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 23-1048/C 国内刊号
  • 1000-8284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08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及其意义1-4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是在代表古希腊哲学发展最高水平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逻辑基础上提出的,其实体不仅保留着原子论和理念论否定现实感性而维持抽象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而且也注入了经验的成份,并使经验的因素在事物的构成中起基础性作用。依据“实体”的不同性质实体的指向也发生着改变,在《范畴篇》中,实体分为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前者指个别事物,后者指个别事物的属和种,当对个别事物进行研究时,实体的指向是物质或质料实体和形式实体以及质料与形式的综合物,归纳起来实体具有四层含义:在范畴上,第一实体指的是个别事物;在原理上和定义上,第一实体是其所是的是;在认识上,普遍可以成为第一实体;在最初因上,神是第一实体。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的意义在于实体的划分蕴含科学与哲学内在的矛盾的分化;实体的指向奠定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研究基调以及综合实体揭示的哲学人性基础。

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述评5-8

摘要:真理问题一直是实用主义的核心问题,实用主义认为真理是人的真理,真理是为人类的生活而确立的。作为美国新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也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他以实用主义态度对待一切哲学问题和理论观点,包括对传统真理观的质疑和批判。罗蒂通过否定各种普遍性真理观来坚持一种反真理观的普遍立场,提出了一种通过说服而不是通过强制使真理符合我们的信念,使我们能够应付世界,从而使我们的预测和控制力得到提高的小写的追求真善美的真理观。

梁启超权利思想理路新探9-12

摘要: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的重要思想家,他继承了晚清今文经学派的经世致用的传统,在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始终坚持儒家的思想信仰,并以此为本,不断探索西方的政治思想与社会思想,将儒家的经世致用的传统从单纯的政治领域扩大到社会领域,并积极探索与西方自由主义的融合问题,并最终完成了国家主义的理论,这一探索的过程基本可分三个阶段。初期将个人权利作为出发点,以促进国权的强大;在认识到集体的巨大力量后,其权利思想开始了群的向度的发展;并在对欧美国家的考察之后,深入思考了儒学与国家主义的融合问题,并最终完成了国家主义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13-16

摘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幸福的主要内容;自我实现和无私奉献是幸福的终极归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我们才能最终创造出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的社会是个体获得幸福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劳动创造和谐、促进身心和谐与价值实现建社会和谐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和谐发展观探析17-20

摘要: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一股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潮,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严厉批判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发展模式,又深刻反思传统社会主义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认为它们都是畸形的不可持续的发展观。在生态社会主义看来,自然生态的危机,原因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失衡和不和谐,因此,生态和谐发展观在理论上表现为生态和谐发展的经济观、政治观和文化观。在实践上表现为在生态和谐发展观的指导下,对不和谐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进行重建。在经济上,建立人与自然都能承受的“生态经济”体系;在政治上,建立确保社会公正的制度体系和新型的民主政体;在文化上,创建绿色文化道德体系,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相处。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和谐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虽然它还存在某些局限性,但它的生态和谐理论以及生态重建模式,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法律意识概念的学理解释及其评价21-23

摘要: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这是国法学界关于法律意识概念的主流观点,在我国长期流行。这种对法律意识概念的解释,来源于前苏联的法学理论。这样的法律意识定义,有其合理性,但并非是绝对科学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法律意识的认识也应当有所提高。法律意识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对法律意识问题的认识也应当立足于心理方面。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法律意识更能够揭示法律意识的具体心理表现,也更加切合实际。

罪刑法定原则的心理学分析24-27

摘要:在罪刑法定原则产生的原因之中,心理层面的原因是一个重要方面,甚至也可以说是根本,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都或多或少也根基于其心理基础。要正确发挥罪刑法定原则的机能,就必须研究其与社会潜意识的关系以及与人格理论的关系。从社会潜意识角度来看,罪刑法定原则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关键就在于罪刑法定原则要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包容作为其对立面的社会潜意识;从人格理论角度来看,罪刑法定原则要发挥对人们行为的控制作用,防止犯罪,就必须能对人们的超我产生促进作用,人们的超我强大了,人们自身对犯罪的抑制作用也就增强了。通过对罪刑法定原则进行心理学分析,使人们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宪法与物权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限制28-30

摘要:物权法是一部规范、保护财产权的基本法律。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调整财产关系的基本依据,是财产保护的前提和基础。物权法是宪法保障公民私有财产权原则的具体化。宪法对财产权的保护主要是防范来自国家的侵犯,其基本功能是给国家行为设定边界,物权法对财产权的保护是通过界定财产的边界来防止民事主体互相越界。二者一道共同维护私有财产权,同时也对私有财产权予以限制,那就是国家的征收征用制度。由于这种制度对私有财产权构成严厉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对征收征用制度予以严格的限制和约束。从各国的立法例来看,一般从征收征用的目的、补偿标准和程序三个方面对此制度予以限制和约束,以促使政府依法行政,更好地保护私有财产权。

债权让与中的债务人利益保护31-33

摘要:债权让与的发生在转让人、受让人和债务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利益关系。由于债权让与合同的订立不需要债务人的参与及同意,但在履行时却往往给债务人增加一些额外负担,因此,加强对债务人利益的保护,是完善债权让与制度的重要方面。我国《合同法》对此仅在抗辩权和抵消权上有所涉及,由于其涵盖内容的局限,在实务中往往发生对债务人的利益保护不足的情况。从立法宗旨上看,受让人即使不知抗辩权或抵消权的存在,也不应影响债务人向受让人主张此项权利;受让人因此受有损失的,应在债权让与合同中予以解决。对于给债务人增加的履行费用,应由让与人承担,但当事人间有约定的从约定,该约定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表见让与制度的借鉴,则使法律对债权让与中债务人利益的保护显得更加周延和完善。

论独立董事制度系统功能的定位——从中日比较的视角34-37

摘要:独立董事制度是董事会制度系统中的一个组分(子系统)。在监督、战略及政治功能中,只有监督功能才是独立董事系统的本征功能,是独立董事制度之所以成立的质的规定性;因此。将它与其他非本征功能简单并列,在理论上是欠准确的,在实践中也会影响监督功能的发挥。独立董事监督功能的生成与发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独立董事自身的独立性,二是董事会系统的结构方式,三是董事会系统的外部环境。此外,独立董事又是公司内部监督系统中的一个组分(子系统),只有科学界定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责,使其在互动互应中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出强大的监督功能。在独立董事系统功能的定位方面,日本的立法与实践对于我们颇具启发意义。

透视专利权滥用争议认定的合理原则——以美国判例为视角38-41

摘要:目前,世界上对滥用专利权争议的裁决大多遵循合理原则,是以成熟判例为示范的。而我国仅仅限于零星分散的成文规定,与高科技竞争中越发频繁的滥用争议现状严重脱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典案例可以透视专利权争议滥用适用合理原则的范围和构成要素。合理原则体现在专利申请和使用的全过程,突出表现为对具体专利使用范围的许可、对被许可人顾客的限制及压制专利的实施行为等。使用中的认定应当考量两点,首先考虑附属于专利权许可协议的主要目的,即是否“以提高效益为目的的经济联合”;其次考虑是否超过实现该主要目的所必需的合理范围。我国应加大对合理原则的解释和适用研究,不仅是我国专利法改革的法治需要,更是稳定竞争环境的市场需求。

金融创新影响金融稳定的微观机理分析——对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深层思考42-46

摘要:传统主流观点认为,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的出现,有助于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然而美国次级债危机表明,金融创新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比人们想像的更为复杂。金融创新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是动态变化的,最初有利于金融稳定的金融创新,随着其发展完善,会影响甚至改变金融市场微观主体的行为动机,从而对金融稳定造成负面的影响。我们应当从美国的次级债危机中汲取教训,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注意采取措施抑制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微观主体行为的负面影响,不断变革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手段,进而维护金融稳定。

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扬弃——兼论对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启示47-51

摘要: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西方主要经济学者都对收入分配理论进行过系统的阐释,其中有科学的成分,也有非科学的成分,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来鉴别和扬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收入分配理论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创新。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借鉴西方收入分配理论中的一些启发性的学术观点,丰富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研究52-55

摘要: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是一套推动科学技术知识在对外贸易部门中有效地循环流转及应用的系统。目前科学技术在我国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作用有限,为了建立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我国应该从企业行为、中介机构、社会氛围等层面构建基于自主创新的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系统,发挥技术创新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作用,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

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创新扩散效应分析56-58

摘要:在区域创新系统中,技术创新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不同的时刻会拥有不同的技术创新存量,并产生不同时刻的瞬时增长率。随着技术创新的存量逐渐向最大容量逼近,区域创新系统的实际增长率会逐渐减少。可见,区域创新系统技术扩散效应本身存在着演化周期,这种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创新系统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把握技术创新扩散效应的生成机理,提高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创新能力,使扩散效应得到最大发挥,应致力于:变创新理念为创新动力,加快推进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其他形式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培育技术中介机构和创新人才,建立健全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同时,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

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创新需求与供给研究59-63

摘要:强调区域制度因素、社会资本、文化等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的金融地理学可为区域金融创新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历史和制度差异决定了金融创新的供给和需求,金融创新的扩散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因此,以区域同质性为假设前提的金融创新供给政策和扩散措施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效果,应结合各地区的金融地理特点,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政策,促进区域金融合作创新。

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优化64-68

摘要:社会经济活动由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变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过程。当前,服务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要以此为基础,规划、设计地方和区域的发展,并以此为核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服务业发展滞后,与观念、体制、政绩考核体系有很大关系;在加快发展服务业中,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十分重要;服务业的增幅要快于GDP的增幅,以利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发展服务业就要为民营经济,主要是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空间,这就要求降低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比重;改善金融环境,出台和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创业政策,加强三省间的合作,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路径。

西藏边境贸易发展对策研究69-72

摘要:边境贸易是毗邻国家之间特有的一种贸易形式,是国家对外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拥有近4000公里的边境线,边境贸易的发展却十分滞后。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如何更好地发挥边境的地缘优势,解决西藏边贸存在的问题,使西藏边贸得到快速发展,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在调研、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西藏边贸的优势和现状、存在问题及制约其发展的原因,提出在新形势下发展西藏边贸的总体战略与策略。在当前要加快西藏边贸通道建设;加大口岸建设投资力度,大额度投资建设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恢复开放中印边境的亚东口岸,新开中缅边境的察隅口岸;扩大贸易合作领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等具体对策,以促进整个西藏经济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