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认知与实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企业管理与社会心理、心理测验、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国际刊号:0439-755X
  • 国内刊号:11-1911/B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12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1
  • 综合影响因子:1.74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学报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客体工作记忆对注意的导向作用:抑制动机的影响

摘要:通过两个实验验证了客体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的导向过程是灵活可控的; 与客体工作记忆内容匹配的刺激既可以捕获注意, 也可以被抑制。实验1通过操作匹配试验概率来诱发不同水平的抑制动机, 考察在客体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的导向作用中抑制动机的影响。匹配试验中有分心物与客体工作记忆内容相同。控制试验中所有搜索项目均与客体工作记忆内容不同。实验2保持实际匹配试验概率恒定, 仅通过改变指导语来调节抑制动机水平, 以排除练习的干扰。两实验结果均表明, 当抑制动机水平较低时, 匹配分心物会捕获注意; 而当抑制动机水平足够高时, 匹配分心物会被抑制。并且, 抑制动机水平的高低还会影响认知控制的效应量和时程。
127-138

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选择的眼动研究

摘要:工作记忆表征能否引导视觉注意选择?目前实验结果尚不一致。有研究者认为能否观察到注意引导效应取决于视觉搜索类型。研究采用工作记忆任务与视觉搜索任务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 结合眼动追踪技术, 对不同视觉搜索类型下的注意引导效应进行验证。实验1结果发现, 不管视觉搜索任务的靶子是否变化, 在早期的眼动指标上都发现了显著的注意引导效应, 但注意引导效应在靶子固定的视觉搜索任务下表现得更强。实验2在平衡两种视觉搜索任务中的工作记忆负载后发现, 两种视觉搜索任务下都出现了显著的注意引导效应, 但没有发现实验1中所出现的任务间差异。实验结果否定了视觉搜索类型对注意引导效应的决定性影响, 同时也提示工作记忆负载可能在注意引导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139-148

空间转换在记叙文阅读情境模型建构中的作用

摘要:人研究, 探讨空间转换对阅读时间和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 并验证在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的影响的研究中, 采用多指标探测范式的合理性。实验1b探讨在空间转换与事件转换相分离的条件下, 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 实验2a探讨空间转换对事件分割的影响, 并验证在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的影响的研究中, 采用事件分割范式的合理性; 实验2b探讨空间转换与事件转换相分离的条件下, 空间转换对事件分割的影响, 从而验证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空间转换与事件转换相分离时, 不引起情境模型的更新, 事件单元是建构记叙文心理表征的核心单元, 空间转换只有在标识事件转换的情况下, 才能引发读者更新情境模型。
149-160

面孔性别辨认中返回抑制效应的性别差异

摘要:采用线索-靶子实验范式, 要求被试完成面孔性别辨认任务, 从注意定向方面探讨面孔性别靶刺激返回抑制效应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有效线索位置上面孔性别靶刺激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无效线索位置上的面孔性别靶刺激的反应时, 即表现出明显的返回抑制效应。进一步分析显示, 男性被试对同性和异性面孔靶刺激的返回抑制量无显著差异, 表明男性对面孔刺激的返回抑制不受面孔性别的影响; 而卵泡期女性对异性面孔靶刺激的返回抑制量显著小于黄体期女性, 表明女性对面孔靶刺激的返回抑制量与面孔性别和生理周期的交互作用有关。这些结果再一次为返回抑制的盲目机制提供了部分实验证据, 同时我们推测面孔性别对返回抑制的影响可能依赖于观察者对性信息的敏感性。
161-168

幼儿面孔加工异族效应的眼动研究

摘要:本研究探究国内生活的幼儿在加工面孔时视觉策略上的异族效应。研究选取了在中国本地生活并且没有与异族个体有过直接接触的幼儿和成人, 完成一个学习和再认本族和异族(高加索白人)面孔的实验, 同时眼动仪记录了他们看面孔时的眼动数据。结果发现:国内生活的幼儿和成人在加工面孔时存在视觉策略上的异族效应, 即幼儿和成人均更多地看本族面孔的鼻子和嘴巴区域而更多看异族面孔的眼睛区域。此外, 相对于成人, 幼儿在加工面孔时, 更倾向于看面孔的眼睛部分, 进行局部加工。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专家—— 新手理论, 对本族面孔更多的视觉经验将我们塑造成自身物种或种族的面孔加工专家, 从而对本族面孔更多地采取以鼻子为中心的整体化视觉加工策略。
169-178

童年中晚期孤独感的发展轨迹:一项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摘要:使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884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历时三年的四次追踪测试, 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建模, 检验小学2~5年级学生孤独感的变化趋势, 并考察不同性别儿童孤独感变化的差异性以及同伴接纳对孤独感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 2~5年级小学生孤独感呈曲线递减趋势, 递减速度逐渐减缓, 起始水平及发展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2)女孩起始的孤独感水平显著低于男孩, 而发展速度、加速度则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3)较高的同伴接纳对当时儿童孤独感的降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采用孤独感发展的情境观, 并结合儿童认知、自我发展的特点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179-192

数学学业不良初中生的工作记忆特点:领域普遍性还是特殊性?

摘要:研究选取上海111名(男生48名, 女生63名, 平均年龄11.97岁)初中学生(数学学业不良学生55名与数学学业优秀学生56名), 根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将数学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两部分, 又从空间与几何领域中选取初一数学学业知识点——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分析在不同内容知识领域的解答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记忆成分。结果发现:(1)数与代数学习需要中央执行系统、视觉-空间模板、语音环路三个成分的共同作用; 空间与几何学习主要受到视觉-空间模板和中央执行系统的影响, 但不存在语音环路的影响。(2)对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任务的成绩影响最大的是视觉-空间模板, 其次是中央执行系统, 语音环路对该任务作用不明显。两个研究说明工作记忆在初中不同年级的各类数学学业任务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中央执行系统和视觉-空间模板相对更具有普遍性作用, 语音环路具有特殊性作用, 并且随着年龄增高, 视觉-空间模板对数学学业任务的作用更为突显。
193-205

产品类型对购物冲量效应的调节作用分析

摘要:基于享乐品-实用品有关研究及购物冲量效应, 考察产品类型对购物冲量效应的调节作用及其内在机制。实验一通过现场研究验证购买实用品提高后续购买概率, 购买享乐品降低其概率; 实验二为实验室实验, 再次验证该调节作用, 并验证内在原因:购买享乐品更可能激发内疚感、花钱的痛苦甚至负面自我形象和高层次目标, 导致理由性思维占主导, 前次购买引发的应用思维定式受到削弱。相比于实用品, 购买享乐品引发购物冲量效应的可能性更低。
206-216

个人权力感对进谏行为的影响机制:权力认知的视角

摘要:基于权力的情境聚焦理论, 研究从权力认知的视角探讨了在中国背景下, 政府组织中员工个人权力感知与他/她对上级的进谏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苏南等地区政府组织的306名机关工作人员及其直接上级配对成组取样, 采用层级回归等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发现, 员工的个人权力感知与其进谏行为之间成正相关, 并且这种关系是以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可得性为中介起作用的。个人权力感知与中介变量之间的关系又受到员工的权力距离倾向的正向调节影响, 即权力距离倾向越大, 这种正向关系越强。文章还讨论了所得结果的意义及未来研究。
21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