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心理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PsychologicaSinica

  • 11-1911/B 国内刊号
  • 0439-755X 国际刊号
  • 1.7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心理学报是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心理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认知与实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企业管理与社会心理、心理测验、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等

心理学报 201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口吃者加工汉语歧义短语的神经过程1323-1335

摘要:韵律边界是口语韵律特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语言理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口吃作为一种言语节律性障碍,主要表现为音节经常性的重复、拖长或停顿等.本研究采用ERP,考察口吃者完成词汇判断和结构判断两种任务时,加工歧义短语(动宾/偏正歧义结构)内部韵律边界的认知过程.结果发现口吃者和言语流畅者在加工汉语歧义短语过程中,所诱发的反映韵律切分的脑电成分CPS(closurepositiveshift)不存在显著差异.在0~300ms,不论中线还是两侧,口吃者和言语流畅者加工两类短语时,动宾短语韵律边界诱发正效应的头皮分布范围小于偏正短语.在300~600ms,中线上,口吃和言语流畅者在完成两种任务时,两类短语的韵律边界均稳定诱发了正效应;在两侧,结构判断任务中两类短语的韵律边界都诱发了正效应,但词汇判断任务中只有偏正短语稳定诱发该效应.综上,口吃者和言语流畅者一样对口语韵律边界敏感,并且他们加工歧义短语内部韵律边界时,诱发的脑电效应受到实验任务和短语结构类型的影响.

中央凹加工负荷与副中央凹信息在汉语阅读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1336-1345

摘要:研究探讨汉语读者选择眼跳目标时,中央凹注视词的加工负荷是否影响副中央凹获取信息量,进而调节随后的眼跳长度.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操纵了中央凹注视词的词频(高频、低频)和副中央凹词的笔画数(多笔画、少笔画).结果发现:从中央凹词到副中央凹少笔画词的眼跳长度显著地长于到多笔画词的,且这种笔画数效应并不受中央凹加工负荷的调节;从高频中央凹词到副中央凹词的眼跳长度显著地长于低频词的.在本实验条件下结果提示:中央凹加工负荷在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不是通过调节副中央凹获取信息量的多少来实现的.

歌词对音乐情绪加工的影响:行为与ERP研究1346-1355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歌词对音乐情绪加工的影响.实验1使用情感启动范式,带有歌词与无歌词音乐片段为启动刺激,与音乐情绪一致或不一致的面孔图片为目标刺激,被试任务是既快又准确地判断目标面孔的情绪.结果显示,无论音乐是否带有歌词,听者在一致条件下的反应都比不一致条件更快更准确,这表明听者能加工音乐传达的情绪信息.实验2进一步通过电生理手段探讨歌词影响音乐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听者对带有歌词和无歌词音乐情绪的加工都产生了启动效应,但是无歌词音乐条件在250~450ms时间窗口产生了N400效应,而带有歌词音乐条件在500~700ms时间窗口诱发了LPC效应,该结果表明,歌词影响了大脑加工音乐情绪的时间进程.本研究结果将在一定程度上为音乐与语言关系的探究提供依据.

自我信息识别优势--来自注意定向网络的证据1356-1368

摘要:研究采用注意网络测验任务(attentionnetworktest,ANT),分别检验自我相关信息在注意的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网络上的加工效率差异,以揭示自我信息识别优势的注意机制.实验1考察了面孔类型(自我面孔或他人面孔)在3种注意网络下的加工效率差异;实验2采用自我联结学习范式对实验1进行验证;实验3将颜色类型(红色或绿色)作为目标刺激,面孔类型作为背景,以考察任务无关自我信息是否对注意网络加工效率有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自我信息为目标时,个体在注意定向网络上存在加工效率优势,而警觉和执行控制网络上没有加工效率差异.当自我相关信息与任务无关时,在注意的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网络中均未表现出加工效率优势.说明了自我信息的注意优势发生在注意定向网络上,且受任务优先性影响.

想象膨胀范式下错误记忆的老化效应1369-1380

摘要:通过2个实验探究想象膨胀范式下老年人的错误记忆特点及其认知机制.实验1采用经典想象膨胀实验范式,考察老年人是否会产生比年轻人更大的想象膨胀错误记忆效应;实验2引入情景特异性诱导技术,进一步考察老年人的想象膨胀错误记忆可能的认知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老年人与年轻人均表现出显著的想象膨胀错误记忆,但老年人并没有比年轻人产生更多的错误记忆;(2)当通过情景特异性诱导技术有效增加了老年人在事件想象过程中的内在细节数量后,老年人的错误记忆显著上升.该结果揭示对事件情景的想象过程是想象膨胀错误记忆发生的关键环节,老年人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老化效应,主要是由于该群体随年龄增长表现出在回忆/想象情景事件时内部细节缺乏这一特征所致.研究结果支持了建构性情景模拟假说和激活/监测理论.

学前儿童基于物体重量归纳推理的发展:中美跨文化比较1381-1389

摘要:关于物体重量认知的研究是探讨儿童整个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美国和中国儿童利用语言标签基于重量进行归纳推理的发展特点及跨文化一致性.实验人员利用语言标签提示三个外部知觉特征完全相似物体中的一个物体,随后要求儿童从剩余两个物体中选择一个他们认为和目标物体共享语言标签的物体.研究考察儿童是否能够基于物体的内在属性重量进行类别判断.结果显示:(1)4岁和5岁儿童以重量进行归纳推理显著高于3岁儿童,4岁和5岁儿童之间的差异不显著;(2)美国和中国4岁和5岁儿童的表现均显著高于随机水平,3岁儿童与随机水平没有显著差异;(3)美国2岁儿童的表现边缘低于随机水平,6岁儿童显著高于随机水平.总之,儿童利用语言标签进行基于重量的归纳推理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美国和中国儿童在发展特点及年龄转折上具有跨文化一致性,4岁儿童具备了利用语言标签进行基于物体内在属性归纳推理的能力.

冲突情境下幼儿的选择性信任和信念修正1390-1399

摘要:幼儿如何选择性地采信他人提供的信息、获取知识,是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除客观的信息内容外,信息传递者的特征也影响幼儿的选择性信任.另外,在不确定情境下,他人证言与幼儿已有信念可能存在冲突,在二者冲突的情境下,幼儿是否可以采信他人的证言,并最终改变幼儿的已有判断是以往研究忽略的问题.本研究考察了当母亲证言与幼儿已有信念冲突时,不同程度的冲突情境(面对不同比例的合成动物时)对幼儿选择性信任和信念修正的影响.研究采用冲突信息源范式,向74名4~6岁幼儿呈现对不同比例合成动物(50%?50%任务vs75%?25%任务)命名的证言,考察幼儿对信息提供者的询问意愿、对证言的信任情况和在证言前后对合成动物的判断(信念修正).信息提供的一方为母亲(提供相似度低的动物名称),另一方为陌生人(提供相似度高的动物名称).结果发现,幼儿的选择性信任和信念修正受到母亲证言与已有信念冲突程度的影响.在低冲突情境下,幼儿对母亲证言的询问意愿和外显信任均高于高冲突情境.幼儿的信念修正存在年龄差异,在低冲突情境下,年长幼儿比年幼幼儿更倾向于改变已有信念,在高冲突情境下,年长的幼儿比年幼幼儿更不愿意改变已有信念.本研究结果表明,当母亲的证言与幼儿已有信念冲突时,中国幼儿可以区分不同程度的冲突情境,并且可以根据冲突的程度进行选择性信任和信念修正.

失独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结构、特征及预测因素1400-1412

摘要:为考察我国失独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特征及预测因素,采用失独父母自身和孩子有关的基本信息问卷,创伤后应激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对中国的463名失独父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包括闯入、回避性、麻木性、精神痛苦性唤起和焦虑性唤起等5个因子的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在中国失独父母中的适用性.(2)根据DSM-IV的诊断标准进行筛查,71.92%的失独父母为PTSD阳性,其中PTSD的回避、闯入、精神痛苦性唤起、情感麻木、焦虑性唤起因子阳性率依次增高.(3)失独父母的年龄、孩子的离世时长与PTSD症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失独父母的PTSD症状得分在自身性别、家庭所在地及家庭收入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将所有因素纳入回归方程后发现:最能预测失独父母PTSD症状的因素包括:性别、家庭所在地、年龄.

正念维持适应的机制:来自心率变异性自相似的初步证据1413-1427

摘要:引入自相似的算法表征功能内稳态的过程,从功能内稳态的角度探讨特质正念与不同过程中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自相似的关系,以揭示正念起作用的可能机制.功能内稳态是机体面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自身功能相对稳定的一种能力或素质.研究设置静息态、冷加压任务、冷加压后恢复和正念练习4种不同的条件,并记录被试在这4个环节的HRV指标.结果显示,HRV自相似与特质正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高HRV自相似组在冷加压环节的HRV各指标都比低HRV自相似组高.结果表明,正念维持适应的生理机制可能与功能内稳态有关.

外部环境资源短缺对员工薪酬奖励偏好的影响与机制1428-1437

摘要:以往关于时间与金钱奖励选择问题的探讨主要从员工工龄视角着手.但这一视角不能直接解释外部环境资源短缺时,员工对时间与金钱奖励选择偏好的差异问题.本文依据生命史理论,探讨外部环境资源(如就业资源和自然资源)短缺与否对员工选择时间和金钱奖励偏好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本文以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和企业员工为样本,发现不管是外在就业资源短缺还是外在自然资源短缺都会促使员工更加偏好金钱而非时间奖励,内在机制是外部环境资源短缺时人们的心理表征更具体,并且这一现象在高物质主义者身上更为明显(实验1和2).本文结尾讨论了对资源短缺、时间和金钱等研究领域的理论突破与推进.

解释框架对文化混搭产品评价的影响--比较焦点和解释策略的调节效应1438-1448

摘要:文化混搭产品因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文化符号的同时呈现,可能导致母国文化的完整性与生命力受到威胁,引发外国文化入侵母国文化的感知进而降低消费者的产品评价.本研究从文化混搭产品的营销传播视角出发,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探讨了不同信息表述框架策略的采用会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文化入侵感知进而影响他们对文化混搭产品的评价,并重点探究了它可能存在的两个边界条件,即消费者的比较焦点和企业的不同解释策略.两个实验的结果不仅再一次验证了前人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即文化混搭产品采用“外国文化-母国文化”的框架策略时,会使消费者产生外国文化改变了母国文化的感知,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要显著低于采用“母国文化-外国文化”的框架策略,其中感知文化入侵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深入揭示出上述的这种不同文化混搭框架效应只有在启动的是消费者的差异性聚焦以及企业采用的是属性解释策略时才存在,而当启动的是消费者的相似性聚焦以及企业采用关系解释策略时,这一效应将会消失.本研究不仅深入剖析出了引发消费者对文化混搭现象产生排斥性反应的内在机理,拓展了前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也为企业的文化混搭产品的营销推广提供了有用的实践启示.

一味坚持还是灵活变换:换牌频率的神经结构基础和认知机制1449-1459

摘要:决策是每个人每天都会进行的活动.二择一时,有人择一而终,有人变换不定.这种个体差异可能与坚持性人格和认知灵活性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这种行为特征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以便进一步理解决策变换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本研究采用了单变量和多变量体素形态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350名大学生(其中女性194人,平均年龄19.97岁)在随机猜牌任务中的换牌频率与大脑灰质体积的相关情况,探讨了坚持性人格特质和认知灵活性与换牌频率的关系,并考察了两者在大脑灰质体积与换牌频率中的中介作用.单变量和多变量体素形态学分析结果都表明,左侧后扣带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极和右侧脑岛区域的灰质体积可以预测被试的换牌频率;坚持性人格和认知灵活性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这些结果阐释了换牌频率个体差异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对理解为何有的人一味坚持,而有的人灵活变换背后的原因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开发改善非理性决策行为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