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 23-1048/C 国内刊号
  • 1000-8284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06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论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现代性批判价值1-5

摘要:在继承马克思的学说基础上,卢卡奇试图将物化学说放在现代性批判的高度上,力求运用总体性思想,以物化概念为切入点,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对物化的表现、劳动的物化以及物化产生的后果展开批判。深度分析物化意识,彰显物化的内在结构、揭示物化的历史规律,批判资本主义反总体性的物化世界。同时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性尝试,采用哲学的批判方式追问理论的预设.把现代性的批判从经济领域拓展到社会生活等其他领域,以层层深入的逻辑分析对资本主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根基乃至人类的理性展开形而上的思考,其理论旨趣在于破除物化意识对无产阶级的奴役,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消除现代性社会中存在的危机。卢卡奇的物化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方向。从现代性批判所蕴含的多重批判维度入手,疏理卢卡奇学说的逻辑理路。以期能够走进卢卡奇学说本身,从而对以后的哲学的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够有所启示。

公共领域的异化:哈贝马斯视域中的“公共性”危机6-10

摘要:哈贝马斯对于公共性的关注,是基于近现代的社会背景提出并加以讨论的。从批判功能上说.它被称之为“公共性”;从存在空间上而言,应为“公共领域”(即政治公共领域),它处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之间。“公共性”观念不仅具有解释性功能,而且具有批判性功能。由于私人领域的扩展或公共权力领域的膨胀,因而存在这样的发展趋势:公共性过多,公共领域忽视并削弱甚或侵占了私人的权利;公共性过少,公共领域当中秘密日益增多,批评的公共性失去了其原则力量。也就是说,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相互渗透导致社会国家化、国家社会化同时发生,因而公共性处于危机之中。其中,哈贝马斯最为忧虑的便是社会的国家化,因为它将致使公共性原则及其批判功能不断消解致使公共领域异化,真正的公共领域将不复存在。

历史向度中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兼评波普对历史决定论的批评11-15

摘要:历史研究领域存在两大对立派别,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非决定论。马克思主义主张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波普主张历史非决定论.分析评价波普时历史决定论的批评,阐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加深时历史决定论的理解。真理和价值是有区别的,对立的,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从历史发展的原因——价值选择——结果机制能更清楚地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自然权利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16-18

摘要:当代政治哲学兴起的标志是新自由主义的诞生,新自由主义诞生的标志则是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罗尔斯对社会契约的使用方式预设了原初状态中的签约者具有某种先在的权利。这种先在的权利植根于人的一种自然的道德人格能力。人在道德人格能力上的平等使得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关心和尊重。这表明作为公平的正义建立在一种自然权利的根本预设之上,这一根本预设就是平等的关心和尊重。这一预设使得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具有一种自然权利论特征的同时又超越了传统的自然权利论的自由主义。

俄罗斯宗教哲学特点浅析19-21

摘要:白银时代俄罗斯哲学是西方文明与俄罗斯民族文化冲突的产物。传统的民族精神与现实困境促成这一时期哲学具有典型的宗教性质和人道主义特点,具体内容上表现为关注人的存在、人的精神、人的自由和人的神性;思维方式上注重直觉和信仰,强调理性与信仰的统一。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注证22-25

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一切为了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一切为了人的和谐社会,有着坚实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学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及马克思主义人本生态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注证。

先秦儒道社会和谐思想之比较26-30

摘要:先秦儒家与道家都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和谐思想。儒家所持的是仁礼和谐型的社会和谐思想,而道家所持的是自然和谐型的社会和谐思想。在二者都追求和谐社会,都把统治者视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这一共同点之外,在关于和谐社会的性质、内容与走向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等问题上表现出更多的不同点。相比较,儒家的社会和谐思想体现出更多的积极意义。尽管二者在关于“民主法治”“公平正称”等特征上与现代社会的和谐不同,但儒家和道家社会和谐思想中重视民心民意、重视经济利益关系的和谐、重视思想道德与制度关系的和谐等许多观点,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31-33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因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揭示了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反应;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构建和谐社会是实践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的基本形态三个方面详细论证了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最后指出将和谐社会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生态伦理:人的“类特性”充分发挥的伦理环境34-37

摘要: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佳体现方式是劳动实践。但是。在人与自然关系恶化以及技术的掠夺式应用中,不仅劳动失去了自由与自觉的本性。而且劳动者在劳动中也丧失了主体性地位。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会阻碍劳动能力的正常发挥,进而导致人自身发展的失衡。生态伦理提供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伦理环境,促进了人的“类特性”充分发挥。

美育与人的生存和发展38-40

摘要:生存和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的工具理性、物质欲望、消费意识等极度膨胀,这种利欲关系不断引导着人们只关心一己利害。而丧失了人类的普遍情怀;只热衷于追求当时当下的物质享受,而不再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和生存的终极眷念。忘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美育对抵制当今社会物欲对人的控制,消除异化劳动所造成的人的异化。提升人的生存价值。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试论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41-45

摘要:面对西方敌时势力时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侵略、渗透和扩张以及封建残余思想在新时期的沉渣泛起,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要求各级党委增强“阵地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守土有责”,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调对青年人加强国情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以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特别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上,提出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和“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原则,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增强先进文化的竞争力、说服力和凝聚力.实现国家文化安全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安全思想是时、邓小平文化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容既十分丰富,又内在地保持着高度统一。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针时性和长远的战略性特征,时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安全建设,其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执政兴衰的决定性因素:是否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46-48

摘要:前苏联共产党在执政期间脱离群众,政治、经济政策失误,党的作风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最终丧失了执政地位。而中国共产党执政成功,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始终坚持人民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敢于承认执政错误的勇气和改正错误的决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古代激励思想的思考49-52

摘要:中国古代积累了丰富的激励思想和管理方法,如,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的“选贤任能”.“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思想;“民贵君轻”的激励思想;“身先士卒”,“上下同欲者胜”的激励思想;“赏必行,罚必当”和“礼法相济”的有效管理办法,等等,这些都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管理字财富。现在看来,时现代组织选人、用人、增强凝聚力以及赏罚分明的管理方法亦有借鉴意义。

对物权法草案的一点实务性意见——关于将“以应收账款作担保”列入法案问题53-57

摘要:物权是现代产权体系的基础。“物权法”牵涉一个具体的实务性问题,即应收账款可否作为担保向银行贷款。基于对企业发展、金融创新和经济安全的综合考虑,笔者倾向于将“‘应收账款’作担保”列入法素。因为:从理论角度分析。“应收账款”符合作为抵押的财产条件;从现实角度分析,虽然现行法律未明确“应收账款”可以作为抵押物.但已有规章性规定并进入实际运作。并且,它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都允许以“应收账款”作为担保。我国将“应收账款”作担保列入法案,有利于健全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必将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论矿业权与土地物权的冲突与协调58-60

摘要:矿业权,简称为矿权,是指探采人依法在已经登记的特定矿区或者工作区内勘查、开采一定的矿产资源,取得矿产品,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包括探矿权与采矿权两种权利。土地上的物权并非单一的物权类型.而是一组物权,包括国有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矿产资源依附于土地,使得矿业权与土地上的相关物权不可避免的发生着各种联系,存在种种冲突。对于探矿权的行使,由于具有对土地表层破坏很小、使用土地期限短、不污染环境等特点,一般应实行探矿用地使用权优先原则;对于采矿权的行使,不能不区分情况地一律实行矿地使用权优先原则,或是土地物权优先原则,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法律文化与中国的宪政之路61-63

摘要:宪政是国家依据一部分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宪法进行的治理,以实现一系列民主原则与制度为主要内容,以厉行法治为基本特征,以充分实现最广泛的人权为目的的一种政治制度。宪政建设不仅要求以实行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为其社会经济、政治条件,而且要求以宪政观念作为其思想条件。离开广大社会成员良好的宪政观念,“宪政国家”的理想只会成为空中楼阁。但宪政之路离不开本国的法律文化环境。法律文化是人类在法律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律机构和法律设施的总和,是实现宪政的土壤和根基。营造良好的法律文化将为宪政提供思想基础。

能源法哲学之思:内涵、学科属性及主题64-67

摘要:能源法哲学是人们对人类与能源沟通的价值原则和依据以及对人类与能源沟通中产生的知识体系的反思,它揭示了能源法运作的基本规律,说明了能源法的目的和意义,描述了达成上述目的和意义的原则与方法。能源法哲学既关注能源是什么,又关注能源法是什么并具有逻辑和语言的证明性。但是,能源法哲学并不是单向度的理论体系,它既需要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对能源法的根本性问题进行理性反思,又需要强调能源法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的法律价值。因此,在“能源法的哲学”和“哲学的能源法”的视野下,当代能源法哲学应该通过体系的理论性和现实性为人类社会揭示如何实现美好的能源生活的可能。

论职务过失犯罪预防的法律手段68-70

摘要:运用法律手段预防职务过失犯罪,具有一般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基本途径是;通过刑事立法设立危险犯和行为犯,对某些可能引起严重危害结果的行为犯罪化,使刑法提前介入经济和行政管理活动过程,同时,在行政法律体系得构建方面,完善相关行政实体法和程序法,形成同级国家机构间的平行制约关系,强化监督者与被监督者间的监督关系,依靠法律制度建立起有效的预防机制和手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阻却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过失行为,从而能够避免国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造成公私财产损失和人的生命健康的损害等严重危害结果。实现对职务过失犯罪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