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探新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心理学探新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

  • 36-1228/B 国内刊号
  • 1003-5184 国际刊号
  • 0.5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心理学探新是江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心理学探新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心理学、学校与认知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探新 201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学探新杂志理论心理学
《维果茨基全集》中文本解读195-198

摘要:《维果茨基全集》中文本于2016年11月在我国出版面世,这是继20世纪80年代苏联《维果茨基文集》俄文版之后世界上最全的版本,它的出版是中国心理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理论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本文拟从出版缘起、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三方面对《维果茨基全集》中文本进行解读,希望有助于国内学者和公众能比较全面和准确地了解维果茨基的学术思想,把握维果茨基理论和方法的精要,激发学界同仁对维果茨基思想的研究热情。

儒家视野内的怨及其化解199-203

摘要:儒家以怨的发生、危害和化解为理论框架,构建了个体和社会怨情的理论体系。道德人格的缺失是个体怨情产生的根本原因,耽溺于利、为善以求福报和不忘旧恶是个体怨情产生的直接原因。个体怨情压抑于心,危害着心理健康,扭曲着道德人格。儒家通过涵养道德人格化解个体怨情的路径可以概括为:求仁而得仁则无怨;忠恕则无怨;安于礼乐则无怨;诗可以怨;以直报怨。社会怨情的产生主要源于苛政、不公和重刑轻教。社会怨情是社会动乱的根源。儒家化解社会怨情的路径可以概括为:闻怨而敬德迁善则民无怨;政均则民无怨;仁政则民无怨。

《周易》对探索潜意识启示204-208

摘要: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周易》是一套复杂的隐喻认知系统,"象"与"理"都是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潜意识通过心理表征以隐喻的方式呈现,精神分析师借助隐喻方法来分析潜意识。将潜意识的呈现形式(如梦、口误等)理解为某种"象",把"象"作为表征潜意识的符号与工具,通过"观象、取象、辨象、立象、尽意"这个认知过程,实现对"理"(潜意识)的理解。通过"象思维"来探索潜意识对中国人来说具有文化上亲和性,克服精神分析中的"无结构性"与"语言的限制"。

心理学探新杂志认知心理学
假言推理判定标准的发展性研究209-214

摘要: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题目为测验材料,对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和大学二年级共469名被试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内容和形式两种判断标准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发展了,但是小学生和中学生还是根据经验事实来进行判断,直到大学才摆脱经验事实的束缚。(2)必要条件推理的能力发展要早于充分条件推理的能力,而且最后能够达到的水平也要高。(3)被试对规则掌握的先后顺序是肯定前件式、否认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和否认后件式。(4)被试是否受到信念偏见效应的影响,还要看题目是否符合事实以及是否符合逻辑规则。

三维图形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容量研究215-220

摘要:采用三维几何图形为材料,通过单探测变化觉察范式来测定视觉工作记忆的存储容量,并比较客体工作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实验1、2的材料分别为由颜色和形状两个基本特征组成的三维图形和由一个基本特征和一个细节特征组成的三维图形。两个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能在视觉工作记忆中存储约2-3个客体和4个空间位置,空间工作记忆容量显著大于客体工作记忆容量。进一步的比较发现,被试对由两个基本特征组成的三维图形的存储容量大于由一个基本特征和一个细节特征组成的三维图形。这表明,组成三维图形的特征类型对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存储容量有显著影响。

心理学探新杂志心理统计与测量
中国人善良人格的结构研究221-227

摘要:善良人格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格心理学主题。为了探究善良人格的结构和内涵,研究基于人格词汇学假设,通过开放式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经由意义分析和初测保留了85个善良人格词汇;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揭示了中国人的善良人格是一个包括诚信友善、利他奉献、宽容和善、重情重义的二阶四因子结构。信度和效度分析表明,编制的善良人格问卷的信、效度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

四参数Logistic模型和传统模型对被试作答拟合能力的比较研究228-235

摘要:针对测验中高能力被试答错容易试题的睡眠现象,可使用四参数Logistic模型分析数据。研究选取了来自心理测验和成就测验的实际数据,分别采用传统模型和四参数Logistic模型进行拟合,对不同模型的拟合指标及参数估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四参数Logistic模型能够提高拟合程度,增强估计结果的准确性,有效纠正高能力被试能力被低估的现象。建议在必要时使用四参数Logistic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基于印象管理量表的反应模式筛查故意作假者236-240

摘要:社会称许性反应由两个成分组成:自我欺骗(无意识地夸大反应)和印象管理(有意识地歪曲作答)。采用实验研究范式和Mixed Rasch Model,探讨二者在BIDR印象管理量表上的得分及作答模式差异。结果发现,当发生印象管理时,量表分数高于仅发生自我欺骗时的分数,且被试倾向选择极端反应。进而采用logistic回归对量表分数划定分界线,将高于分数线的被试认定为故意作假者,低于分界线的被试认定为仅发生了自我欺骗,没有故意作假。

心理学探新杂志应用心理学
海峡两岸大学生适应性比较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和彰化师范大学为例241-247

摘要:以华南师范大学及彰化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为被试,抽取大一至大四共440人为预测样本及1493人为正式施测样本,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编制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并通过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两岸大学生适应性情况的差异。结果显示:(1)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由目标规划、学习趋向、人际关系及环境认同4个维度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2)两岸大学生在总体适应性、目标规划、学习趋向及环境认同维度上差异显著;(3)不同专业的两岸大学生适应性差异显著,且校园活动对两岸大学生适应影响显著。

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248-253

摘要: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石河子市450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来探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的关系,并检验自尊的中介作用,其中社会支持由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表征。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呈正相关。(2)自尊在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韧性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通过自尊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产生更积极的效果。

音乐对希望感的影响254-259

摘要:过去的研究发现,在经历挫折后,相比于不听音乐,听积极音乐能提升人们的希望感。然而,研究者并不清楚积极音乐和消极音乐在提升希望感上是否存在差异,也不清楚这种差异是否由于两种音乐在诱发的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的差异造成的。文章通过三个实验来考察这些问题。实验一发现,在无挫折的情况下,积极音乐相比消极音乐诱发了更强的希望感。实验二发现,这种效应同样存在于人们回忆挫折之后,并且是积极情绪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实验三则通过设置控制组进一步发现,这种效应是由积极音乐对希望感的提升作用和消极音乐对希望感的降低作用共同引起的。文末讨论了该发现的意义。

青少年幸福感对学业发展的影响:学校投入的中介效应260-266

摘要:当前青少年幸福感的研究普遍采用与成人相同的理论模型,忽略了幸福感的发展性特征。本研究将"未来"作为时间维度纳入青少年幸福感模型,以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为基础,考察指向当下和指向未来的幸福感对青少年学业发展的影响。研究选取28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在T1、T2和T3时间点分别测量被试的幸福感、学校投入和学业成就。通过5个月的追踪发现:(1)当同时考虑指向当下和未来的幸福感对学校投入的影响时,只有指向未来的幸福感能够显著预测其学校投入;(2)指向未来的幸福感通过学校投入影响学业成就,学校投入在指向未来的幸福感和学业成就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机制:领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267-272

摘要:基于心理应激理论、素质-压力三模式以及社会支持主效果模型考察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抑郁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抽取的64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领悟社会支持中介了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2)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中介了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此,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在压力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父母冲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认知反应性的中介作用273-278

摘要: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抑郁体验问卷(DEQ)、莱顿抑郁敏感指数量表(LEIDS)测量753名高中生,以便分析认知反应性在父母冲突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冲突显著正向预测认知反应性;认知反应性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2)认知反应性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因此,认知反应性作为中介变量,父母冲突通过认知反应性对青少年抑郁具有稳定的间接作用。

青少年大五人格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279-288

摘要:目的:探究家庭功能在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973名中学生被试完成基本人口学问卷、网络成瘾量表、人格五因素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结果:(1)人格特征可以显著预测网络成瘾。其中,情绪性人格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责任心、宜人性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2)家庭功能在情绪性、责任心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宜人性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在治疗中,可针对网络成瘾者的家庭功能进行积极干预,从而减轻其成瘾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