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杂志社
分享到:

学理论杂志

《学理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党建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 主管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2-2589
  • 国内刊号:23-1106/D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320
  • 创刊时间:195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15
  • 综合影响因子:0.043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学理论 2014年第2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理论杂志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态民生: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视角

摘要:生态问题是当前民生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把生态与民生相结合成为研究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热点问题。生态民生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提供了崭新视角,它不仅规定了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方向,而且赋予了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内容,更为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战问题分析--“形势与政策”课堂视域下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堂是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在“形势与政策”课堂视域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问题的分析,既是“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学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运用统战工作方法策略,解决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问题,对学校统战工作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建设将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3-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从本质上讲,这一问题就是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从而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践行。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本质上讲属于交往行为。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成为共同的社会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的标志。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须通过平等主体之间的对话来实现。
5-6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例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丰厚滋养和突出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明确其教育的重要性、抓住其教育的关键点、提升其育人的实效性。
7-8

残疾人应该有自己的追求与梦想--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点体会

摘要:随着形势发展,社会进步,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又会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面对现实,残疾人应该有自己的追求与梦想。个人梦想和祖国梦想的统一,人生才有意义。残疾人要“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消除前进道路上的“天命论”、“悲观论”、“直径论”的误区,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志存高远,勤勉好学,勇于攀登,用实干圆梦,以行动表明残疾人生同样能精彩。“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一个彻底的“有心人”,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9-10

90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山东协和学院的问卷调查

摘要:90后大学生由于社会、学校及家庭各方面的影响,诚信现状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通过调查发现,部分90后大学生诚信现状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学习诚信缺失,如考试舞弊,论文、作业抄袭;二是生活诚信缺失,表现在言而无信,与人交往不诚实、情感交流掺假、网络交往缺乏信任感;三是经济诚信缺失,表现在恶意欠费,频繁更换号码;弄虚作假,骗取特困生补助;故意拖欠学费及国家助学贷款;四是就业诚信缺失———弄虚作假。
11-12
学理论杂志政治·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道路中的价值功能

摘要:中国道路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大众坚定走中国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提,这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民大众,并在人民大众的中国道路实践中,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认知、方法指引、实践指导价值功能。
13-15

浅析高技术局部战争情报保障工作

摘要:战争成败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综合国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导人的决心意志、指挥员的指挥艺术、部队的战备水平、军人的作战经验等等,但隐藏在其中的、各国严格保密的情报工作作用可谓居功至伟。局部战争中,各国用最新的科技武装情报工作,使战场单向透明度大大增加,为赢得战争奠定基础。
16-17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儒家与巴哈伊教的相关和谐思想解读

摘要: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中国文化之精髓和人文精神的核心。巴哈伊教主张废除种族、宗教、民族和政治等偏见,实现“地球乃一国,万众皆其民”的天下大同思想与儒家的“和而不同”思想对构建当代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要实现世界和平及全人类团结,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这种“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和谐观。
18-19

《爱弥儿》中的“自爱心”与“怜悯心”

摘要:“自爱心”与“怜悯心”是《爱弥儿》中很重要的概念,其揭示了卢梭“道德”概念的基础、“公意”概念的内涵,并且卢梭由此发展出与之前的现代政治思想有本质不同的个体权利的政治哲学。这两个概念首先在《论不平等》中出现,而后在《爱弥儿》中构成了一条潜在的发展线索。从考察“自爱心”与“怜悯心”这两个概念出发,勾勒卢梭的核心思想与内在矛盾。
20-21

道德及其现代遭遇

摘要:在中国语境中,得到道乃道德。道德律是无条件的绝对命令,它超出理性所能涵盖的范围。在现代社会由于人的理性主义的生存方式,道德遗失了。但是,道德之于人具有重要意义,是人之为人的最后标志,是人无法完全抛弃的。道德与理性的对立对应人的存在的二重化,即人不断在精神存在和肉体存在之间撕扯。对立加深道德的遗失,而道德回归的希望仍然存在。
22-23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孝文化建构与传承

摘要:孝,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观念是人类社会有关于伦理关系和道德意识最早的一种自觉,贯穿在整个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的几千年的历史之中,并且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但是到了近代以后却也不可避免地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它的危机与困境。因此,提出笔者个人想法如下:强调责任与权利,权利与义务对等,从“孝”与“慈”的双向性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孝文化体系;强调孝的延伸性,构建出平等、博爱的现代孝文化;强调孝与法治的统一性,构建出与现代法治相适应的现代孝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养老机制的建构。
24-25
学理论杂志社会研究

贵州省灾害移民问题研究

摘要:对贵州省灾害移民的现状进行调研,整理贵州灾害的种类,归纳贵州省灾害移民概况,得出贵州灾害移民工作中的困难因素有:生态环境严峻、灾害频发;移民资金匮乏;缺乏合格的安置点;政府协调工作存在缺陷。
26-28

影响县乡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观念与行为探析

摘要:从宏观上考察,事业单位整体改革是政府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各项改革不能到位,政府机构的进一步改革必然受阻。但是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而改革征程上很多的观念和行为成为影响改革进程的重要障碍。
29-30

河北省城市夜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河北省夜经济发展无论对京津冀区域经济还是地方城市文化建设都有重要价值。河北省发展夜经济以石家庄为重点逐步向秦皇岛、邯郸、唐山、保定、承德市发展,夜市是夜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河北省夜市成绩斐然,涉及形式和领域不断扩展,基本实现从规模和质量的同时进步,而同时也表现出其经济发展的特征和本身存在的问题,经营者和管理者乃至研究者关注得出对策如下: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基本配置,延长相关公交路线运营时间,便于市民出行;合理规划选址夜市,既要在居民接受范围内,步行可达,又不能离居住区太近,加强环卫工作和环保宣传;河北省政府及地方政府领导下的税务部门、工商部门、环卫部门、治安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政策扶持,改善投资环境和资源供给。
31-32

新形势下小城镇建设的思考--以宁德市为例

摘要:宁德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从起步实施到目前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取得了诸多成就与发展经验。但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其中有些问题已严重制约小城镇发展。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反思,采取相应的对策如下:积极推进人口向城镇集聚进程;紧密结合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加快产业分工,促进产业聚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33-34

县域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的创新路径--生态文明视角下

摘要:近年来,资源约束、环境约束、生态恶化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目标和任务。然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作为县级政府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和协调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桥梁和纽带,其机制上的障碍与弊端日益凸显,这就使综合决策的实施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为此,需要依据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不断优化决策的形成机制,规范决策的执行机制,完善决策的监督机制,从而促进我国县域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有效实施,推动县域宏观环境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
35-37

关于建设新疆互联网舆情监测体系的几点思考

摘要:互联网舆情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战场,网络舆情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当前新疆社会稳定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新疆网络舆情工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舆情工作体系和制度已经迫在眉睫。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如下:建立畅通的数据流通制度和途径;培养互联网舆情监测师;建立第三方的舆情监测机构;与全国权威互联网舆情监测机构建立联系。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