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杂志社
分享到:

学理论杂志

《学理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党建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 主管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2-2589
  • 国内刊号:23-1106/D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320
  • 创刊时间:195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15
  • 综合影响因子:0.043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学理论 2010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理论杂志政治研究

马克思分工与个性理论的生态意蕴

摘要:在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综述与综合性研究过程中,也需要通过马克思的具体理论观点和方法来挖掘和丰富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从马克思的分工与个性理论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发挥分工共同目标性的强大凝聚作用,打破分工壁垒,实现生态化分工体系与个性化劳动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1-2

弘扬大庆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人王进喜等一大批英雄人物的理想、信念、情感和意志在广大职工中扩展而形成的群体意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为油拼搏、无私奉献,并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体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研究如何进一步弘扬大庆精神,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4

理性认识金融危机下我国中间阶层的作用

摘要: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中国承受着巨大压力,一部分人认为,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中间阶层能够以其强劲的消费拉动中国经济,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文章认为,在金融危机下,这不是一种理性的对待中间阶的态度,并从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感三个角度,分析了在当前环境下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随后,从不能正视中间阶层的现状,忽略中国社会发展的实情以及对中间阶层理解的偏差性等方面分析了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5-6

试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摘要: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为主要内容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文简称五项原则)的提出,缓解了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之间的紧张局面,化解了当时外交僵局,并逐渐得到各国广泛认同,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本文试图对五项原则的思想来源、历史背景和意义作一定阐述,探讨它拥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
7-8
学理论杂志新农村建设

培养良好的乡风文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摘要:培养良好的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必要条件。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指导协调作用,同时,积极采用奖惩结合的手段,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乡风文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1-12

黑龙江省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模式

摘要:根据国外以及国内发达地区的农村信息化发展所采取的战略,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黑龙江省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应构建多元化协同发展战略模式,即采取全面推进与局部突破相结合、农垦地方区域信息化无缝对接、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多元化发展、跨越式发展战略。
13-16

农村文化产业的金融介入与金融支持体系构建

摘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无疑需要金融的强有力支持。然而,因农村文化产业的内在原因和金融部门遭遇资金支持的高风险制约,使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差钱”和贷款难等问题。为打破农村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困境,应从化解农村文化产业内生性风险、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构建金融支持体系等方面着力。
17-18

农村文化安全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经济繁荣,更需要文化进步。维护农村文化安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固本之举,关系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发展。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安全建设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农村基层干部文化安全意识淡薄、西方霸权文化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等。文章建议从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基层党组织文化安全意识、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和规范文化安全立法来提高农村文化安全。
19-20

“农民工返乡”的辩证思考

摘要:我国近来出现了部分农民工返乡的情况。农民工返乡产生了农村就业、稳定压力加大等负面效应;但更有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等积极作用。正确对待农民工返乡,应充分认识其积极作用,抓住城乡统筹发展机遇,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1-22

河南省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研究

摘要:为了加快河南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机制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土地供需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土地市场竞争机制是我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构成的三个要素。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机制需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保护耕地、公平、公开、公正等原则。明晰农地流转的产权关系、规范农地流转行为、推行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是构建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基本路径。
23-24

新农村建设与人才为本之辨正

摘要: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社会的健康发展?真正有效地实现城乡的良性互动?只有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以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带动返乡农民工就业,新农村不仅能成为人才成长的土壤,而且其建设才会有内生推手,从而实现文化实践与政治实践的统一,实现农村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25-26

青年农民工职业适应性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河南省××市的258名青年农民工的调查研究,揭示青年农民工的职业能力适应状况、职业人际适应状况和职业心理适应状况,并依这三方面的综合水平考察青年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尝试对提高青年农民工职业适应性的对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27-28
学理论杂志党建研究

政党执政权力的产生和实现——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视角

摘要:政党执政是指政党通过一定方式进入国家体系并通过国家体系实现政党意志的政治行为,所反映的是政党外部的政治关系及其运作;在法治条件下,执政党要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行使执政权力;政党执政权力来源于社会,是社会权力的一种实践形式;政党是国家与社会的桥梁,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状况与政党执政权力的实现有密切关系。非政府组织的蓬勃发展给国家与社会关系带来的新变化,向政党执政权力的职能定位和实现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29-30

现阶段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难点与亮点——关于上海国有服务性企业基层党建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在国有企业开展工作的阵地,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重心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国有服务性企业基层党建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国有服务性企业基层党建工作难点、亮点,认为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员工思想诉求的多元化、党员队伍的素质问题、基层组织自身的原因等给国企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提出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紧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并重,以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31-33

以构建和谐党组织为目标全面推进高校院系党组织建设

摘要: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院系党组织应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实际,以构建和谐党组织为目标,以抓好班子建设、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健全民主集中制和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和谐文化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制度和阵地建设,把自身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战斗堡垒。
34-35

当前农村党员大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新时期的农村党员不但要懂得去解决群众之间的纠纷矛盾,自身还要具备一技之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日前,武宣农村党员绝大部分的文化程度还是偏低,而且有的长期身处山村里,对外界的新信息、新技术缺乏了解,难以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自2006年以来,武宣县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寻求培养造就一支党性强、作风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较强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6-37

浅议党员干部学习自觉性的增强

摘要: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势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和紧迫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正确研判形势、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
38-39

改进党校干部培训工作 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摘要: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主渠道地位和作用,抓好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积极推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和把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律,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