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 23-1048/C 国内刊号
  • 1000-8284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0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交流杂志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自身现代化建设水平1-9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现代化。我们党作为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作为国家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建设必须伴随时展和社会进步而改革创新,始终做到与时俱进,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社会兴起的本质要求,是高新科技革命的迫切要求,是革除自身弊端的内在要求,是跻身国际社会的客观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通过加快理论和观念创新、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突出机制和程序制约、促进载体和措施更新,进一步提高党的主体素质和改革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运作机制,努力实现党的意识形态科学化、队伍素质时代化、运行机制民主化和执政方式法制化,不断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现代化水平,始终保持反映时代特征的先进性,更好地肩负起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执政使命。

文化批评及当代思考10-12

摘要:所倡导的文化批评理念是以批判和反思的精神去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的文化批评是从社会主义政治出发来进行的,他认为人们在社会和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使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社会主义蓝图本身就是“政治”。强调文化批评的社会功能、价值和意义,倡导文艺为无产阶级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的文化批评理论开辟了一条人不断对自身及现实生活世界进行反思的道路,并以此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的国家难题13-15

摘要:马克思虽然接受了黑格尔国家是“历史的缺陷”的基本观点,可他没有把缺陷问题放在一边,而是试图从国家的现在和过去中了解国家的本质和目标。认为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统治的组织,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凭着党性和良心,从政治方面看待国家的问题,使其自身产生了严重冲突。后来抛弃了与他自己社会学观点相矛盾的假说:国家很快废除或消亡。但马克思并不像后来庸俗马克思主义者所臆想的那样天真。他们认为:只要工人阶级取得了政权,那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便会得到保障;甚至认为:无产阶级有了政权,社会主义就会自动到来。马克思认为,没有政府权力,在消灭阶级和阶级矛盾方面就无法前进一步。政治和国家不但可以完全独立于经济和社会而存在,而且还会主宰着社会。所以,马克思认为消灭国家需要一系列的历史过程和长期的斗争。资本主义国家将其职能转移给社会,并消失于社会之中;取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历史形式也许将是一种更卓有成效的制度,即社会主义的经济和管理国家,这一新的历史形式很可能自有其世界史的意义。

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建构及其当代价值16-18

摘要: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汲取众多先哲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人的“单向度性”为基本内核,以爱欲解放为归宿,建构了他的人本主义批判理论。他的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他的批判理论给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工作者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可能性空间。

传统·理解·此在——伽达默尔时间距离的诠释学意蕴19-22

摘要: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诠释学一反传统诠释学的普遍观点,认为时间距离在理解传统的过程中有积极意义。传统诠释学的先驱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认为诠释的任务是重建文本当时的历史情境,以便获得客观的历史真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克服由时间距离造成的主观偏见和曲解。伽达默尔却认为正是时间距离使理解得以发生,时间距离也是意义的生长域;人们在理解的过程中,领悟着自己的可能性,理解也是此在的存在方式。

虚拟现实:从工具理性走向审美理性23-26

摘要:虚拟现实由虚拟现实技术系统支持实现,是人类新一维生存空间。通过对其技术系统的分析,可见虚拟现实与艺术的共通之处:都有虚拟性;都追求感性认识的完善;都追求心灵解放和美的自由境界。因此,虚拟现实体现了技术由工具理性走向审美理性的趋势。

“实事求是”:当代诠释学视角的再理解27-30

摘要:当代诠释学为深刻理解“实事求是”提供了又一种可能的视角:倘若将之作为一种态度或一种方法,则仅仅是划出了“实事求是”的边界条件,距离必要奈件的标准与要求,应该说还存在一定的可强调之处;而将“实事求是”作为主、客体关系当中主体自身的自觉追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避免通常的理解当中所可能具有的抽象意味。反思作为实事求是原则的理论基础的实践观点的抽象性,实事求是地看待实践基础之上的实事求是的各种条件及可能性,将是对实事求是原则的一种必要的理论自觉。

我国心理咨询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31-35

摘要:我国心理咨询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来的探索,目前的工作重点已由汲取西方心理咨询理论与经验,转为注重本土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汲取西方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创新,包括改进精神分析疗法,形成认识领悟疗法;改进认知疗法,形成纠正不合理信念疗法;改进人本主义疗法,形成适度保持咨询师权威性的启发引导疗法等。二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建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包括利用道家思想创立道家认知疗法;利用中医思想理论创立中医疗法;以及融中西方心理学理论于一体的意象对话技术。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我国的心理咨询已步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走出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几个误区36-38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处理人与对象矛盾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几个误区:其一,片面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单纯理解为就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阐释、灌输和“说教”。其二,唯我独尊式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就理解为是一些人对另外一些人的规范和教育,抹杀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特殊性,抹杀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其三,实用主义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从功利和实用的角度来品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忽视了这个学科无形的地位和潜在的意义和价值。其四,教条僵化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单纯规范和转变人的思想和观念的手段,忽视了这个学科的本质追求是解放人的思想,启迪人的智慧。我们应从新的角度寻求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以政府制度创新推进和谐政府构建39-42

摘要: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和谐政府建设必须先行。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阳光政府是和谐政府的基本内涵。构建和谐政府必须加强政府制度创新,以法律制度创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责任制度创新推进责任政府建设,以管理制度创新推进服务政府建设,以办事公开制度创新推进阳光政府建设,努力把我国政府建设成一个法治、责任、服务、阳光的和谐政府。

论和谐实践观43-45

摘要:实践观作为指导实践的一种理论,与实践一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进,在当代人类的实践观已由自然中心实践观、人类中心实践观过渡到和谐实践观。和谐实践观是对以往实践观的扬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把握,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改造与保护的统一,倡导实践目的、手段、结果的和谐性。和谐实践观能够有效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对于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重新审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主权46-49

摘要:国家主权理论产生以后受到世人普遍关注,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传统国家主权理论受到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要求我们运用辨证思维重新审视国家主权:一是国家主权原则性质变中有不变;二是国家主权原则体现的是国家最高利益原则;三是国家主权理论的新发展。重新审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主权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它有利于建立国际政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它有助于世界各国政府制定更加正确的对内对外政策。

著作权之精神权利保护制度的经济分析——兼论网络环境下对精神权利的保护50-52

摘要: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著作权的精神权利保护问题又成为著作权法领域的焦点之一。精神权利是否需要保护?透过分析答案是肯定的,并得出保护精神权利不仅需要追求作者私人利益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动态平衡,还需要保持公众利益之中的不同类型利益的平衡。在不同类型利益的不断冲突与保持其平衡的矛盾中,需要对精神权利的保护选择最优的制度安排。我们尝试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以效用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制度变迁与选择理论,结合相应的数学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精神权利保护应遵循制度净利益最大化原则,并给出制度净利益最大化原则实现的条件。

略论合同诈骗罪之“合同”——以民法学理论为视角53-55

摘要:自刑法典将合同诈骗从诈骗罪中分离出来后,合同诈骗罪的相关问题一直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尤其是有关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的范围、形式及效力等问题,已成为争论的焦点。研究此问题,首先要确立民事法律中合同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基点。以此为基础,可以明确民事法律上之“合同”与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的逻辑关系,即前者的外延大于后者。根据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的前述宏观范围,可推知其微观范围。另外,应肯定合同诈骗罪之“合同”可以以合同法所规定的任何形式存在,这一观点符合了刑法对合同诈骗罪的立法目的。关于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的效力问题,关注的学者不多,但其是一个在处理合同诈骗罪的相关法律问题时应当有所涉猎的问题。

试论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行使56-59

摘要:由于《合同法》第286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对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行使的规定较为简单和粗略,引发了实际操作中的诸多争论。对于这些问题应结合该制度的立法原意和建筑行业惯例予以分析判断:工程竣工时间应以承包人送交竣工验收报告(或承包人修改后提交发包人验收)的日期为准;承包人自提交结算报告后即可向发包人行使催告权,且不应少于两个月;工程价款优先权的行使期间不应一律规定为六个月;工程价款优先权作为一种法定权利,并不一定要以确权诉讼为执行的前提;购买商品房的消费者对承包人优先权构成例外的前提是:消费者是出于人生活居住需要而购房的个人,商品房及商品房买卖合同都应合乎相关法律规定。

论大学生犯罪的预防问题60-62

摘要:大学生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预防大学生犯罪已经成为高校和社会有关方面对大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此,主要应从强化道德意识培养和法律观念教育入手,注重养成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大学生道德法律思维定势的形成,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在一般教育预防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实行个别预防,矫治个别大学生的心理疾患,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纠正不良行为,增强大学生的自身勉励力。同时还要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和制度建构,进一步加强校园管理,浓郁校园优良文化氛围,构筑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有效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同时,还要恢复校园警察制度,确国家立行政管理的威慑力,提高校园犯罪防范强度,从而构建起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有效运行系统。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依据——从创新资本有机构成论视角解析经济发展的持续性63-66

摘要: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更深刻的层面上解释可持续性经济发展问题。不变资本可以划分为有形不变资本和无形不变资本;技术进步的实质是用无形的不变资本替代有形的不变资本;以此为依据,建立资本有机构成同步指数概念。资本有机构成同步指数理论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资本有机构成同步指数指导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能离开我国的具体国情,尤其不能离开我国在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不会在短期内得以根本性改变的实际情况。

产业链的“内含链”研究67-72

摘要:从企业视角看,产业链主要包括有供应链、需求链、产品链、价值链、技术链、生产链、能力链、契约链、物流链、信息链;从产业视角看,产业链包括产业组织链、产业结构链、产业空间链、产业生态链、产业价值链;从社会视角看,产业链包括产业链、网络链、文化链、市场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