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理论杂志 省级期刊

Theory Research

  • 23-1106/D 国内刊号
  • 1002-2589 国际刊号
  • 0.1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学理论是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9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学理论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研究、哲学研究、社会研究、经济·法学研究、党建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学理论 2017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理论杂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浅谈邓小平改革思想的代价观1-2

摘要:发展成果的获取是以代价的支付为交换的。发展代价的支付是与发展过程共生的。发展代价观是对发展与发展代价之间关系及取舍的判断。发展代价观是改革的决策标准与重要原则。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其改革思想蕴含了深刻的发展代价观。邓小平的发展代价观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从发展代价观的含义、邓小平发展代价观的内容以及方法论意义三个方面分析,对正确评价邓小平改革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谈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渊源及历史发展5-6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共享的文化意蕴和理想追求。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邓小平逐渐形成了其共同富裕的思想,清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共享的理想追求逐步实质化。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适应新的发展需要首次提出了共享发展的新发展观。这是在继承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深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十三五'期间引领中国发展的思想指南。

加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之研究7-12

摘要:在'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的号召下,本文提出加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方式。本文利用数据分析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及发展马克思主义三方面进行论证,通过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经济周期、财富集中度、失业率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中国需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目前正处于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时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从概念使用角度辨析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定位13-14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科学社会主义学科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科社概念使用中一词多义、多用的现象对学科定位造成严重干扰,不利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深刻分析科社概念的使用乱象及其起因,区分概念使用背后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对于厘清学科定位具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科社学科建设既要尊重历史又要与时俱进,坚持学科的科学性、独立性、开放性、实践性,努力提高学科的地位和声誉。

社会主义平等论15-18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平等思想以唯物史观为依据,强调人类社会实现平等的客观性;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平等实践的经验教训是由于建立平均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而导致人们共同的贫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实践的重要特征是试图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实现共同富裕的平等目标。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基本特征、社会分层、社会效应19-21

摘要:当今中国爱国主义研究的伦理-政治范式难以回答'一般民众的爱国主义状况究竟如何'等问题,而需要向实证研究的范式转型。基于2007和2012年'全国公众价值观状况调查'数据的探索性研究发现,我国受访对象总体上有较高的爱国主义水平,男性、低年龄组和单身群体更高;在阶层差异上,'小学以下'阶层、'高收入'阶层和'下层群众'的爱国主义水平偏低;爱国主义精神越强,对工作重要性、生活幸福感、人际信任、人际公正感受、政治重要性、政治兴趣、民主状况、越轨拒斥、我国尊重人权以及环保意识等越表示肯定。最后讨论了研究意义与不足。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汇聚龙江发展新动力22-23

摘要: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抗战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国革命'三大艰苦'之一,其独特的魅力一直是我们龙江发展的重要思想力量。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可以树立龙江发展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增强无私奉献意识来汇聚龙江发展力量;可以加强团结协作意识来促进龙江经济发展;可以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来探索龙江发展的新道路。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可以统一思想、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加快推进龙江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的步伐。

跨界流域治理中地方府际协作机制研究——以菇溪河为例24-26

摘要:'五水共治'以来,浙江省整体的水生态得到很大改善,在水污染治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实看来,这一治理方式过度重视地方水权,忽略了水域的整体性,这种治理模式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治理中存在的地方区域性与流域整体性的冲突,流域治理很难协调统一。河长制虽然能够职责到人,但对于跨区域流域却很难奏效。因此加强地方在跨界流域治理中的府际协作,构建有效的协作机制、完善公众参与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跨界流域治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以菇溪河为例探究了一河分两区的治理,为解决跨流域治理中政府间尴尬局面以及治理难以推进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建立以'共赢'为核心的沟通协作机制;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设置有法律依据的管理机构和职责授予;完善公众参与治理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

突破地方小镇“特色”发展瓶颈27-28

摘要:特色小镇发展得好,需要在实践中创造特色的吸引力;特色小镇应该想方设法集聚发展要素,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突破发展'瓶颈',创'特色',应强化政策支持服务,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大现代农业园区的品牌宣传力度,招引大型龙头企业;强化园区的政、产、学、研合作,有效促进成果转化;密切园区企业与合作社、科技小农场的关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科学培育特色小镇的几点思考29-30

摘要:在国家政策与浙江成功经验的双重推动下,各地培育特色小镇的激情高涨,笔者认为在难得的发展机遇下,更要保持清醒头脑,深入研究各项政策,把准各地实情,找准培育的关键点,从而真正利用这个难得的契机,创新的平台,实现城乡新一轮发展。

学理论杂志马克思主义研究
时空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地位和作用31-32

摘要:马克思主义时空观是绝对客观实在性和相对可变性、绝对无限性和相对有限性的辩证统一。它既作为世界观,也作为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时空观并不被置于一个突出的位置,甚至有一些被'弱化'。站在整体性角度看,时空观是厘定基本原理的'一把钥匙',是贯通基本原理的'一枚指针',是正确运用和发展基本原理的'一剂良药'。

马克思的自由学说与人的自我实现33-34

摘要:马克思的自由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自我实现'思想。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本质特性是自我实现的基本点;摆脱'人的依赖性'和'物的依赖性'而过渡到人的'个性自由充分发展'阶段是自我实现的根本要求;人的自觉劳动和创造性实践是人丰富自我实现自我的内在需要;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局限性而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自我实现的理想社会形态与强大力量保障。

马克思财富观的理论渊源及其当代意义35-36

摘要:马克思最早开始研究财富体现在其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的主要论述着眼于古典经济学用经济学话语展现出来的蕴含深刻哲学创建的财富生产的劳动价值理论,最重要的在于它揭示出财富的劳动本质。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下的技术运用分析37-38

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思想的直接来源就是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理论,并在其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他们着重分析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作用,强调技术所承载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性质是研究技术及其运用的关键。

国内实践观研究述评39-41

摘要:实践的观点是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观是以中国共产党人多年的革命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经验总结而来的,研究实践观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实践观的思想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在当今来深化实践观,探索实践观深层次的哲学意蕴,对于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实践观的研究不能全面否定或者肯定,而是要正确认识,才能发挥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的能动作用,最终有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民主思想研究42-43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始逐渐实施民主化的政治建设,这与同志以人民为根本,执政为民的指导方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我国人口众多,无论是在政治建设还是在民主建设等方面,党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严谨的执政态度。在时期,我国大力提倡民主政治的发展,时至今日,的这一指导思想仍然对推动我国政治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论延安时期的传统文化观44-46

摘要:探究的传统文化观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一把钥匙,对于做好当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延安时期,坚持传统文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原则;此外,一方面采取了对文化作基本功能划分的方法;另一方面采取了对文化进行内容和形式分析的方法。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综述47-48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议题被提到国家层面加以重视。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也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很多学者将研究视野集中于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国家治理要坚持人民当家做主,体现人文关怀;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国家治理的前提;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国家治理的根本原则;公共服务职能是未来社会中最重要的国家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