某些要素为国家创造了一种立即实现的义务,这种义务不受“逐渐实现”的义务的限制,并以此作为评估政府义务的基础。委员会正是通过“最低核心义务”来强调政府实施权利的必要的步骤,以此来规避确定权利内容的困难问题。对最低核心义务的界定主要借助于两个被广泛使用的分析框架:一个是尊重、保护和实现的义务,一个是行为义务与结果义务。对最低核心义务概念应从多维视角加以理解,它既包括尊重、保护和实现的义务,也包括行为义务与结果义务,是一种多维度的义务体系。

试论我国民事多元化审级上诉制度54-56

摘要: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利用国家的公权力解决私人利益间的冲突,实现对私权利的合法救济,其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础就在于它的公正性。为了保障裁判公正,各国民事诉讼制度中都建立了上诉审程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案件类型与数量的剧增,我国的四级两审终审制度所存在的各种矛盾已凸现出来。法律制度借鉴与民事诉讼制度的本土化,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民事上诉审指导思想,将公正与效率价值作为民事诉讼的内在基础价值,按照现代审级制度和司法独立的要求重新进行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建构以两审终审制度为主,兼采三审终审制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民事审级制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

论所有权保留合同买受人期待权之转让57-59

摘要:所有权保留合同买受人之期待权地位是备受各国学者关注的法学问题,其中期待权之让与性争论颇多,这是现代民法关注研究社会生活中所蕴涵的法律实益的主要体现。期待权理论最初由德国法学说判例所提出,作为私权体系的一个分支,期待权是取得完整权利之前的动态过程,是一种不断变化的量的积累。期待权让与性的基础在于保留买主对标的物的占有,随着价金的支付保留买主期待权的价值逐渐增加,加之法律的完备保护使期待权占有具有了较强的对抗力。在转让过程中受让人期待权的效力不但可对抗原所有权的受让人,而且还可对抗善意第三人,实现权利转让的经济价值。

论仲裁欺诈法律规制的理论困境与思维进路60-62

摘要:健康有序的仲裁制度对于构筑和谐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仲裁欺诈作为仲裁功能异化的产物,在公法和私法上都具有可贵性。欲进行法律规制需破解两大理论难题:仲裁的非诉讼化理念、保持司法谦抑克制与发挥司法审查能动性之间的矛盾;尊重当事人程序主体性权利与加强仲裁组织仲裁权之间的平衡。对仲裁欺诈的判断应当纳入对个案的法律适用当中:赋予仲裁庭合理能动的仲裁权而不必拘泥于证据规则对证据进行认定;监督的缺失亦呼唤仲裁立法赋予相关案外人向法院主张撤销诈害其利益的仲裁裁决的申请权。程序法的规范可以直接抑制仲裁欺诈行为,诉诸民事实体法能够对受害人受损的私权益提供救济,但仲裁裁决的依法撤销应当作为侵权损害赔偿之诉的前置程序。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经济学思考63-65

摘要:不动产登记是经权利人申请。国家专门机关将登记事项记载于登记簿上的事实或行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凸显于登记主体领域,即不动产登记的申请主体问题和不动产的登记机构问题。借助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不动产登记制度之登记主体问题有望获得全新的检讨与反思,从而摸索出合理地制度改良路径。这种改良路径包涵如下基本内容:采取“共同申请为主、单独申请为辅”的申请主体机制能够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建立具有司法性质的统一不动产登记机构也许是契合本土情势的高效率制度安排;通过立法出台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法》,推进特定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有助于降低社会成本,实现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兼容的制度供给。

价格贸易条件变动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66-68

摘要:贸易条件是反映一国贸易利益变动的一种重要概念,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各国开始重新重视贸易条件。价格贸易条件是贸易条件的核心概念,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影响着一国经济增长,但价格贸易条件的短期变动和长期变动趋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又有所不同。贸易条件短期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依各国的贸易结构、企业规模、产业结构、政府政策等不同因素而有所不同。价格贸易条件在短期中,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影响一国的短期投资,进而影响着一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中,价格贸易条件对一国投资的影响则更为深刻,进而通过影响生产率增长和资本积累影响着一国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应尤为重视价格贸易条件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