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 12-1348/B 国内刊号
  • 1672-0628 国际刊号
  • 0.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心理与行为研究是天津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心理与行为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特约
怎样面对来自人工智能的危胁?1-2

摘要:谷歌公司研制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 Go,阿尔法狗)2016年3月打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纷纷议论人工智能正在赶超人类。我们应当怎样面对人工智能飞速的发展?本文综述了一些看法和应对办法。简要说来就是:机器意识(machine consciousness)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重要,阻止人工智能发展意识同阻止人工智能发展伤害人类的能力不是一回事;我们需要把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规则植入人工智能,为此人工智能的设计者和研究者要采取社会系统分析途径(social-systems analyses)来工作。

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专题研究
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3-11

摘要: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研究,心理素质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程,对其进行系统的回顾与展望,既是出于梳理总结以往研究得失的考虑,也是将心理素质研究推向新的高度的必然需要。首先,本文阐述了心理素质研究产生的背景,并详述了心理素质概念、结构和测量工具的提出、完善和成型的历程;其次,在整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心理素质的发展特点及其形成和作用机制;最后,阐述了心理素质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及推广应用,并对心理素质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心理素质的关系:一项观察研究12-19

摘要:为科学、客观的了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并探讨与心理素质的关系,采用Martin等人提出的TPOT观察范式对重庆市潼南区某小学4-6年级117名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录像、编码,并施测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结果表明:(1)T-POT观察范式在本研究中具有适用性;(2)任务偏移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课堂问题行为;(3)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4)在控制了年级、性别、班级环境变量后,心理素质能够显著负向预测课堂问题行为。

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类别特征:基于个体中心的潜在类别分析20-25

摘要:了解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类别特征并考察其性别与学段特点。使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全国1570名中学生被试施测,使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类别特征进行划分,使用无序多分变量的Logistic回归考察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性别与学段特点。结果:依据潜在类别分析的统计指标,中学生心理素质可划分“高心理素质组”(15%)、“较高个性-适应性组”(21%)、“较低个性-适应性组”(33%)和“低心理素质组”(31%)。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与“低心理素质组”相比,其它三组有着显著的性别和学段效应,“高心理素质组”、“较高个性-适应性组”和“较低个性-适应性组”的女生所占比例更大;同时,在这三个组群中初中生所占的比例更高。表明,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明显分类特征,不同潜在类别中有显著的性别与学段特点。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双因子结构的构建26-33

摘要:尝试构建双因子模型来验证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理论构想。采用整群抽样法先后两次选取被试,第一次选取重庆、四川、广东各一所小学4-6年级共1607名学生,重庆、四川、湖北、江西、浙江5个省市初一到高三共2106名中学生,第二次选取重庆市潼南区五所小学4-6年级共1334名学生、北碚区两所中学初一到高三共1057名学生,尝试构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双因子结构,同时比较双因子模型与传统维度结构模型拟合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劣。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维度结构模型,双因子结构模型拟合数据最优。结论:双因子模型更适用于解释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

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基础心理学
类别使用目的对类别典型性效应的影响34-40

摘要:采用ERPs技术,对不同类别使用目的的典型性效应进行研究。通过分类方式控制类别使用目的,分别采用包含法和排除法对材料进行类属判断。结果表明:(1)排除组反应时显著短于包含组,表明两种条件下被试可能采取了不同的认知加工策略;(2)在认知加工早期阶段210ms-310ms,包含组引发了更大的N2波幅,这说明类别使用目的对类别典型性表征的影响在早期认知加工阶段就已有所表现。(3)370ms-470ms阶段,典型性样例在排除组引发了比包含组更大的N400;表明类别使用目的影响了典型性表征的加工。

视觉选择性注意对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数字距离效应的影响41-48

摘要:采用Posner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线索实验范式,材料为1~9的阿拉伯数字(不包括5),以判断目标数字是否大于5为任务,考察视觉选择性注意中的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对注意缺陷型多动障碍儿童(ADHD)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条件下,正常儿童在数字判断加工任务中的反应时短于ADHD儿童;(2)内源性有效线索提示条件下,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均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而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ADHD儿童的大小数字距离效应均不明显,正常儿童仍然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3)外源性有效线索提示条件下,ADHD儿童的小数字距离效应显著,但大数字距离效应不明显,正常儿童则表现出显著的大小数字距离效应;而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只有正常儿童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ADHD儿童的数字距离效应不显著。

比较视觉搜索任务中工作记忆最小化的眼动研究49-53

摘要:采用比较视觉搜索任务和眼动追踪技术,通过增加组成图片的图形数量和改变不同图形的特征属性,考察比较视觉搜索任务是否遵循工作记忆最小化原则以及图形特征加工的优先性问题。结果表明图形数量的增加不影响平均每次注视的图形数量,被试平均每次注视1.65个图形,即比较视觉搜索任务仍遵循工作记忆最小化原则。不同图形中颜色和形状都不同的注视时间最短,颜色不同和形状不同在注视时间上差异不显著,表明比较视觉搜索任务中特征维度数量比特征性质在引导注意上具有优先性。事先不规定搜索路径的情况下,被试主要采用系统搜索策略完成比较搜索任务。

受顺序影响的证真偏向:来自四卡问题新范式的证据54-61

摘要:通过对经典四卡问题呈现方式的改进,逐一呈现与命题对应的检验证据,要求被试判断每一证据在命题检验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证真偏向”依然存在,但从正确率来看,顺证真与顺证伪没有显著差异;(2)发现了显著的顺序效应,与逆向检验相比,顺向检验有更高的正确率与更短的反应时;(3)被试加工与命题“无关联”刺激时存在明显困难,其正确率显著较低。这些结果说明个体在判断不同证据对命题检验的作用时会受到命题内在方向性的影响,个体可能会采用一些固有推理图式以及简单的匹配策略解决问题。

与恐惧相关的简化刺激在不同知觉负载条件下的注意捕获效应62-68

摘要:本研究选用视觉搜索范式,探讨了与恐惧相关的简化刺激在不同知觉负载条件下的注意捕获效应。结果发现:在分心物刺激为清晰的条件下,与恐惧相关的分心物刺激能够优先捕获被试注意,即使分心物刺激在一定程度上被简化,与恐惧相关的简化分心物刺激依然具有加工优先权,并且与恐惧相关的简化刺激在低知觉负载条件下和高知觉负载条件下的注意捕获量并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与恐惧相关的简化刺激不受知觉负载的限制,能够自动化加工。

不同回避动机强度的消极情绪对类比推理的影响69-74

摘要:通过控制负性情绪的不同回避动机强度,采用经典四项比例式的推理任务,探究不同回避动机强度的负性情绪对类比推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不同回避动机强度的负性情绪(悲伤和恐惧)均会导致推理任务的正确率下降;(2)在低回避动机强度情绪(悲伤)下完成推理任务的反应时比高回避动机强度情绪(恐惧)下更长。结论:不同回避动机强度的负性情绪均会对类比推理产生消极作用,高回避动机强度的负性情绪下完成推理任务的速度更快,但正确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注意窄化和情绪的动机强度通过工作记忆影响了推理过程。

背景任务对前瞻记忆策略加工的影响:一项ERPs研究75-82

摘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用双任务加工范式探讨背景任务的难度对前瞻记忆策略加工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背景任务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前瞻任务,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大,被试的反应时增加;脑电结果表明,前瞻线索诱发的N300的潜伏期在高难度任务条件下短于低难度任务条件,而波幅在高难度任务条件下小于低难度任务条件。前瞻线索诱发的前瞻正波的波幅在高难度任务条件下高于低难度任务条件。这一结果表明,背景任务的特征调节了前瞻记忆的加工策略。

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资本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应对方式和文化的作用83-91

摘要:为探索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和文化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选取中国成渝两地和新西兰汉密尔顿市的幼儿教师共501名,用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量表(KTOWBS)、幼儿教师职业压力问卷(KTOSQ)、教师心理资本问卷(TPCQ)、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SWC)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控制学校性质和教师教龄影响后,幼儿教师积极应对中介心理资本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消极应对中介职业压力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2)幼儿教师心理资本对积极应对、职业压力对消极应对以及消极应对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皆受文化调节。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文化这种情景因素的重要性,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中小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92-100

摘要: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和西安市1所小学和2所中学的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1689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班级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和学生沉浸特质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2)班级创新氛围在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和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学生沉浸特质对班级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应用心理学
人际关系感知影响记忆从众101-107

摘要:采用记忆再认范式,通过词组再认任务(实验一)和图形偏好选择任务(实验二)操纵同伴赞同率,诱发对不同赞同率下人际关系的感知,探索感知到的人际关系对个体记忆从众的影响。两个实验一致发现,被试对高赞同率的同伴更为信任、与他们的关系也更为亲密;更重要的是,被试的回忆也与高赞同率同伴的记忆更为一致(即回忆更为从众),具体表现为,同伴判断正确时,被试的词组再认正确率更高,同伴判断错误时,被试的词组再认正确率更低。实验二还发现,被试与同伴一起回忆时的正确率要低于被试单独回忆的正确率,从众倾向降低了被试的记忆准确度。本研究表明,情境诱发的短期人际关系的变化会影响记忆从众;回忆不单纯是一个基本认知过程,它可以受到社会关系、社会认知的调节。

制造业员工社会支持、职业倦怠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108-112

摘要:为探讨制造业员工职业倦怠、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三者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采用职业倦怠、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三个量表对1354名员工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制造业员工职业倦怠总体水平不高,但是,成就感低落比较明显,接近中度水平;(2)女员工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高于男员工;(3)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正相关显著,与职业倦怠负相关显著;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负相关显著;(4)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不仅可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还可通过职业倦怠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生活满意度。研究表明,可通过提高制造业员工社会支持,以减轻其职业倦怠程度,提高其社会满意度。

表达感激、感知到被他人感激对恋人亲密关系的影响113-120

摘要:考察大学生恋人之间表达感激、感受到被对方感激、回应和关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对表达感激和感激干预是否能提高恋人之间的回应和关系满意度。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法,61名被试(30名男性,31名女性)完成亲密关系感激问卷、回应问卷、恋人关系满意度问卷,考察感激与被感激对回应和关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二采用时间取样法,设置控制组和实验组,探究感激和被感激的记录能否提高回应和关系满意度。研究发现:(1)被感激和感激能显著预测回应和关系满意度;(2)被感激是感激对回应影响的中介变量;(3)感激和被感激的记录能显著提高回应与关系满意度。结果说明,感激和被他人感激的训练可以有效促进亲密关系。

感情经历、失恋角色对恋爱认知-情绪分辨能力的影响121-127

摘要:为探究失恋后个体所出现的认知和情绪状况的原因,本研究考察了不同感情经历个体以及失恋个体中主动失恋和被动失恋者对“恋爱事件”的记忆和陈述方式的特征。方法:招募113名被试,根据感情经历和现状分为四组(失恋后单身45人,失恋后恋爱23人,从未失恋现恋爱11人,从未失恋现单身34人),失恋角色(主动36人、被动32人),使用多维尺度分析技术测量个体的认知-情绪分辨能力。结果 :四组中只有失恋后单身组且被动失恋的个体记忆方式中混淆了恋爱的认知和情绪成分,表现出较低的认知-情绪分辨能力。结论:(1)失恋后的再恋爱能够修复因失恋带来的混淆感;(2)失恋事件中的被动方往往比主动方体验到更多的混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