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研究杂志

《心理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8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论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学校心理研究等。
  • 主管单位:河南大学
  • 主办单位:河南大学
  • 国际刊号:2095-1159
  • 国内刊号:41-1393/B
  • 出版地方:河南
  • 邮发代号:36-83
  • 创刊时间:200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7
  • 综合影响因子:0.343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研究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研究杂志理论论坛

内疚:一种有益的负性情绪

摘要:内疚是指个体确实伤害或意图伤害他人或违反准则后产生的情绪体验,它作为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的重要的道德和社会情绪,是心理学近年来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以往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内疚情绪产生的消极影响,如与神经症、焦虑、抑郁等密切相关。本文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出发,着眼于内疚作为进化而来的一种有益的负性情绪,促进了道德品格的发展,有益于提升人际关系,可以增加亲社会行为,从而提升人们的社会适应性,有利于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3-8

情绪的动机性对认知加工作用研究评述

摘要:情绪动机维度模型将动机性作为情绪中独立于效价与唤醒度的另一维度。本文总结近5年来情绪的动机性对基本认知加工范围及高级认知控制加工作用的研究进展,发现低动机强度的情绪扩展认知加工范围,促进认知灵活性,高动机强度的情绪窄化认知加工范围,促进认知稳定性。最后对未来研究提出几点建议:开发标准化情绪动机性诱发材料,扩展模型的应用领域,借助神经科学技术,重视个体差异。
15-21

论心理学历史的编纂与解读——基于解释学的立场

摘要:西方心理学史能否客观解读,成为制约心理学史研究和编纂的关键问题,这既是影响学者学术思想能否被客观评价的问题,也是关乎学科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有学者认为心理学史应遵照客观历史原封不动地进行客观性解读,有学者则认为心理学史应根据现代人的立场,寻求两种视域的融合。因此,也就有了心理学史研究客观性的问题,以及心理学史研究厚古说与厚今说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在尊重客观心理学历史的前提下,立足于现代人的立场,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并解读心理学历史,做到寻求差异、积极比较、整合观点三方面。
22-26
心理研究杂志基础研究

权力线索下注意敏感性的性别差异

摘要:本研究考察不同性别对权力线索的注意敏感性是否存在差异。实验中,首先呈现一个包含8个有权姓名(权力线索)、8个无权姓名(非权力线索)的故事情境,然后让被试再认故事情境中出现过的姓名,最后记录并比较男性、女性正确再认名字的个数。结果发现,在男性组内,正确再认有权线索的个数显著多于非权力线索。在女性组内,正确再认两类线索个数差异不显著。这表明相比非权力线索,男性对权力线索的注意更为敏感,更可能将线索保持于长时记忆。
27-30

社会认知内容两维度的双视角模型介评

摘要:社会认知内容包括共融性和动因性两个基本维度。双视角模型(DPM)认为:在社会认知中,共融性在两个基本维度中具有一般优先性;在观察者视角下,共融性比动因性占有更大的权重;在行为者视角下,动因性比共融性占有更大的权重。但是,DPM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在不同视角下存在一些调节因素。未来研究可以从DPM的调节因素、对情绪和行为的预测、内容维度的细分和社会记忆等方面展开,并进行更多实验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模型。
31-38

公平敏感性、他人情绪对公平判断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通过实验法考察了在模糊情境下他人情绪、公平敏感性对公平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他人情绪对公平判断和气愤情绪影响显著,当他人表现出愤怒情绪,被试的不公平判断较高,对权威者的愤怒情绪也较高;当他人表现出羞愧情绪时,被试的不公平判断较低,对权威者的愤怒情绪也较低。公平敏感性对公平感知以及气愤情绪影响不显著。
39-45

幽默对消极情绪的消减:情绪与认知的共同作用

摘要:研究探讨幽默中的情绪和认知因素对消极情绪的消减作用,以幽默图片和积极非幽默图片为实验材料。实验一要求被试在理解两类图片后完成数学运算,发现在完成困难数学运算时个体理解幽默图片需更多时间,表明理解幽默会消耗认知资源。实验二启动被试的情绪,在观看两类图片后自我评定情绪等级,发现两类图片均可消减消极情绪,但幽默图片的作用更显著。研究证明,幽默产生的积极情绪以及对认知资源的分散共同消减了消极情绪。
46-52
心理研究杂志应用研究

青少年的同伴交往:线上与线下的交互

摘要:互联网时代,基于网络的线上交往正在与基于面对面的线下交往逐渐融合,成为青少年同伴交往与社会性发展的另一重要背景。文章介绍了线上交往的匿名性、超越时空性、继时性和存档性等典型特点对人际交往的意义,指出青少年的线上交往主要是熟人交往,描述了青少年网络友谊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并对线下同伴交往与线上同伴交往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究线下交往与线上交往的交互影响,探讨不同的交往情境和网络环境的独特作用,线上交往的个体差异,以及对具体的线上社交平台中的人际关系特点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53-59

概率组合与警告类型对合取谬误的影响

摘要:概率判断中的合取谬误是指违反事件发生概率的合取规则,而认为包含多个独立事件的复合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大于其中某些事件的发生可能性的一种概率判断偏差现象。本研究探讨了概率组合类型与警告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对合取谬误的影响,结果表明概率组合类型、警告类型的主效应均显著,但并未发现二者对合取谬误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
60-65

控制源和自我效能干预对大学生飞镖投掷的影响

摘要:探讨控制源和自我效能干预在有无压力情境下对大学生飞镖投掷成绩的影响。采用2(控制源:内/外控)×2(自我效能:干预/控制)的组间实验设计,对某体育大学运动专项66名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外控组被试的飞镖投掷成绩显著高于内控组(p〈0.05);(2)自我效能干预组的飞镖投掷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组(p〈0.05);(3)控制源与自我效能干预在飞镖投掷成绩上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即在外控组,自我效能干预组飞镖投掷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组,而在内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因此,控制源和自我效能干预对大学生飞镖投掷成绩产生了重要影响。
66-71

舆论支持对集体行动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效应

摘要:为从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交互作用的观点来阐述集体行动产生的社会心理机制,本研究在集体行动双路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有中介的调节模型。研究采用实验法,探讨舆论支持(情境因素)对集体行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一般自我效能感(个人因素)对该心理过程的调节效应以及群体愤怒和群体效能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舆论支持对集体行动意愿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舆论支持与集体行动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增强的调节效应;(3)这种调节效应以群体愤怒和群体效能为中介变量。因此,舆论支持与集体行动之间既存在调节效应又存在中介效应。
72-78
心理研究杂志学校心理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者的心理渴求感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依赖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使用手机成瘾指标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选取手机依赖大学生为被试,同时选择非依赖大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采用"线索暴露"范式,探讨手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刺激对使用手机心理渴求感的诱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手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刺激材料都能有效诱发手机依赖大学生对手机的心理渴求感,图片相关材料的诱发效果显著高于文字相关材料。
79-84

城市幼儿社会能力与行为的现状调查

摘要:为了解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两个角度下的城市幼儿的社会能力与行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同时对幼儿园小班1000名幼儿的社会能力与行为进行评定。研究结果发现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与行为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幼儿性别在社会能力、愤怒攻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母亲对孩子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社会能力和焦虑退缩、愤怒攻击行为。
85-89

学校氛围与大学生技术成瘾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摘要:采用学校氛围问卷、学校依恋问卷、自我控制问卷和技术成瘾问卷对446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学校氛围是影响大学生技术成瘾的重要因素;(2)学校依恋对学校氛围与技术成瘾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3)学校依恋的中介作用受到自我控制的调节;相对于自我控制水平较低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自我控制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更显著;学校氛围对技术成瘾的影响是一种有调节的中介过程。
90-96

《心理研究》稿约

摘要:本刊为河南大学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双月刊。 1.1 投稿要求必须同时通过邮局寄送书面稿到编辑部和通过Email发送到xinliyj@henu.edu.cn各一份。来稿请用Microsoftword软件编辑和保存。具体如下:
F0003-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