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 23-1048/C 国内刊号
  • 1000-8284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0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马克思实践哲学视阈下理性批判的当代价值探析1-5

摘要:理性在西方文化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但是,传统理性观把理性局限于认识论和科学技术活动当中。20世纪以来,人们对这种理性观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开始了理性文化重建的历程。理性是一个总体,是使人成为可能的存在方式,它包括属于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它应当是一种合理性、合情合理性和合人性,而不是像近性观那样仅仅理解为知性理性和技术理性。马克思实践哲学对近代主体形而上学、资本主义制度以及技术异化的批判为我们重新理解理性的价值和建设和谐理性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观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阐释6-10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角看,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理论有四个特征:通过“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概念把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矛盾问题主题化,通过“后工业社会”概念将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空间问题时代化,通过“回归宗教”和“公众家庭”解决方案将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中介化,通过“第二图示”将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的分析微观化。这种对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观的文化哲学阐释呈现了贝尔独特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理论,既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尔这一思想的深刻性和局限性,又有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特质。

论日常思维及其动力机制11-16

摘要:在日常生活批判的视域内,日常思维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广泛普适性的非定型化的综合思维。日常思维充满着感觉,直觉、本能、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构成日常思维正常运行的潜在驱动力,也为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情感色调。

自我的逻辑及其超越——种社群主义视角17-21

摘要:自我观是哲学理论的逻辑基点。自我观的分殊阐释与定位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两大流派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论争的焦点。建立在普遍主义、个人主义方法论前提的自由主义原子式自我观遭到社群主义的批判,社群主义自我观具有构成性,是具有历史感、现实感、厚重的自我观。自由主义的自我观根源于现代社会,而现代社会出现的个体价值混乱、公共责任丧失等现象在社群主义自我观的理论展开和实践履行中得到弥补与救治。

论《周易》的“立人之道”及“崇德广业”22-25

摘要:《周易》博大精深,寓意深远,为人们提供了安身立命的道理。《周易》告诫人们:“立人之道”,必须具备“诚”和“仁”,如果一个人不讲“诚”、失掉“仁”,既得一时之利,也会最终失去民心,断送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并且,“崇德”和“广业”二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只有“崇德”,才能“广业”。

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婚姻幸福吗?——关于西方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反思26-29

摘要:对西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进行反思,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因强调性别压迫与阶级压迫使得其具有历史盲与性别盲的缺点,两者必须结合。二、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路径可大致概括为:以哈特曼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二元结构分析,以扬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一致性分析,以享尼西为代表的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关于差异、意识形态的分析。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幸婚姻源于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平等地位,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明显控制了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性别化改造与意识形态修补。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婚姻并不幸福,但围绕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所作的理论探讨不仅推动了女性主义的发展,而且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还将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英伦理道德思想之比较30-32

摘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交往日益频繁,伦理道德等深层次的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中英伦理道德的产生有其各自的地域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两国伦理道德思想在出发点、价值取向、哲学基础、本位、性格心理及目的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往程度的加深,中英伦理道德将在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辩证法的和谐维度33-36

摘要:辩证法作为关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学说,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和深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辩证法来源于实践,是人类实践在思维观念上的反映。辩证法在实践中生成并发展,“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表达了人类实践对于辩证法和谐维度的诉求。辩证法的和谐维度应在彰显马克思辩证法和谐旨趣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和谐思维的精华,实现二者的有机契合,形成辩证的和谐观。

对霸权稳定论的解读与评判37-40

摘要:霸权稳定论产生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20世纪70年代,并逐渐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中颇具影响的研究范式之一。它着眼于分析国际经济行为中的国家力量博弈施予国际体系和秩序的各种正负效应,主张掌握霸权的国家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创设国际机制,以使国际经济体系稳定有序运行。这一范式确定了可加以公式化的核心假设,在理论设计上具有可操作化和严密精巧的特点。而在现实应用中,它也成为替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辩护的理论武器。

当代中国检察制度的设计理路及改革历程41-46

摘要:当代中国检察制度是以列宁法律监督思想为指导、在学习和借鉴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之后还吸纳了大陆、英美法系国家检察制度中的一些合理性因素,同时承继中国政治法律文化传统并结合基本国情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改革贯穿于当代中国检察制度发展的全过程,这是经济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司法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和法律全球化的必然反映。建国60年来,中国检察制度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1949年11月——1982年12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初步建立;二是1982年12月——1997年9月,检察职能、职权及其运行程序逐步得到完善;三是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至今,检察改革进入创新发展检察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的关键性阶段。深入研究当代中国检察制度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以及检察制度改革方向和路径的进一步确定。

侵权法归责原则类型演进的和谐维度47-51

摘要:和谐以人性整合为目的,以价值整合为关键,以利益整合为手段。结果责任以阶级性的不平等为秩序,缺失价值整合,侵权责任要件化确立了利益整合的范式。阿奎利亚责任建立了阶级性主导下的贵族、平民人性均衡秩序,意志自由、行为自由都进入侵权责任的要件构造,价值整合、利益整合初步结合。主观过错责任确立了资本主义人性的自由秩序,人性平等获话语权,异化造成断裂。过错客观化是资本主义人性、价值观、权利义务趋中化整合的产物,弱势群体的保护有所加强,过错内部趋于均衡。社会连带与社会责任理论构成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的基础,人性内省,和谐自觉。为济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之穷,权利义务的技术平衡具有了独立的和谐价值理性,衡平责任或公平责任产生。

违约可得利益赔偿的证明标准之完善——兼论可得利益认定的自由心证制度52-55

摘要:违约损害分为所受损害与可得利益,司法实践当中二者获得赔偿的程度并不相同。在我国,所受损害一般都能较为顺利地得到赔偿,而法院却很少判决赔偿可得利益损失,原告实际得到的赔偿通常只是其要求的一部分,使得非违约方的损失不能得到完全赔偿。这一局面的形成既有实体法上的原因,也有证据法上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在实体法上对于违约可得利益的性质及其赔偿规则加以探讨,另一方面也需要研究违约可得利益在证据法上的特殊性。就后者而言,我们认为违约可得利益的根本特点是相对确定性,由此决定了应当区分违约可得利益损失的事实与数额,从而适当降低其数额的证明标准。另外,德国与日本等国的《民事诉讼法》关于损害赔偿数额认定的自由心证制度值得我们借鉴。

现代国际水法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56-58

摘要:以早期的国际水法为基础,现代国际水法已经形成较为独立、完整的体系,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主要包括:表现形式从国际习惯走上“条约化”、“文本化”,并且以专门性、流域性的国际水法文件为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逐步得到体现和遵循;国际合作趋势日益加强,合作范围日趋扩大。鉴于此,我国应尽快签订或加入区域性或流域性的双边或多边国际水条约,把我国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纳入国际法的调整轨道。同时,立足于我国实际,着眼于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对相关的国内立法进行完善,构建包括紧急处置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以及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内的中国国际河流流域管理的法律制度框架。在此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建立流域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国际流域的整体开发、利用和保护,保障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预告登记适用范围的界定59-61

摘要:不动产登记制度在物权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完备的登记制度不仅是财产交易有序化的条件,而且也是物权制度赖以生存的基础。预告登记,即为保全一项以将来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为目的的请求权的不动产登记。它作为不动产登记中的一种重要制度,对保障当事人的权利、保护不动产交易安全、维护市场信用具有重要的作用。预告登记与一般不动产登记的区别在于一般不动产登记是指不动产物权在已经完成的状态下所进行的登记,而预告登记则是为了保全将来发生的不动产物权进行的登记。我国物权法对预告登记适用范围的规定,与各国或地区传统立法相比过于狭窄,而且与我国物权法颁布之前的一些法律、法规相比,也显狭隘。因此,应当将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予以明确,使预告登记能真正涵盖需要保全的请求权,以发挥预告登记制度的应有功能。

“人肉搜索”的宪政之维——从《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相关条款说起62-65

摘要:“人肉搜索”既是正义之器,又可能演变为网络暴力。在公民社会与政府体制“双重不规范”和宪法权利“现实残缺”的条件下,“人肉搜索”实质上充当了宪政供给不足时的一种替代性机制。徐州立法禁止“人肉搜索”,试图在保护隐私的法律精神下匡正“人肉搜索”可能带来的个人权益侵犯,无疑是符合法治精神的,但却存在着管制色彩过浓与缺乏利益衡量思维两条硬伤。美国等国家的法治经验也告诫我们,对于“人肉搜索”的法律规制需要慎行,或许宪政视野下的网络公民社会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话题。网络促进了当代中国宪政文化的整合与转型,“人肉搜索”中产生的网络言论自由膨胀和网络暴力也会在网络公民社会的构建中得以实现宪政理念下的自我规制。当然,为实现这一目标,需着力解决好塑造网络公民、推行网络自治和深化政治参与等三大课题。

基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研究66-69

摘要:根据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需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不仅应确立新的科技管理理念,坚持决策前深入调研;多环节调控科研项目,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核心主体;注重培养杰出科研团队,全面倡导科技诚信,而且还应积极搭建科技平台,稳妥推进国际科技合作;狠抓超前性知识产权工作并以集成指标评价科技管理工作绩效。

发展循环经济与扩大内需互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70-74

摘要:扩大内需成为我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保障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扩大内需、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长的必然选择。只有强化发展循环经济与扩大内需的互动,才能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我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政策支持的方式在扩大内需以保障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行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才是我国经济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之道。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流派述评75-79

摘要: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动荡推动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创新。在评述古典战略理论、竞争战略理论和战略生态理论及其流派的主要观点、核心逻辑与价值贡献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比较分析方法发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研究视角更加全面,研究范式不断转变,研究方法日益综合化,呈现出系统性、动态性、合作性、创新性的演进趋势。梳理和把握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进规律,能够促进我国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者及时把握企业竞争空间扩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合作竞争理念,形成与提升企业的动态核心能力,以获取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