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杂志社
分享到:

学理论杂志

《学理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党建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 主管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2-2589
  • 国内刊号:23-1106/D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320
  • 创刊时间:195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15
  • 综合影响因子:0.043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学理论 2012年第2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理论杂志哲学研究

马克思的实践生态观

摘要:作为人类自由、自觉活动的实践一直被深生态学者狭隘地理解为对自然的单方面的改造和控制,而无论从实践概念本身还是其现实历史性上来说,实践都不是生态问题的诱因。文章分析马克思的实践观中的生态意蕴,进而阐明,人类与自然是实践基础上现实的、历史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互动中的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体关系,同时,生态问题解决的策略中,实践仍然是根本的方式和载体。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简述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是20世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西方社会思潮之一,也是一种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倾向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其发展经历了形成、鼎盛和转型三个阶段,并形成了众多流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历史理论、历史辩证法、意识形态和异化等多方面的研究都有所贡献。
3-4

理论与实践关系认识的再深化

摘要:文章运用概念辨析方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视角和哲学脉络,以及从哲学学理上辨析理论与实践、实践与实际、联系与结合的关系及差异。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结合上,特别指出了中国当前迫切需要“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现实意义。
5-7

的学习观及其时代价值

摘要:在革命和建设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同志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学习观。的学习观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8-9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民卫生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事业极其落后的状况,提出了一系列人民卫生思想,不仅指导了当时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当前中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
10-11

浅析卢卡奇总体性思想对物化的克服

摘要: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提出了物化和总体性两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其非常大的一个缺陷就是造成主客二分,使无产阶级被物化,从而失去了自己的阶级意识。因此,卢卡奇认为,人们必须运用主客体相互作用、二者统一的总体性辩证方法来克服物化这一现象,希望通过总体性唤醒无产阶级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和热情,从而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12-13

宗教学教学实习基地意义探讨

摘要:满足宗教学这门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必须结合的需求,可以通过对现实宗教持续地、连贯地跟踪研究实现,其最有效的方式则是设立宗教学教学实习基地。国内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设立宗教学教学实习基地的重要性并开始付诸行动。设立宗教学教学实习基地的重要意义如下。首先,对完善我国宗教学学科有重要意义。其次,这使学生对宗教的研究更直观、更真实。这对教学实习基地自身的发展十分有利。设立宗教学教学实习基地,对高校和宗教活动场所、宗教管理部门来说,具有“双赢”的意义。
14-15

情绪调节的成熟领域

摘要:心理学者对情绪调节的兴趣由来已久,然而在20世纪最近的十年间,这个领域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独立领域仅仅刚刚出现。自出现以后,这个领域以指数的形式迅速发展,并且逐步成熟。这种成熟给情绪调节领域带来了一个转变,不同的问题受到关注,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不同的挑战迫在眉睫。
16-17
学理论杂志政治研究

中国公民社会参与政策过程的消极影响

摘要:中国的公民社会可以界定为民间组织和公共舆论两个层面。中国公民社会参与政策过程具有必然性。中国公民社会参与政策过程的消极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加大达成政策共识的难度,增加社会冲突;使政策偏向于强势群体,损害弱势群体和普通大众的利益;增加政策过程中的矛盾冲突,降低政策过程的效率;损害政策的科学性,增加政策过程的非理性因素。
18-20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评价标准研究综述

摘要:历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政治制度褒贬不一,在判断与评价中国政治制度上有很大的分歧与反差。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标准”问题,过去,人们更愿意用西方政治学标准来衡量我国政治制度,如今学者们渐渐开始探索一条正确评价我国政治制度的道路,不仅包括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也开始重新审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有优势及特点,文章试着去梳理学者们如何正确评价我国政治制度,其标准如何,理清这些标准对于我们继续研究“政治制度评价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21-22

两岸和平发展新形势下的台湾青年政治认同研究

摘要:2008年以来,两岸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人员往来愈加频繁,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为了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尤其是台湾青年的方针,在建构主义理论对认同问题的分析基础上,对台湾青年的政治认同进行探讨,提出认可“双重认同”的观点,以期最终建构起两岸命运共同体。
23-25

浅析“新自由主义”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全球范围内所谓的超越国界、超越社会制度、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整合也随之而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异常活跃,各种思潮发生着面对面的交锋。“新自由主义”思潮就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异常活跃且具有很大诱惑力和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西方社会思潮,科学而理性地回应这一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有助于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维护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
26-28

中韩苏岩礁之争及解决措施

摘要:中韩苏岩礁(离於岛)之争不是两国领土纠纷问题,而是中韩两国因海洋专属经济区重叠后划分而引发的界限争端问题。中韩双方都需从战略的高度与长远的角度、从中韩关系的长远健康发展出发,依照相关国际法的规定以及现实状况公平合理和平地解决。这就需要中韩双方共同的努力。
29-30

美国孤立主义战略及其战略下的“有所作为”

摘要:孤立主义战略是美国外交政策中执行时间最长的大战略。除了短暂的几次例外,从1789年至珍珠港事件、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时间内一直主导着美国的外交政策。孤立主义战略下的美国不是“闭关锁国”,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愿轻易卷入欧洲强国的纷争。在孤立主义战略的主导下,美国“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增加国家实力,扩张“势力范围”,朝着世界强国迈进。
31-33

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外交的消极影响

摘要:2009年,在中国不断崛起而美国相对衰微的背景之下,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基于现实层面分析,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外交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外部战略空间被压缩、经济命脉被威胁、外交资源被占用。
34-35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中的苏联和中国

摘要:1958年爆发的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是中共领导人面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在外交上的应对策略。由于提出新的外交战略和理论,使得中国在外交中表现得越来越激进,也导致了中苏双方在外交政策和理论上出现了矛盾。“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使得苏联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局面,也为中苏同盟的顺利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阴影,使得中国和苏联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不断扩大。所以“第二次台海危机”成为影响中苏关系的一个标志,对中苏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36-37

萧劲光与海军建设的“三个桩子”

摘要:在创建人民海军的过程中,萧劲光十分重视海军的基础建设。他提出了要打牢组织基础、思想政治基础和技术基础这“三根桩子”的思想,解决了海军创建之初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在海军建设初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38-39

网络反腐制度创新的理论廓清——以体制、法制和机制为视角

摘要:网络反腐是近年来我国反腐败领域的新鲜事物,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尚不深入;况且,学术界对网络反腐的功能及其运用褒贬不一,存在理论分歧。现有研究成果聚焦于网络反腐的法制建设和网络反腐的过程规制等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从发展程度来看,当前我国网络反腐主要通过制度创新进行反腐。为此,从体制、法制和机制“三维一体”的制度结构视角,在对网络反腐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廓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体制、法制和机制三个维度提出了当前我国网络反腐制度创新的理论构想。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