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杂志社
分享到:

学理论杂志

《学理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党建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 主管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2-2589
  • 国内刊号:23-1106/D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320
  • 创刊时间:195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15
  • 综合影响因子:0.043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学理论 2014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理论杂志政治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意义研究--以运动为视角

摘要:运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进程,对我们切实把握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逐步走向成熟的探索与学习过程,及时统一全党思想和智慧,进一步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摘要:由于近代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的现代化呈现与世界现代化不一样的形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的重要理论思想之一,的思想变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重要影响。同志一直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实际和中国历史之中,毕生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在不同阶段遇到的特殊问题。对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革命、中国建设思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得出了两大启示:中国社会发展建设理论体系应随着国情的变化而变化;须用全球化的视野看待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
3-4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贡献

摘要:作为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他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和通俗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5-6

论不平衡发展与平衡发展的辩证关系--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为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不平衡发展观、相对平衡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演变。这些变化和调整,对不同历史时期条件下中国的东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空间布局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三十五年来,区域经济问题的关键一直是围绕着对事物运动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关系,怎样把它具体运用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中。最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其深刻的逻辑规律,是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的历史必然。
9-10

治理视角下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摘要:“治理”理论强调的治理主体多元性、合作互动性与服务型政府要求在建立有限政府、注重社会力量的培养等方面在价值追求上有契合点。从治理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服务型政府内涵和特征的界定,探讨现阶段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如下:要保证政府在整个治理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促使公民社会的壮大,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打好基础;促进信息透明,加强法制建设,为政府与社会力量共治创造条件。
11-12

政府跳出“维稳怪圈”的新思路

摘要:由于现有维稳思路和模式的内在缺陷,使各地陷入一个“越维越不稳”的怪圈。要走出现实的维稳窘境,政府既要懂得“洋为中用”,又要善于“古为今用”,重构标本兼治的维稳模式。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社会治理理念相结合,系统提出了明道为本、抱法为上、取势为要、优术为用的维稳新思路。
13-14

关于政府间事权划分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政府间事权划分,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也是财政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正视的一个理论与现实问题。由于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轨时期,加之特殊的行政构架,政府间事权划分存在一定问题。完善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的法律体系;理顺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精简财政层级,理顺政府间关系是相应的对策建议。
15-16

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及对策

摘要: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一直把做好群众工作当作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展,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给群众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特点。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对策:牢固树立群众观,努力实现好群众利益;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夯实群众基础;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建立健全的党群互动机制,强化群众工作保障。
17-18

中美贸易摩擦历史回顾、原因分析及解决政策

摘要:自1980年第一起贸易摩擦开始,两国贸易摩擦呈现出形式多样、手段多样、范围广泛、频率加快的特点,两国意识形态、战略目标、国家利益的不同,让贸易摩擦具有了政治色彩。解决贸易摩擦,中国要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竞争优势,注重“中国创造”;政府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实现利益最大化。
19-20

日本行政文化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启示

摘要:日本与中国同属东方民族,通过对日本行政变革中的文化渊源及文化生存的特质进行研究,借鉴其有益的现实经验,分析我国行政文化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道路。应做到尊重并发扬传统行政文化;健全制度文化的约束机制;建立新闻舆论监督机制;从日本行政文化价值要素中取得精华。
21-22
学理论杂志哲学研究

“道法自然”与不言之教--中国道家美学思想的理论启示与现实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在“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不言之教”的文化教育理念,同儒墨所谓的言语教化、礼仪教化等思想有诸多不同,其最大差异为突破了“言语是非”之争,偏向于佛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思想。“不言之教”不等于“不可学”、“不可教”,而是遵循人性的自然之法,实现其教育的无为而无所不为。“不言之教”在中国传统显学教育方式之外展现了深刻的教育启迪与实践意义。
23-25

浅论孔子以“仁”为本的仁道思想

摘要:“仁”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中,也是孔子儒学之中最高的道。而这一体现又内在于人的生命历程之中,人生意义的实现使得仁道思想得到彻底的彰显。在最一般意义上孔子所讲的仁道实际上也就是教人向善、择善而止于至善,从这个层面讲孔子所说的仁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但仁毕竟又具有超越性,是凡人所难以企及的。因此,孔子的仁道思想也长期激励着士人为之终生奋斗。
26-27

二程的佛道思想

摘要:中国文化的历史是儒佛道三家共同构成的。宋明理学是在与佛道两家思想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中崛起的。作为理学奠基人的二程兄弟一方面对佛道两家的思想有一些借鉴,另一方面又坚定地站在儒家立场上与释老展开针锋相对的理论斗争,期望以此中兴儒学,重新树立起儒学的思想统治地位。
28-29

论顾宪成对王阳明心学知行观的批判和发展

摘要: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说是传统理学知行观认识的最高峰。顾宪成在批判知行合一说的过程中提出了“行在知前”的新知行观,“反之于实”是其核心命题,集中反映了顾宪成对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观的批判和对实践行为的提倡。
30-31

科技发展与人类存在的关系探究

摘要:科技进步不仅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正在改变着人类自身。高新技术是把双刃剑,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蕴含着毁灭人类的力量。寻求科技发展与人类存在的正确关系,首先应将人类置于宏大的宇宙背景之中,辨明人类在宇宙发展过程中的位置,深入认识人的本质,从而改变人类对待宇宙万物及自身的态度。这种改变将自然地促成人类与自身创造物之间的良性互动。
32-33

自由意志的演变及反思

摘要:斯宾诺莎、康德、尼采、萨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对自由意志的不同观点反映了不同时代人类的生存境遇及其对与世界关系的反思。生与死的不可把握在另一层面上反映了自由意志的限制性。自由意志的控制点经历了由外部控制逐渐移向内部控制,由行为控制逐渐移向意识控制的过程。自由意志的限制性并未导致悲观主义,哲学家往往从道德和理智的层面去超越必然性。
34-35

反对迷信与邪教促进社会和谐

摘要:宗教与迷信和邪教在理论和具体表现上是有区别的,认清迷信与邪教的真正面目,进而在宗教问题上祛魅,使民众更好地认识宗教的特点以及真正的宗教与迷信、邪教以及伪宗教的区别,减少民族矛盾及因民众对宗教的无知而导致的伪宗教狂热,为宗教的正常发展以及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36-37
学理论杂志社会研究

城市居民与家人及朋友密切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家庭与社会关系的有序维持是一个人对生活环境的最基本的要求。以2003年中国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了中国城市居民与其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工作情况包括年收入、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生活情况包括社会经济地位,对自己生活的评价;自我评价包括自我生活感觉和对陌生人的信任程度这些方面对居民与其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均有显著性的影响。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