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 23-1048/C 国内刊号
  • 1000-8284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0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辨析以人为本的人5-10

摘要:“以人为本”的“人”是指生而平等的作为类的独立的人,这种人摆脱等级和人身依附关系,是在世界历史中形成的。中国作为典型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东方国家,经过了“民”“人民”一“人”的转换历程。中国封建社会民不同于欧洲的农奴,中国的民在人格、经济、政治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与“官”相对立。“人民”是“人”与“民”的结合体,兼具人与民的双重特性,人民是与敌人相对立的政治概念,是原来“民”的主体,但已排除了地主富农,官僚资本主义等反动阶级,它是共产党服务的对象,同时,用人民概念表明政权的性质。“人”和“人民”一宇之差但不可等同。随着历史的进步,敌人这一与人民相对立的阶级力量退出历史,使人民概念失去了与其相对应的存在前提,人民开始向马克思所说的作为类的人回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才提出“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人民为本。当然,人民作为世界通用的概念将长久使用,在非严格意义上,称“以人为本”为“以民为本”或“以人民为本”也未为不可。

哲学思维的非日常性11-15

摘要:哲学思维作为重要的非日常思维形式,具有鲜明的非日常性,主要表现在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性、哲学思维对象的超验性、哲学思雏主体的个体性、哲学思维取向的批判性和哲学思雏功能的非实用性。如果忽视、遮蔽和消解哲学的非日常性,一味从日常思维出发理解和建构哲学,就会使哲学丧失合法性。

雅斯贝尔斯生存观的人类学诠释16-22

摘要:雅斯贝尔斯认为哲学的思考就是对“存在”的澄明,“存在”乃是作为“犬全”的总体性,是通过人的生存交往在历史中生成的。历史性就是人的“生存”本性的展开机制,是通过自我反思而呈现出的一种敞开状态。弗兰克称之为精神生活中的超越现实的实在性,它是由于人的欠缺意识而努力超越一切实际给定物的范围和自己既定的存在范围的事实,是渴求一种完满理想的神性。舍勒认为人的本质特征不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所能获得的东西,而是通过现象学还原的精神态度把人引回到人之为人的未知部分,它是生成位格的本质意向和“动姿”,是对上帝祈祷的X。兰德曼把人的自由和超越本性归结为植根于人本身存在结构中的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卡西尔则认为是利用符号的中介形式创造文化的动态过程。因此,自我意识与人之存崔的敞开性就是被宗教哲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生物哲学人类学、文化哲学人类学所阐释的神人性、开放性、未特定化和文化的整体性内涵。

亚里士多德正义观及其启示23-26

摘要:亚里士多德对正义问题做出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正义、公正就是给予和维护幸福,或者是政治共同体福利的组成部分。正义可分为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普遍正义它要求公民的言行举止必须遵守法律,特殊正义则包括分配正义、矫正正义和交换正义三种。就正义作用范围而言,正义分为家庭正义和政治正义。关于公正原则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城邦政治法律制度原则。其二,作为个体正义美德原则,即人们从内心自觉服从和践行这些规则时,社会正义方能有效实现。亚里士多德正义观充满了内在矛盾。他的正义观,不仅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也具有一定启示。我们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战略方针,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扩大中产阶层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略论荀子“礼”的多维内蕴27-29

摘要:承继儒家孔子之礼统,博采先秦诸子之见长,荀子之“礼”具备了人格修养、生活实践、政治制度等多维内蕴,展示出超越传统的新气息。领悟古人的良苦用心,品味源远流长的理性关照,对于我们今天的理性建构具有重要启示。

试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特点——与英美法三国诉讼制度的比较30-32

摘要:英美法三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建构的主要条件大体相同是英美法三国行政诉讼制度建立和发展大同小异的主要原因。但因英关法三国行政诉讼制度产生的政治背景、法律传统、思想方法上的根本性差异,以及三国的法治理念和分权模式导致的各自不同的理论依据,英美法三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又有不同。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既借鉴了三国的先进经验,又建立在本国的国情基础上。优点表现在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立法配置上,偏重于保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而在行政诉讼制度的模式、行政诉讼程序“不适用调解”的法律规则、行政诉讼的范围及行政诉讼的起诉资格等方面则略显得不足。

试析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特征及其适用范围33-36

摘要:《行政许可法》和《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暂行办法》在立法上创设了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制度,该制度实施近一年,引起了理论界和事务界的广泛关注。在学理上,专题研讨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概念、特征、基本类型、适用范围等主要问题将有利于更好地完善和实践该项法律制度。

我国环境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37-40

摘要:环境行政许可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之一,也是我国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行政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和现代化,深入分析了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出其在观念、立法、配套制度和执行上的缺陷,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设想和建议。

物尽其用与物权立法——关于物权法草案立法价值取向的一点宏观性思考41-45

摘要:物权立法的过程是一个安全(秩序)、公平和效益价值的配置过程。我国现行的物权性立法奉行的安全(秩序)价值本位,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的物权立法在价值配置上要突出效益价值,实现从安全(秩序)价值本位到效益价值优位的转向。《物权法(草案)》三审稿和四审稿虽然明示了促进物的利用的立法价值取向,但是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并没有很好的予以贯彻,远不及《物权法(征求意见稿)》和《物权法(草案)》一审稿和二审稿,实质上还是使物权立法又回归到了安全(秩序)价值本位。

责任主义视野中的原因自由行为46-48

摘要:原因自由行为具有可罚性,但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本身与责任主义原则难以协调,且与刑法法理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相客性。应通过设置独立的自陷行为罪赋予原因行为实行行为性。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地位辨析49-52

摘要: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关键证据使用已成惯例,其实践意义上的证据地位不可动摇。但是,其本质特征既不符合鉴定结论,也不能归于书证或勘验、检查笔录。可见,法定证据种类对证据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形成了障碍。为了保持法之稳定性和前瞻性,建议对证据的法定概念和分类进行完善,即在立法上,规定概括的证据概念,对证据种类不做规范。

共同危险行为的要件分析53-56

摘要:共同危险行为具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法律特征,分析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要件应从行为的危险性、实际加害人的不确定性、因果关系的推定性和共同过错的推定性四个方面切入。

生产力概念的马克思主义人本分析57-60

摘要:生产力概念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力概念的内涵、构成要素、发展实质的分析的最大缺陷是具有非人本性。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性的核心,因此,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即人类在精神支配下利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获取利益的劳动能力;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生产力要素即劳动力;要以人的能力发展为本,因此,生产力发展的实质即人进行生产的素质、技能的发展,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规定61-64

摘要:从历史上看,劳动力所有制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范畴。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是自由人这一本质规定决定了劳动力归个人所有。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历史,只有在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中,人们才获得真正的自由。否定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其实就是否定共产主义的自由本质。

社会经济系统复杂性理论研究65-67

摘要:将社会经济系统视为一个复杂的、交互作用和适应性的巨大系统,从不同视角揭示其非线性的本质,其行为是动态、不稳定、不连续、不可逆的,其稳定平衡只是暂时现象。社会经济系统复杂性理论在金融、管理等领域研究中具有应用性。

从时空相对性看“经济人”假设的变迁68-71

摘要:“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它抽象掉了人的其他属性,只研究人的“经济人”属性。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演变。随着“经济人”假设的变迁,其条件和边界不断地被修正、补充和重新界定,已由“传统经济人”演变成“新经济人”。在其变迁过程中,“经济人”始终是适应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实践的需要,从某一层面、抽象地分析一定经济现实背景下人的本性及其活动,是时空相对的。正是“经济人”假设的这种时空相对性,才消除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经济学研究带来的困惑,推动着经济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名“伏枥老骥”的执著追求——《延安精神基础理论初探》评介-F0003

摘要:现实因人而生动,历史因文而厚重。当挚友郎太岩兄把即将付梓出版的专著《延安精神基础理论初探》的书稿摆在我面前时,那富有哲理的文字,深邃见底的论述,令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我深深被作者那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老有所为、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激励,被作者为弘扬延安精神付出的辛勤劳作而感动。

一部精研多年的高品位学术力著——评王立教授《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F0002

摘要:王立教授从事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多年,用力甚勤,且不断进行创新推进式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洋洋40万言,即其力作之一。综观全书,有以下几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