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 23-1048/C 国内刊号
  • 1000-8284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0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交流杂志论社会的自我批判
论社会的自我批判——马克思社会自我批判思想引出的思考1-11

摘要:社会自我批判就是社会对自身的“人体解剖”。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一直处于遮蔽状态。批判与辩证法中的否定联系在一起,在本质上属于评价范畴。当社会的发展具备“特殊条件”时,国家权威评价活动和社会民众评价活动就转化为社会自我批判的“有机”方式和“无机”方式。社会自我批判的能动性,不仅在于能深刻地揭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辩证关系,更在于使“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自我批判,必然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予以重新定位。

詹姆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辨析12-16

摘要:美国当代著名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因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扬名学术界。詹姆逊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进行后现代主义问题的讨论,在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寻找一种支撑,保持一种张力,形成了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路向。兼容并蓄中体现总体性与统一性、批判继承中彰显独创性与坚定性的理论风格与特征,使得他确立了自己与众不同、辩证的后现论家和坚定的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的地位。但他虽然在努力调和着后现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可是有些后现代立场并不相容于甚或有损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彼此处于一种非常紧张和矛盾的状态。

康德的存在论问题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转向17-21

摘要:“Sein(存在)”问题,是整个西方哲学的根本问题。海德格尔通过《存在与时间》重新揭示了存在的意义,彻底扭转了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存在论思想。然而,这一革命性转向却是从康德开始的。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从理性的认识能力出发,运用先天综合判断,已经着手松动了“Sein”的实存特性,判定“Sein”只是一个逻辑系词,本身没有实际意义,使“Sein”从“有”变成了“无”,从认识论迈向了存在论。尽管康德的这一步尚不彻底,但是,海德格尔却从中发现了康德存在论的微言妙义,最终实现了从认识论哲学到存在论哲学的彻底转向。

论傅立叶对人的存在理解22-25

摘要:傅立叶社会哲学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独树一帜。他批判当时各种社会思潮,转向人的生活领域,开启了社会主义对人的存在研究的先河;他对于人的存在研究,突出了人的意义和价值,彰显了人的批判、超越的维度;尊重个性差异,力图在和谐社会中实现个人自由。这些思想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论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及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26-29

摘要:社会民主主义就最初缘起来说是小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民主主义是坚持划清界线的;然而随着革命形势变化,越来越多的工人被卷入社会民主主义,后者成为工人运动的一部分,因而在巴黎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以“容忍”的态度来对待社会民主主义以谋求工人阶级的觉悟和进步;到第二国际后期,社会民主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逐渐分道扬镳,高举改良大旗的同时开始以反共为重要使命,基于此,列宁决定抛弃这一肮脏的衬衫。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民主主义在思想和组织上都逐渐发展成熟,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瞩目的成就。通过梳理其从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流派到社会民主主义到民主社会主义再回到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脉络,有利于我们认清社会民主主义的改良资本主义的本质,也有利于我们弄清马克思主义者对待它的科学态度。

学术交流杂志默认
论康有为的和谐思想30-33

摘要: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先生从多个角度阐释了他的“和谐”思想。他认为人由阴阳二气所生。天生具有爱恶之情,这种爱恶之情就是求乐避苦,即人生来喜欢和谐,厌恶不和谐。对和谐的追求来源于人求乐避苦的自然人性。如何才能看出和谐呢?康有为认为“同”是和谐的外在要求和衡量尺度。“同”的标准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不平等对待,外在的一致性反映了人们内心对和谐的渴望。与此同时,康有为指出了和谐的道德基石和发展动力是“仁”,即“不忍人之心”,认为它是宇宙的法则,体现在人身上便是博爱和平等,因此人人才能和谐相处,而社会的和谐发展正是源于圣人的这种“仁”的思想。但由于现实存在着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产界、乱界、类界以及苦界,人们为“九界”所困,这是社会不和谐的原因。只有去除这“九界”社会才能达到和谐的终极目标,即人人和乐的太平乐境。康有为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将“和谐”视为人的存在之维,将其同人性、道德、大同思想等有机结合起来,指出追求和谐乃是人类的终极关怀。他的和谐思想立足于工业化、社会化和政治结构的民主化三个原则基础之上,体现了其世界意识和东方哲学色彩并存的气象,具有启蒙价值。但由于他没能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个体价值观念的差异、社会利益的分化以及道德观念的多样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他的和谐观具有理想主义和简单化倾向。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创新思维的影响34-37

摘要:创新思维的存在、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扬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不仅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面貌、特性和走向,而且对创新思维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体悟思维、主体意象思维等传统思维基本形式进行辩证分析、研究,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爱:家庭伦理的核心原则38-41

摘要:爱是一种情感,是个体内在的心理体验,它所体现的是人们内心持有的与所爱对象结合为一体的意愿,包含尊重、给予、沟通、共荣四个基本要素。人们在爱的情感和行为中,尊重他人,乐于奉献,通过沟通和交流,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实现互惠共荣。家庭是以爱为本质的直接的伦理实体。爱的伦理价值就在于它是家庭成员同一性的纽带。爱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原则,它不仅统摄、包含了诸如平等、尊重、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等诸原则,而且拓展出理解、关心、爱护等具体规范。在家庭生活中,基于调节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以及己我这三种基本家庭伦理关系,爱表现为两性之爱、亲子之爱和自爱三种形式,它们贯穿于家庭生活的始终,使家庭具有安抚和心理慰藉等情感功能,从而保证了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幸福。

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变迁42-45

摘要: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时期、家庭承包经营时期和改革探索时期。从1958年到1978年,包揽公共事业是我国农村的典型模式,它对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从1978年至党的十六大,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这种小生产组织形式,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迅速发展,但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这表明小生产的组织形式与农村公共事业的基本特点相矛盾。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处在改革探索时期,新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尚未形成,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

公共预算立法决策现状分析与对策46-48

摘要:公共预算决策由行政预算编制和立法预算审批两个环节构成。当前,公共预算立法审批在法规建设、运行机制和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公共预算决策由人大代表、政府官员、部门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制定。我们在对决定或影响公共预算立法决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加强和改进公共预算立法决策的对策建议。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探讨49-51

摘要:循环经济是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的短缺、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的矛盾日益尖锐的形势下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循环经济立法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型立法模式,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基本法,同时在实践和技术水平相对成熟的领域制定专项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票据签章之中日比较52-56

摘要:世界各国通行的是以签名作为自然人的票据签章方式,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文明,因其文化传统个人印章也被用作票据签章形式,于是,在中日票据签章(包括法人票据上的签章)共性的基础上,又表现出两个国家不同的社会基础、法制基础给票据签章制度带来的差异。尤其是日本票据理论的发展,包括判例对票据法的扩张,对票据签章的解释适用已不能囿于法律规定的字面理解。而我国票据法在许多具体问题上,规定就严格得多,理论的解释也并无明确的指导思想。因此,对中日两国票据签章的制度和理论加以比较研究,其借鉴意义在于:从签名的客观功能来说,什么样的签名应该被认可为具有票据上的签名效力,唯一的标准是该签名形式是否具有认定名义人和本人同一性的效果。这一点相对于我国保守的票据法和并不先进的实务界,在法律修改和法律适用上,尤为重要。

跨国公司对华著作权案件的调查与分析57-60

摘要:跨国公司对华著作权案件的调研分析,总结了跨国公司对华著作权案件给我国有关方面带来的消极和积极影响以及我国有关方面处理著作权侵权案件过程中存在法规不完善,缺乏管理意识,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研究了减少跨国公司对华著作权案件应制定相应的战略。

论业主委员会的主体资格61-63

摘要:《物权法》的制作是我国的一件大事,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其中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部分以及相关物权的定义与物业管理密切相关。其意义在于她从法律层面界定了建筑物区别所有权的三个权利,即区分所有建筑物专有部分的专有权,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管理权。这为建立物业管理的法律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中国早期的物业管理中,业主委员会的主体资格问题带有行政管理的色彩,具有计划经济时代所特有的特征;《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使人们对业主委员会主体资格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物权法》的视角来看,业主的物业管理也是私权,应该实现业主的民主自治与民主管理。仅从《物权法》这一法律背景出发,将业主委员会放置一个法权主体的地位上,论述其主体资格与诉讼主体的独立性,旨在秉承在《物权法》的精神指引下,为现代小区建设科学、民主、高效的物业管理,建立一流的社区服务体系,提供更加明智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

刑事司法价值观透视——实体真实与正当法律程序的法理分析64-66

摘要:现代各国的刑事诉讼程序结构各有差异,源于不同的刑事司法价值观,司法价值观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发挥着深刻的影响,正是不同的价值观构成了不同诉讼程序运作之基础。价值观基本上是一种利益观。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存在着两种基本利益,一种是安全利益,另一种是自由利益。两种不同的基本利益反映了现代刑事诉讼价值观实存状态,从而决定了各个国家的刑事诉讼立法对实体真实与正当法律程序的不同追求。从实际状况来看,实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都欣赏实体真实主义,而实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英美法系国家则对正当法律程序有所偏爱。因此,对实体真实和正当法律程序两种特定的司法价值观进行法理分析,最终把握驱动刑事司法制度运行并决定其运行方式的内在利益机制,透视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并从根本上把握刑事司法制度的设计与操作理念。

关于打击偷渡犯罪问题的探讨——以粤港两地为例67-70

摘要:近年来,粤港两地的偷渡犯罪形势较为严峻,在偷渡的方式、偷渡的流向,以及偷渡的组织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当前粤港两地的反偷渡工作面临着打击海上偷渡难度大、反偷渡经费短缺、执法依据效力不足等方面的诸多实际困难。尽管粤港两地在打击偷渡犯罪方面密切合作,采取情报交流、资源共享、协作办案等方式,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合作成果,但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空间。进一步深入开展打击粤港两地的偷渡犯罪活动,粤港两地应当继续加强合作,扩大会晤层面;加大情报调研工作力度;继续探索接收遣返协作模式;加强经费保障;实现科技强警。

论犯罪学视野中的刑罚目的71-73

摘要: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的正常现象,其产生主要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无论是罪犯在生理上的特殊性,还是在心理上的缺陷,都必须通过其周围现实的社会环境才能转变为生理和心理上的致罪因素,因此社会因素不仅成为联系犯罪人生理、心理因素与犯罪的纽带,而且也成为探求犯罪原因的渊源以及制定刑罚的出发点与归宿。由于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未知情况,在犯罪学视野中刑罚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犯罪,刑罚的预防目的始终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从宏观来看,刑罚还应借助与其威慑性功能,把遏制犯罪作为刑罚的预防犯罪目的的补充与延续,将犯罪控制在社会可容忍的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但是,毕竟社会是刑罚的本位所在,所以刑罚的终极目的应是通过实然地控制犯罪追求应然的社会防卫,而不应仅限于预防与遏制犯罪。

培养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项重要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述要》评介-F0003

摘要:高等学校是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为此,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齐齐哈尔大学何强副教授等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述要》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与研究领域中一部颇具创新性的教材,它文风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