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认知与实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企业管理与社会心理、心理测验、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国际刊号:0439-755X
  • 国内刊号:11-1911/B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12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1
  • 综合影响因子:1.74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学报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RSVP任务下双刺激重复的优势与劣势

摘要:本研究探讨重复知盲发生在知觉阶段还是在记忆阶段。采用快速视觉系列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representation,简称RSVP)任务,让被试即时回忆80个词表中呈现的词。操作了词表中目标词的重复数,分为无重复、单刺激重复(重复一对)和双刺激重复(重复两对)三种,和目标词的情绪效价,分为中性词和情绪词两种。结果发现,对目标词回忆的正确率是:当目标词和非目标词都是中性词汇,即二者的情绪效价强度相当时(实验1),在无重复条件与双刺激重复条件下无差异,二者均大于单刺激重复条件;当目标词是消极词汇,非目标词是中性词汇,即目标刺激的情绪效价强度大于非目标刺激时(实验2),无重复条件与单刺激重复条件无差异,二者均大于双刺激重复条件。结果表明:(1)RSVP 任务下词表中有双刺激重复时,如果刺激的效价强度相当,出现重复优势;如果目标刺激的效价强度高于非目标刺激,出现重复劣势;(2)人们会主动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给效价高的刺激,重复知盲产生在记忆阶段,支持注意资源分配最优化假设。
298-311

自我信息对知觉选择中整体优先性的调控作用

摘要:已有研究表明个人重要信息调控高级认知加工过程,如面孔识别、记忆、思维等。本研究的三项实验系统地测量了个人重要信息对知觉选择的影响。采用最近发展的自我连接学习范式,让中性几何图形与不同人(自我、朋友、陌生人)建立联系;图形-标签连接完成后,以复合图形(局部小图形组成整体大图形)作为实验刺激,被试完成整体/局部图形判断任务,通过评估个体对具有不同社会意义图形(目标 vs.分心物水平)的感知差异,测量个人重要信息对知觉选择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与他人相关图形相比,自我相关图形作为分心物调控整体优先效应,这种效应一致地发生在整体和局部水平上,并且不受注意任务的影响。这些结果提示社会信息对认知的调控作用发生在视觉选择水平上。
312-320

内隐重复效应影响外显工作记忆的年龄差异

摘要:采用延迟样本匹配任务并控制被试对部分项目的有意识学习经验,当前研究考察了老年被试与青年被试在追逐靶、排除分心物的过程中,重复启动效应如何受到项目外显学习经验的影响。老年被试和青年被试首先学习一些物体图片,这些熟悉的图片与一些新图片作为之后工作记忆任务的靶或分心物。结果发现,老年被试与青年被试在追逐靶和排除分心物的过程中均受到项目之前学习经验的影响。无论是老年被试还是青年被试,对靶的反应时均快于对分心物的反应时,对外显学习过的靶(即熟悉靶)的反应时快于对未学习过的靶(即新靶)的反应时,而拒绝熟悉的分心物需要的时间长于拒绝新分心物的时间。其次,老年被试与青年被试均表现出对靶的重复效应,即当靶(无论是熟悉的还是新的)在任务中重复出现时,对其的反应时加快;然而,对分心物的重复效应显著减小。随着项目多次重复,重复效应整体上减小,但该效应的变化受到项目属性(靶或分心物)以及项目之前学习经验的影响。重要的是,当熟悉的分心物反复出现时,老年被试不但没有出现重复效应,反而在拒绝该熟悉分心物上表现出困难,反应时显著延长,而在青年被试上没有该表现。这些结果说明,老年被试的工作记忆任务成绩容易受到内隐熟悉性的干扰,重复出现的干扰项产生的熟悉性使得老年被试难以拒绝。
321-330

启动语言对汉-英双语者场景一致性判断的影响

摘要:采用眼动技术考察启动语言对场景一致性判断的影响,要求汉-英双语者判断启动短语与图片场景的一致性。研究发现,启动语言影响汉-英双语者的场景知觉:(1)无论是英语短语启动,还是汉语短语启动,前景物体均能够更多更早地获得关注,这与英语短语和汉语短语的所指相同有关;(2)语言特性影响被试的眼动轨迹:在英语短语启动下,背景信息后置引导被试对背景进行了额外的、快速的关注;在汉语短语启动下,被试的注视由前景区转至背景区的时间较晚且注视比例较小;(3)任务加工深度影响汉英双语者的场景知觉。
331-340

正性情绪诱导下的自我参照加工:来自ERPs的证据

摘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考察正性情绪对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图片启动范式,先呈现情绪图片,然后再呈现自我参照刺激。实验发现,在 P2上,中性情绪条件比正性情绪条件激发了更大的波幅,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短的P2潜伏期;在N2上,高自我相关名字比中等自我相关名字和非自我相关名字诱发了更小的 N2的波幅和更长潜伏期;在 P3上,高自我相关名字比中等自我相关名字和非自我相关名字诱发了更大的 P3波幅,中等自我相关名字比非自我相关名字诱发了更大的 P3波幅。实验结果表明,人类大脑对正性情绪刺激的加工可能是不敏感的。无论在正性情绪启动还是中性启动的影响下,自我参照加工都能展现出稳定的特征,而且高自我相关的刺激会得到更为深入和精细的加工,表现出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
341-352

从母亲的敏感性到学步儿的依恋安全性:内部工作模式的桥梁作用

摘要:采用视觉习惯化实验程序、陌生情境技术及母亲行为Q分类方法对41名14个月的学步儿及其母亲进行了学步儿内部工作模式、学步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依恋类型以及母亲在母婴互动中的敏感性的评估。结果发现:(1)不安全型的学步儿预期看护者对他们痛苦的信号是无回应的。(2)以自身为中心的母亲的学步儿预期看护者是无回应的。(3)潜类别分析的结果发现母亲敏感性影响学步儿依恋行为的2种关系模式:类别1,以孩子为中心的母亲的学步儿更容易形成看护者是有回应的预期,持这种预期的学步儿在陌生情境程序中表现出安全依恋行为;类别2,以自身为中心的母亲养育出的学步儿更容易对看护者形成无回应的预期,并在陌生情境中表现出不安全依恋行为。研究表明:内部工作模式在母亲的敏感性和学步儿的依恋安全性之间起着重要的内部机制作用--母亲的敏感性行为的累积促进了学步儿内部工作模式关于母亲的预期,这种预期又进一步引导着学步儿的依恋行为。
353-366

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眼动研究

摘要:在潜藏式与矛盾式两类问题发现情境中,以眼动仪为研究工具,问题发现能力高与低的大学生各20名为被试,探讨大学生在问题发现总体和4个兴趣区中的眼动特征及其与发现问题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不同能力大学生在不同情境及其兴趣区中的问题发现差异,能够体现在眼动指标上。回视是反映问题发现能力的敏感指标。回视次数和发现问题数量与质量之间的正相关,以及在高能力组学生上的优势,体现了信息的联系和整合性加工在问题发现中具有积极意义。(2)潜藏式问题发现中,个体平均注视时间更长,反映其认知加工难度更大。在提供重要信息的区域,被试会投入更多精力,表现为在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瞳孔直径大小等指标的上升。(3)眼睛注视区域与发现问题区域间存在对应关系,显示出“眼随心动”现象。在问题发现的最初和最终阶段,被试都会出现跨区信息搜寻行为,分别代表了对问题线索的寻找和最后的检查评估。高能力被试在每个稳定注视阶段的注视时间更短,这种信息转换的灵活性体现出其信息加工上的优势。动态眼动轨迹分析揭示了单个静态指标难以反映的新特点。
367-384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多重线索下习得词语的眼动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在基线、一致和矛盾3种实验条件下考察感知觉线索和社会性线索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词语习得中的相对作用。行为数据结果表明,此类儿童在矛盾条件下选择枯燥物体作为新异词语的所指对象,这说明社会性线索较之于感知觉线索具有优势作用;而他们在基线和一致条件下选择有趣物体作为新异词语的所指对象,且一致条件的词语习得成绩优于基线条件,这说明社会性线索较之于感知觉线索具有促进作用。眼动数据结果表明,此类儿童在脸部注视模式和视线追随行为上与普通儿童存在差异。这说明,虽然社会性线索在此类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词语习得中具有相同的相对作用,但他们获取社会性信息的方式与普通儿童存在差异。
385-395

状态焦虑对条件恐惧习得和消退的影响

摘要:采用44名正常女性大学生作为被试,通过心理社会压力暴露的方法诱发焦虑组被试的状态焦虑,采用主观预期值作为指标,考察焦虑对条件恐惧习得和消退的直接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是否也表现在评价性条件作用上。结果表明:心理社会压力暴露显著提高了焦虑组被试的状态焦虑。在习得阶段,状态焦虑降低了被试对条件刺激的辨别条件恐惧反应,具体而言,状态焦虑降低了被试对CS+的主观预期值,但是却提高了对CS-的主观预期值;在消退阶段,状态焦虑抑制了被试对条件刺激的消退。状态焦虑的影响也表现在评价性条件作用上,和控制组相比,焦虑组在习惯化和消退阶段对条件刺激表现出了更为负性的效价评定。
396-404

社会比较对合作任务结果评价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摘要: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社会比较获得对自身的认识。前人研究探讨了金钱收入的比较对个体结果评价的影响,而非金钱的社会比较效应的神经加工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分离比较和金钱收入,使用双人合作的投骰子任务,先呈现“〉”或“〈”代表两人点数大小的比较结果,再呈现合作任务的输赢结果,考察非金钱的社会比较对合作任务结果加工的影响,记录任务表现的比较结果和最终合作任务结果的 ERP 数据。发现在任务表现比较结果阶段, FRN和 P300对代表行为表现好坏的社会比较信息敏感,呈现无金钱输赢提示的点数大小的比较结果时,点数小于他人比大于他人诱发更大的FRN和更小的P300;任务表现的比较结果对合作任务最终的金钱输赢结果的影响并没有反应在 FRN 上。这些表明,对非金钱的社会比较信息的加工始于结果快速评价的早期阶段。
405-414

被信任者社会身份复杂性对其可信性的影响

摘要:被信任者社会身份是单一的还是多样的,这种数量差异可以体现其社会身份的复杂性。本研究探讨了被信任者社会身份复杂性(单一身份、多重身份)如何影响人们对其可信性的评价。实验1考察了被信任者社会身份复杂性对其可信性的影响以及社会距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实验2用于检验被信任者所属群体类型(内群体、外群体)是否调节他们的社会身份复杂性对其可信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被信任者多重社会身份的凸显会提高人们对其可信性的评价,社会距离在二者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群体类型对社会身份复杂性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在对外群体成员的可信性评价中更为明显。
41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