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认知与实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企业管理与社会心理、心理测验、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国际刊号:0439-755X
  • 国内刊号:11-1911/B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12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1
  • 综合影响因子:1.74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学报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选择性注意对听觉内隐学习的影响

摘要:内隐学习被认为是人类无意识、无目的获得复杂规则的自动化过程。已有研究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范式下,视觉内隐学习的发生需要选择性注意。为了考察选择性注意对内隐学习的影响是否具有通道特异性,本研究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人工语法为学习任务,采用双耳分听技术,在听觉通道同时呈现具有不同规则的字母序列和数字序列,考查被试在听觉刺激下对注意序列和未注意序列构成规则的习得情况。结果发现:只有选择注意的序列规则被习得,未选择注意的序列规则未能被习得。研究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范式下,只有选择注意的刺激维度能够发生内隐学习。选择性注意对内隐学习的影响具有跨通道的适用性,不仅适用于视觉刺激,也同样适用于听觉刺激。
221-229

SPT效应的自动突显机制:来自输出监测的证据

摘要:研究采用"对回忆的再认"范式,从输出监测的角度考察了操作效应的提取机制。实验1结果显示,被试操作任务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成绩缺乏首因效应,却拥有扩展的近因效应;被试操作任务条件下的"对回忆的再认"成绩显著差于语词任务下的成绩,差异具体表现在组块2~9、10、11和12上,表明在上述组块,被试操作任务条件下的提取存在自动突显,即操作效应得益于这些组块在提取时的自动突显。实验2结果显示,在类别测验下,被试操作任务和语词任务的自由回忆成绩拥有相似的系列位置曲线,而"对回忆的再认"结果同实验1。研究认为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与自动突显机制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对回忆的再认"范式则能敏感地测量出操作效应的提取机制。
238-247

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

摘要:强化敏感性包括惩罚敏感性和奖励敏感性,它影响个体的情绪、动机和行为过程,与个体的情绪反应性密切相关。极端的强化敏感性与情绪管理障碍及多种自伤相关行为存在密切联系。为探索强化敏感性与自伤行为的关系,研究1采用BIS/BAS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71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2在研究1的基础上,采用Q-任务和CARROT范式,由127名大学生参加实验,进一步考察不同功能的自伤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结果表明:1惩罚敏感性、奖励敏感性及其愉悦寻求维度均对自伤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2情绪管理组自伤被试以高惩罚敏感性和接近正常的奖励敏感性为特征,刺激寻求组自伤被试以高奖励敏感性和接近正常的惩罚敏感性为特征。结论:强化敏感性可有效预测自伤行为;情绪管理和刺激寻求两种功能的自伤行为具有不同的强化敏感性基础;对自伤行为进行分类研究十分必要。
258-270

社会公平感对不同阶层目标达成的影响及其过程

摘要:基于目标追求理论和社会阶层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本文通过3个研究,逐步深入地考察了社会公平感对不同阶层个体目标达成的影响作用及其过程。研究1为相关研究,考察了高低阶层成人被试的教育领域社会公平感与为孩子进行教育投入的目标承诺及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研究2为准实验研究,通过操纵公平或不公平教育情境启动公平感,考察其对高低阶层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承诺与目标达成的影响;研究3为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操纵社会公平感和社会阶层,考察社会公平感对高低阶层大学生的实验任务目标承诺和目标达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公平感通过正向影响低阶层者的目标承诺,进而正向影响其目标达成;而对于高阶层者来说,变量之间这些关系则不显著。这表明:相对于高阶层来说,低阶层者的目标追求易受社会公平感的影响;低阶层者的社会公平感水平越高,其追求目标的动机水平就越高,进而越有利于目标达成。
271-289

网民对“人祸”事件的道德情绪特点——基于微博大数据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大数据研究方法,对爬取的"动车事故"发生后40天内的94,562条相关微博进行情感分析,以探讨网民对"人祸"的道德情绪特点,同时对不同群体情绪表达差异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网民对于动车事故主要表达的道德情绪有:愤怒、鄙视、厌恶、同情和爱。(2)包含不同道德基础的事件与不同的道德情绪相关联;(3)对于愤怒、厌恶和鄙视,男性普遍有更高的表达倾向和表达强度,而女性更倾向于表达爱和同情且强度更高;(4)对于爱和同情,团体VIP用户组表达的可能性和强度都高于其他用户;个体VIP用户比非VIP用户更可能表达愤怒、鄙视和厌恶,而团体VIP用户表达这类情绪的强度最小。研究表明,虚拟网络中人们道德情绪特点依然符合道德基础理论;不同群体在表达道德情绪时的差异性是对道德基础理论相关研究的补充。总言之,数据挖掘技术和情感分析方法是进行情绪研究的有效手段。
290-304

运动员运动道德推脱与运动亲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摘要:为寻找适合我国运动员运动道德推脱的有效测量工具,揭示运动道德推脱与运动亲反社会行为的关系,采用心理测量法对我国运动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运动员运动道德推脱包含行为重建、有利比较、委婉标签、非人性化和非责任;(2)性别、项目类型和运动等级可有效解释和预测运动反社会行为,但对运动亲社会行为的解释和预测效应较低,项目类型成为负向预测运动反社会行为的最佳变量;(3)在控制性别、项目类型和运动等级的基础上,非责任成为负向预测运动亲社会行为(队友和对手)的最佳指标;委婉标签和行为重建分别成为正向预测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的最佳指标。文章说明运动道德推脱可以解释和预测我国运动员的运动亲反社会行为。
305-317

重参数化的多分属性诊断分类模型及其判准率影响因素

摘要:多分属性比传统的二分属性提供更多更详细的诊断反馈信息,符合对知识技能的多水平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多分属性和多分Q矩阵的概念;之后重参数化了3个分别满足连接、分离和补偿缩合规则的多分属性诊断分类模型并研究了其判准率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它们的判准率(1)均随多分属性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建议实际使用中不宜高于5个;(2)均随多分属性的最高水平数增加而降低,建议实际使用中不宜高于4水平;(3)均随多分属性间统计相关性增加而增加,但影响不大;(4)受多分属性层级结构的影响较大;(4)受被试量影响不大;(5)均随题目数量增加而增加且影响较大。最后,针对"多分属性与多级评分的关系"和"多分属性与二分属性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实证研究者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和使用建议。
31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