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 23-1048/C 国内刊号
  • 1000-8284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真理:日常生活世界及其科学把握1-5

摘要:马克思主义传统教科书沿着西方传统哲学的认识论探索范式认为,真理是标志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这不是马克思的探索范式,这样得到的真理观也不同于马克思的真理观。马克思从处于具体社会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以及他们的感性活动出发,确立日常生活世界的本体地位,真理就其指称现实的状态和过程而言是指这个日常生活世界,就其指称科学的理论学说而言是指正确、系统、全面把握日常生活世界的理论学说。

传统形而上学重建的合法性根基——20世纪西方哲学家走出现代性困境的路径选择6-10

摘要: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不断的“还原”获得对世界统一性的认识。这种“还原”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它以虚幻的、抽象的概念来把握“流动的实在”,势必扼杀事物的丰富性,从而造成对事物的歪曲;第二,它注重外在对象的客体,却忽视了人自身存在的主体,从而使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人的自由和尊严被消解在思辨的形而上学体系中。正是因为传统本体论哲学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加之实证主义的泛化,使得追求绝对基础和确定性的形而上学不可避免地衰落了。20世纪西方的一些哲学家致力于形而上学的重建工作,努力为形而上学寻找新的合法性基础,并以此作为解决现代性困境的根本途径。后形而上学不再追求超验的、确定的绝对基础,而是立足于内在的神圣性或生活世界,将意义还俗化,并将其界定为一个不断被发现的流动的过程。

“和谐社会”思想的中西哲学基础探究11-14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从中西哲学“和谐”观点的提出、“和谐”观点的外化和“和谐社会”实现途径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中西方哲学沿着各自的哲学旨趣出发,形成了不同的和谐哲学本体观,中西方哲学沿着各自不同的“和谐”观点外化路线,形成了各有偏重的和谐社会理想和创建路径,探究“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基础,汲取中西方和谐哲学观的“合理内核”,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的最佳和谐。

新公共管理思潮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15-17

摘要:新公共管理是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新公共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而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公共哲学视阈的公共政策18-23

摘要:社会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建立公共秩序需要以公共政策的产生为前提,公共秩序也是公共政策的最终归宿。公共政策既以公共利益为取向,为构建公共秩序提供了基础,又以公共权力为依托,为构建公共秩序提供了可能。公共政策通过对社会公共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来实现公共利益,从而也为社会生活建立起新的公共秩序。公共政策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特有功能,逐渐成为社会规范体系的核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论公平正义的观念和现实24-28

摘要:公平正义观念永存于每个人心中,关系到人的精神满足和幸福。追求公平正义的理想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公平正义应该是政治追求的首要价值,这是相对于政治的其他价值比较而言的,也是相对于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美是艺术的首要价值而言的。公平正义要以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为基础,不能超越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社会政治状况和人们的政治地位的改变作用于人们的政治立场和见解,能够改变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思维逻辑。由于现实的复杂性,在立法活动中,公平正义的基础往往不容易把握。法律不可能对所有的公平正义问题都立法,立法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应该避免两种倾向:一是片面的政治原则论或效率优先论,认为政治可以超越法律、效率可以超越公平;二是法治万能论,认为有了健全的法律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国家-社会”框架中的法律发展——从《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谈起29-33

摘要:法律源于社会,由国家进行创制,社会、国家与法律之间三位一体,在这个意义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就是各类规则的制定与实施的关系,国家角色转换与社会历史变迁共同影响着法律的发展。按照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东方社会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个人依附于村社的村社制度,使个人失去了人格的独立和自由,从而必然产生东方专制,这种政治上的专利和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就使得法律——这一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存在于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之中的国家社会规范——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更多地表现为刑罚),进而导致民众在心理上多尊崇习俗而不是信仰法律。东方社会要想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就必须掌握社会历史变迁、国家角色转换与法律文化发展的运动机理,处理好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从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法制现代化建设。

中国刑法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34-40

摘要:中国刑法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可以从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三个维度予以勾勒。就研究方向而言,应当强调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实现全面发展,并应着力把科学发展观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如何在刑事法治建设中贯彻落实之研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开展对改革开放30年来刑法学成果的总结性研究和大力开拓对刑法学交叉学科的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应倡导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有机结合;重视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合理并用;繁荣、优化比较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注意借鉴、引进其他社会科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某些研究方法;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和解决实践问题的研究道路。就研究重点而言。应加强在刑法的解释性研究、刑法基础理论、外向型刑法、刑法学体系和我国刑事法治道路的模式选择以及刑法现代化问题等薄弱环节上的研究力度,努力推进我国刑法学术的深入发展和繁荣。

罗马法中债权让与制度的历史演进41-44

摘要:罗马人相继采用了债的继承、债的更新、诉讼、诉讼通知、债权继承等变通方式来达到债权让与的目的,这些方法由繁琐到简单,逐步达到切实保护受让人的利益并简化债权移转的手续的目的。债的更新方式割裂了新债与旧债之间的同一性;其后的诉讼方式,既无须征求债务人的同意,且可保留原债权所有的担保;而后的诉讼通知消除了诉讼中受让人的权利可能被让与人随时收回的弊端,至优士丁尼时期真正的债权让与制度得以确立,并就让与的效力、让与人的瑕疵担保责任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规定。债权让与制度的历史演进,既是债权让与所涉及的三方主体利益得以合理平衡的过程,也是债权让与制度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

清代律例规定的民间组织治安责任45-51

摘要:清代律例中规定许多民间组织肩负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并且试图通过责任的明确,使之与官方的维护社会治安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官民共同参与、全民有责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在律例中除规定一般人民的维护治安责任之外,对民间的宗族、邻佑、保甲、里甲、团练、民团等由王朝推行的准基层组织,以及街坊、城乡等民间自然形成的团体,都有相关的规定,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收到过比较好的社会效果,但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

地方政府竞争对代际公共品供给的作用机制分析52-57

摘要:公共品供给是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对象,然而,代际公共品这一涉及到两代或多代人投资与收益关系的公共品,作为公共品的重要组成,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充分的关注。由于存在贬值效应、后代人缺位以及明显的代际外部性等特征,无论市场机制还是公共选择过程,都难以避免代际公共品供给的低效率,但代际公共品供给在现实中仍然是广泛存在的,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多代交叠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研究地方政府竞争对代际公共品供给的作用机制,地方政府竞争可以将代际公共品的代际外部性内部化,损益双方各有补偿和付出,提高代际公共品的供给效率,为代际公共品供给提供重要的现实条件。

发挥内在张力作用 加快区域城镇化建设步伐——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为例的分析58-61

摘要:推进农村区域城镇化发展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区域振兴和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农村区域城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城镇化发展内在张力机制的作用,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扬长避短,选择科学的推进方向和合理的实践路径。充分发挥区位条件的张力作用,推动城镇化加快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发展的张力作用,推动城镇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的张力作用,推动城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充分发挥历史继承的张力作用,推动城镇化持续发展。

国外循环经济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62-65

摘要:循环经济作为倡导与环境和谐的一种科学思想理念和先进经济发展模式,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借鉴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有关政策作为循环经济实践经验,我国应系统等规划,科学决策,调整资源价格,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等规范。

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机制研究66-69

摘要:循环经济价值链是循环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基础。然而,目前学术界关于循环经济的探讨多停留在企业、园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层面,缺少理论上的深入分析。基于此,界定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内涵,构建循环经济价值链运行机制模型框架,特别是从理论上透视分析循环经济价值链运行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释放制度能量: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取向70-73

摘要:我国农村改革发展30年间取得重大突破,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关键是赋予农民土地用益物权。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权主体缺位和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探索农地流转新模式迫在眉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既要注重研究农地所有制又要充分关注农地产权,按照效率原则对农地产权进行合理界定,通过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打破地区壁垒等途径,促进农地资产合理流动,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

农产品营销中介服务平台整合建设研究74-77

摘要:农产品营销中介是农村中介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营销中介服务平台的整合建设能够将目前比较分散的中介资源整合起来,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更好更完善的服务,对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要促进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的发展,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自上而下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中介组织网络,搭建营销中介服务平台。为此,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从资金、立法、教育培训、运行机制等方面有步骤有重点地建设农产品营销中介服务平台。

农产品行业协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以黑龙江省为例78-83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首要任务。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在经营形式、龙头企业、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实力和牵动力不足以及产销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基于农产品行业协会自身的特点和职能,协会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黑龙江省是全国农业大省,能够充分反应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以黑龙江省为例,探析农产品行业协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该省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现状和职能特征,探索了农产品行业协会在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资金支持、产业化利益联结方式以及人才战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实现农村善治的基本途径分析——对M、C两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思考84-86

摘要:新农村建设本质上是要在农村实现善治。调查表明,实现农村的善治是有效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保证,其基本途径在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建设和培养新型农民。从政府的角度而言,实现善治,要实现政府转型,要加强政府的合法性建设,提高农民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认同程度;加强透明政府建设,增加政府农村工作的透明度;加强责任政府建设,强化政府农村工作的责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政府农村工作的法治意识;加强政府回应性建设,使政府及时对农民的需求做出有效反应;加强效能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农村事务管理的效率。从农民的角度而言,则要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备现代心理特征的新型农民。做到这一点,需要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