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心理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PsychologicaSinica

  • 11-1911/B 国内刊号
  • 0439-755X 国际刊号
  • 1.7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心理学报是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心理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认知与实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企业管理与社会心理、心理测验、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等

心理学报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学报杂志其它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 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 暨当代心理学与西部大开发第五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8-8

摘要: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会议、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暨当代心理学与西部大开发第五次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6日至28日在重庆西南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国内48所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研究机构、出版社等单位的12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收到学术论文79篇。

心理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汉语词汇习得的年龄效应:语义假设的证据9-17

摘要: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词汇加工中的习得年龄效应。实验一对比了汉字命名和图片命名中词汇习得的年龄效应,发现图片命名中存在着较大的词汇习得的年龄效应,汉字命名中没有出现这种效应。实验二和实验三分别采用语义范畴判断任务和图片语义分类任务,两个实验均发现了词汇习得的年龄效应。实验结果说明,词汇习得的年龄效应至少部分来源于语义加工的层次,结果支持了语义假设的观点。

彝族、白族和纳西族大学生的基本颜色词分类18-26

摘要:运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法,研究了彝族、白族和纳西族238名大学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结果表明,三个民族的大学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有一致之处,也有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1)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数目不同;(2)基本颜色词的类别不同;(3)基本颜色词语义空间的维度不完全相同;(4)每一类别中包含的颜色词及颜色词的数目不同。这些差异体现了文化和语言对颜色认知的影响。

目标包含结构的文本阅读中目标信息的激活27-34

摘要:探讨读者在阅读目标包含结构的文本时,目标信息恢复激活的条件。运用移动窗口技术,采用3(已经实现、尚未实现与控制条件)×3(强目标愈合信号、弱目标愈合信号与无目标愈合信号)的实验设计。结果是子目标实现与否有主效应,目标愈合信号有主效应,目标实现条件和目标愈合信号有交互作用。结论是在目标包含结构的文本阅读中,目标信息表现出恢复激活的方式,目标愈合信号是目标信息恢复的必要条件,弱的目标愈合信号就可以激活长时记忆中已实现的目标信息,而较强的目标愈合信号才能激活长时记忆中尚未实现的目标信息。

心理学报杂志其它
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公告34-34

摘要:经中国心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会议决议,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将于2007年11月在河南开封召开。现在,大会的筹备工作已经正式展开。现将有关信息公告如下:

心理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工作记忆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35-42

摘要:采用双任务干扰范式探讨了工作记忆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三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在言语、空间和视觉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效应,结果发现只有在空间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动态范式中的返回抑制才受到损害。这表明空间工作记忆不但在静态范式中的IOR信息的维持和更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动态范式中的IOR信息的维持和更新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空间抑制动态更新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错误记忆的产生是否依赖对词表的有意加工:无意识激活的证据43-49

摘要:使用DRM范式考察了错误记忆产生过程中无意识激活的存在与否。通过操纵实验任务和呈现方式,导致被试对学习词表的无意加工和不同水平的有意加工。结果发现,无意加工时所产生的对关键诱饵的无意识激活足以导致错误记忆效应,说明对词表的有意加工并非错误记忆产生所必需。随着对词表有意加工水平的提高,多次无意识激活的累积可导致增强的错误记忆效应,且表现出与真实记忆的共变,而阻断连续激活累积的因素可有效降低错误记忆。

图形项目记忆与位置来源提取的ERP研究50-57

摘要: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研究大学生图形项目记忆与位置来源提取新/旧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学习屏幕左侧(或右侧)呈现的图形后在屏幕中央呈现某一测验项目(已学图形或新图形),对受试者进行两类测验:其一是判断该项目是否已学过;其二是将从某侧学过的测验项目判断为目标,而将其它测验项目判断为非目标的来源测验(排除任务)。实验结果表明:图形位置来源提取比项目再认新/旧效应的头皮分布更广,持续时程更长;与前人相同实验范式的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位置来源提取效应的头皮分布范围较广;非目标一旧图形与目标图形新/旧效应的头皮激活程度不同。上述结果说明:图形位置来源提取比项目再认激活的大脑区域更多,这与双重加工模型的观点一致;实验范式和来源知觉的特性共同调节来源记忆新/旧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意识水平对来源信息提取的新/旧效应存在一定的影响。

不同平面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58-63

摘要:采用实验方法,分别在水平面和冠状面内对第一人称角色和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空间表征转换的角色方式对心理旋转产生显著影响,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易于第一人称角色心理旋转,即存在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并不是在特定旋转条件下才出现的,具有更大的普遍性。

面部表情识别的即时加工过程64-70

摘要:采用眼动记录技术探讨面部表情识别的即时加工过程。基本的面部表情可以分为三种性质:正性、中性和负性,实验一探讨大学生对这三种面部表情识别即时加工过程的基本模式;实验二采用遮蔽技术探讨面部不同部位信息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1)被试对不同性质面部表情识别的即时加工过程存在共性,其眼动轨迹呈“逆V型”;(2)被试对不同性质面部表情的识别存在显著差异,在行为指标和眼动指标上都有体现;(3)对不同部位进行遮蔽,眼动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遮蔽影响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和正确率;(4)面部表情识别对面部不同部位信息依赖程度不同,眼部信息作用更大。上述结果提示,个体对不同性质面部表情识别的即时加工过程具有共性,但在不同性质面部表情识别上的心理能量消耗不同;并且表情识别对面部不同部位信息依赖程度不同,对眼部信息依赖程度更大。

空间书写障碍的个案研究71-77

摘要:根据书写加工理论,从异形字水平、图解动作模式水平和神经动作执行水平三个方面,综合考察一例空间书写障碍儿童的认知加工特点。结果表明:(1)个案QY的异形字水平出现选择性损伤,在视觉整体特征的知觉加工上存在困难,导致自发书写的汉字难以辨识,存在严重的间架结构问题。(2)个案QY在图解动作模式水平以及神经动作执行水平上表现正常。

沉思和分心对负情绪和自传体记忆的影响78-87

摘要:探讨在诱发了抑郁、焦虑、悲伤等负性情绪后,沉思和分心对正常成人的情绪主观报告、生理变化和自传体记忆的作用。64名被试被随机分为两组,用故事和电影短片分别诱发了负性和中性(控制组)两种情绪状态。然后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进行分心和沉思的反应任务。测量四组被试的情绪主观报告、生理变化以及多种形式和性质的自传体记忆。结果表明:(1)沉思和分心对这些负情绪的调节作用不显著;(2)沉思引起更多的负性记忆,正性复合指数更小,自传体记忆的具体性更弱。结论:沉思导致更多负性记忆,维持了概括性记忆,更有可能加重已经激活的负情绪。

儿童视听觉通道现实监控的发展88-95

摘要:采用视觉图片和动画,听觉声音和词语任务,分别要求5岁(平均年龄66.5个月)、7岁(平均年龄80.8个月)和9岁(平均年龄117.2个月)共233名儿童在知觉和想象材料中作出来源判断,比较现实监控任务中视听觉通道之间和通道内部的发展差异。结果发现,在通道内部,不同实验材料对现实监控的影响不尽相同。在视觉通道内部:较小年龄儿童对图片的现实监控好于动画,较大年龄儿童对动画的现实监控好于图片;在听觉通道内部:儿童对声音的现实监控好于词。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记忆现实监控的通道差异从视觉的图片刺激优势到图片和动画优势,到视觉刺激和声音对词的优势。文章还讨论了这些发展差异的可能原因,对我们理解个体记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学前儿童对疾病的认知96-103

摘要:通过三个研究分别探查了教育条件不同的两组学前儿童能否以疾病这一生命现象为指标做出生物和非生物的本体区分;他们是否理解疾病的产生和康复不受心理意图控制;以及他们对疾病原因的认识。结果显示,3、4、5岁学前儿童在分类作业中的认知成绩随年龄逐渐提高,他们能够认识疾病不受意图控制。其对疾病原因的解释既不用意图也不用道德准则,而主要是从行为水平,表现出“朴素生物学”的认知,但其认知与成人的认知和科学的生物学概念有明显差距。教育条件影响儿童的疾病认知成绩。

特定句法提示对3~4岁儿童错误信念理解的影响104-110

摘要:通过在错误信念任务中,为儿童提供关于错误信念表征的特定句法,考察这种句法理解对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成绩是否有促进作用。124名3~4岁幼儿参加实验,每个年龄组幼儿随机分配到零级提示,一级提示和二级提示等三个句法提示条件组,并完成4个错误信念任务。结果发现,一级提示条件和二级提示条件下的错误信念理解成绩显著高于零级提示条件下的错误信念理解成绩,而一级和二级两种提示条件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句法提示对不同的错误信念任务的影响是相同的,对错误信念的预测问题和解释问题的影响模式是一致的。表明对错误信念表征的特定句法提示,有效促进了儿童的错误信念成绩,提示这种句法结构可能有助于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

儿童面对不同对象的欺骗表现及其相关的社会性特点111-117

摘要:为进一步探讨儿童欺骗行为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在研究一中,分别引入陌生的成年女性、成年男性、同龄女孩、同龄男孩等四种游戏对手,探讨159名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在面对不同对象的情况下外显欺骗行为是否发生变化?结果表明,被试性别、对手年龄和对手性别三因素之间交互作用显著,儿童更倾向于欺骗成年女性以及和自己性别不同的同伴。研究二采用儿童社会化量表进一步考察儿童欺骗行为和其它社会性特点的关联。结果表明隐蔽的动作欺骗和意志维度显著相关,外显的动作欺骗和好胜心维度显著相关,说谎和自我概念维度显著相关。

汉语儿童英语口语词汇与阅读学习的关系118-128

摘要:以120名四、五年级小学儿童为被试,探讨汉语儿童英语口语词汇与阅读学习的关系,并检验了英语语音意识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汉语儿童的英语口语词汇与阅读学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控制一般认知能力和母语口语词汇的影响后,英语口语词汇对阅读学习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英语口语词汇产生对于英语单词认读的预测作用更重要,英语口语词汇理解则对英语单词理解的预测作用更重要。(2)英语口语词汇产生既可以直接作用于英语单词认读、理解和假词拼读,也部分通过英语语音意识的中介间接作用于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词汇理解对英语单词理解也具有直接作用,并部分地通过英语语音意识的中介发挥间接作用。

对中学生的人格建构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129-134

摘要:以乔治·凯利(George Kelley)的个人建构理论为基础,采用他发明的角色建构库测验,辅以学生学习适应性测验、压力应对测验并收集学生学习成绩,考察中学生人格建构复杂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对象为从初一到高三的512名中学生。结果发现:(1)中学生人格建构复杂性与学习成绩、学习适应性和压力应对存在显著相关。人格建构复杂性高的学生,学业成绩较好,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比较强;人格建构复杂性低的学生易采取“幻想”、“逃避”等消极压力应对方式。(2)多元分析证明,在同时考虑到年级、性别、学习适应性和人格建构复杂性等因素时,人格建构复杂性对学习成绩的贡献大约为2.8%。(3)中学生人格建构复杂性通过三种途径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其一,人格建构复杂性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二,以学习适应性为中介间接影响学习成绩;其三,以消极压力应对、学习适应性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