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探新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学探新杂志

《心理学探新》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心理学、学校与认知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
  • 主管单位:江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3-5184
  • 国内刊号:36-1228/B
  • 出版地方:江西
  • 邮发代号:44-108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7
  • 综合影响因子:0.34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学探新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学探新杂志理论心理学

本土心理学评析

摘要: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客观主义倾向和缺乏文化敏感性直接导致了本土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的本土化过程包括论题的本土化、概念和理论的本土化、方法学的本土化以及学科制度的本土化四个方面。本土心理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将文化的特殊性和跨文化的相似性都纳入本土心理学的研究议程中,它才能更好地发展。
3-6

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困境及出路

摘要:文章对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面临的困境进行了阐述,指出要成功走出目前的困境,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融合多元方法,加强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的整合;加强民族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促进相邻学科的对话与合作,注重对综合性民族心理研究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立足于我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增强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价值。
7-11

责任观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摘要:责任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极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该文首先比较了中西文化对“责任”的不同界定,提出“责任”的两层主要含义:对过失的归因和承担义务。在此基础上,从责任归因模式、内外归因、成败归因等维度比较了中西文化中责任观的异同,并探讨了责任观差异的社会文化根源。
12-15

生态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模式的转向

摘要:生态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一种新取向,它在方法论上倡导将交互作用原则作为主要研究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主张实际生活环境的研究原则、多元方法选择原则、多元交互解释原则,这些原则带来了心理学研究模式的转向:从探讨思辨中或实验室中的心理向探讨真实环境中的心理转变;从人的心理内部机制的探求转向对人和环境互动关系的探求;从对理论模型的追问到对理论背景与实验设计之间匹配的关注;从分析性思维模式为主转向综合性思维模式。
16-20

论霍妮神经症理论的人本主义倾向

摘要:霍妮神经症理论是对真实自我异化成长模式的探索,真实自我是霍妮神经症理论的逻辑起点。霍妮通过对真实自我是潜能状态的规定及自我实现的理论探索,自发地展现了其浓厚的人本主义倾向。
21-24

希尔曼原型心理学解析

摘要:希尔曼在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传统的批判和解构的基础上,探讨灵魂的深度,认为心理的病态和混乱是达到灵魂深度的重要途径,主张多神论和多重人格。原型心理学中的神秘主义是其主要的问题之一。
25-27
心理学探新杂志认知与学校心理学

整字、部件与笔画对笔画构成汉字的影响

摘要:该研究采用笔画构成汉字的实验范式,利用整字、部件、笔画作为启动材料考查了笔画构成汉字过程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实验中要求被试用给出的笔画组(四划或五划)构成汉字,并且判断笔画组是否能够构成一个真实的汉字。结果发现整字在笔画构成汉字的实验过程中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其次是笔画存在着明显的启动效应,部件的启动效应最弱。结论:在笔画构成汉字的过程中,主要以整字加工为主,笔画加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8-3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初学者口语能力结构初探

摘要:根据口语表达及汉语初学者口语能力的发展特点,拟构了初学者口语能力模型。该模型从语言的成分、情帚特征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角度来定义构想,把口语表达分为听一说模式和独白模式两种表达模式,并分别从短语、句子和语段三个层面来考查口语能力。以来华学习汉语半年至一年的留学生共275人为样本,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研究了初学者口语能力模型与实测数据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拟合程度良好,模型得到了验证。
33-38

数学应用题心理表征的研究现状与动态

摘要:心理表征是问题解决的关键,该文阐述了在数学应用题中心理表征的理论,探讨了心理表征的内部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目前在应用题心理表征的研究中,心理学家们关注的一些问题。
39-43

语言的群体间偏差研究

摘要:个体在用语言来描述他人的行为时,会因为描述对象的群体种类不同而有偏差,具体表现为在描述群体内成员的积极行为和群体外成员的负向行为时,会使用较高抽象水平的词;在描述群体外成员的积极行为和群体内成员的负向行为时,会使用较低抽象水平的词。这种抽象水平的差异由语言范畴模型来具体表明。Maass等人把这种描述上的偏差命名为语言的群体间偏差。并认为在这一现象下有两种机制:动机机制和认知机制,研究表明认知机制能解释大部分语言的群体间偏差现象,而动机机制会在群体内形象受到威胁时发挥作用。
44-48

情境和任务对空间认知参考框架选择的影响

摘要:通过运动迷津和语言描述任务,考察情境和任务对大学生空间参考框架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放空间和目标物同背景融为一体有利于被试选择绝对参考框架。习惯空间术语对空间参考框架选择有影响,但影响程度视情境和任务之间关系而定。
49-54

任务无关积极情绪与时间限制对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影响

摘要:利用日常生活决策任务,探讨了任务无关积极情绪和预支情绪与时间限制对风险决策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强调损失可能且意义重大的职业决策,积极情绪使个体表现出风险回避倾向,而时间限制通过影响个体的决策策略增强情绪状态对决策的影响作用。在无重大意义无损失可能的决策情境中,时间限制能降低个体的冒险倾向,而积极情绪通过促使个体夸大时间限制造成的压力,增强时间限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55-58

不同年级学生数学内隐态度的特点

摘要:采用GNAT实验范式,以小学四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中小学生数学内隐态度的年级差异。结果发现,小四、初一和高一学生的数学内隐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和女生的数学内隐态度差异不显著。表明数学内隐态度存在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差异。
59-62
心理学探新杂志社会与人格心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取向管理人员的成败归因风格研究

摘要:选用台湾杨国枢先生编制的《传统性量表》和自编《管理成败归因风格问卷》,随机选取542名企业管理人员,调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取向管理人员的成败归因风格特征。研究发现:1)“孝亲敬祖”和“宿命自保”文化取向的人,成功外归因的倾向显著地高于成功内归因倾向。2)“男性优越”、“权威守成”、“宿命自保”文化取向的人,失败不可控外归因倾向显著地高于失败内归因倾向。
63-66

中国领导心理与行为实证研究二十年进展

摘要:国内领导心理和行为的实证研究在过去20年间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特质研究、行为和风格研究、权变研究与新领导理论研究四个方面。该文提出,重视在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组织情境中分析领导的机制,把焦点由领导者个体转移到互动的领导过程,强化中国文化下的本土化研究,加强实验室方法、追踪研究和质性研究,是今后领导心理与行为研究的重要趋势。
67-71

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探析:“优于常人”效应和“差于常人”效应

摘要:近几年来,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现象越来越多的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该文主要介绍了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现象:“优于常人”效应和“差于常人”效应。并对其理论依据、测量方法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分别进行了介绍。最后,在对以往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72-76

人格分化的智力假设

摘要:人格与智力是个体差异中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方面,人格随智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分化,智力影响了特定人格维度之间的相关。尽管人格分化的智力假设尚未获得一致性的证据,但它却暗示了智力对人格结构的潜在影响。由于人格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可能因受测者的能力水平而异,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在使用统一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尽量扩大被试的能力范围,采用多重评估或集合评定的方法,使人格测量真正独立于受测者的认知能力。
77-81

成年期的依恋与探索

摘要:依恋和探索是依恋理论中密切相关且最重要的两种行为系统,但后者受到的关注程度相对较少。在成人依恋研究的推动下,已有相当的研究者关注到成人期的探索活动,他们的研究视野扩展到各种领域,包括工作、闲暇、学业、成就动机等,既考察了探索过程的情感与体验、信息加工,也考察了探索的结果层面。该文就已有研究的理论背景、方法和成果进行了概述,并对成年期探索的界定、评估手段以及自我报告类的成人依恋测量工具进行了探讨。
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