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杂志社
分享到:

学理论杂志

《学理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党建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 主管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2-2589
  • 国内刊号:23-1106/D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320
  • 创刊时间:195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15
  • 综合影响因子:0.043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学理论 2010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理论杂志政治研究

1957年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摘要:1957年的政治文明建设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又遭受了重大的挫折,因此,其影响也体现为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当今的政治文明建设在总结历史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民主制度建设和依法治国。
1-2

中国多边外交理论与实践

摘要: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至今,中国的多边外交实践不断拓展,多边外交理论也不断深化。本文通过对比了几代领导人的多边外交思想,以角色变迁为线索分析了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三个历史阶段。中国多边外交具有一条前后相继的核心线索,同时又处在不断创新的动态发展之中。坚持开展多边外交将有助于最终建构起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推进和平发展战略,实现中国和世界的双赢。
3-4

中共七大对群众工作的总结与反思

摘要:中共七大制定了夺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全党的奋斗指明了方向。在这次大会上对群众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总结了以往统一战线中的教训,同时对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进行了部署,具体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沦陷区和解放区不同的斗争任务。
5-5

试论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及时地总结了中国革命和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适时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这一理论从提出到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政局的变动,随着历史的前进,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起草,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发展的标志,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出台,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成熟的标志。
6-6

邓小平处置群体性事件思想方法的当代启示

摘要: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立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需要,妥善解决了改革初期因利益关系调整和思想观念转变所造成的学生请愿游行、群众械斗、聚众冲击党政机关等群体性事件。提出了防止简单问题复杂化、防止局部矛盾扩大化、防止内部矛盾社会化等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正确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方法,对现阶段武警部队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能使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7-7

论新形势下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既要完成生产任务,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培养“四有”职工队伍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为完成这两项基本任务,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教育人,启发人,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活力。
8-9

新时期西北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简析

摘要: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西北民族问题的新发展、新变化,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平等,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和新的内涵。因此,新时期的民族团结需要新的目标与任务,真正落实“三个离不开”思想,让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的思想观念扎根于西北各族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让各族人民像维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西北地区的民族团结。
10-11

关于公共政策损益补偿机制的思考

摘要:在利益多样化的今天,每项公共政策都难以囊括所有人的利益诉求。公共政策的实施在惠及大多数人的同时可能会使一小部分人利益受损。公共政策损益补偿机制就是为弥补这部分利益受损主体而进行的制度设计,但目前我国公共政策损益补偿机制还不完善,功能还没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几点对策。
12-13

各级政府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驱动力缺失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成功的关键原因是各级政府的驱动力缺失。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各级政府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驱动力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深化改革,增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府驱动力的建议措施。
14-15

再论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

摘要: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不仅引起了世人对社会主义的极大关注,而且其对社会主义的盛誉、解释、反对和过渡的构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
16-17

苏联新经济政策对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启示

摘要:苏联新经济政策是结合本国国情,从农村入手进行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政策。以史为鉴,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从实际出发,改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8-20
学理论杂志哲学研究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与重构

摘要: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伦理学从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角度对以往西方社会所坚持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行反思与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现代生态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制度、技术、文化等层面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新的批判与重构,进而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变革方向。
21-23

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功利与道义的统一

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因此功利主义一直在实践领域占主导地位;而道义则是人类理性升华的一种高尚情操,历来为人类所崇尚。生态伦理学是倡导自然和谐共进的伦理学思想,必须从现实中的功利与理想中的道义中找到平衡,才能在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各个国家找到支持者,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途径。
24-25

对《共产党宣言》实践观的深刻把握——《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之一

摘要:《共产党宣言》(下称《宣言》)丰富的哲学内涵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对我国的革命、改革和建设影响深远。文章从《宣言》所包含的唯物论思想层面出发,对《宣言》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我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与探讨。
26-28

列宁早期世界历史思想浅探

摘要:在早期和民粹派的论战中,列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批判了民粹派狭隘的民族历史视野,指出东方社会应该在借助西方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上层建筑的能动性,以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主动参与创造世界历史。
29-30

遵循社会基本矛盾规律促进社会科学发展

摘要:社会基本矛盾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重要的原理,它是我们制定各项方针、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准确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32

道德规范表现形式的历史演进

摘要:道德规范的产生和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决定的。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具有历史性和继承性。在人类漫长的道德生活中,道德规范曾有过形态各异的表现形式,大体可以概括为图腾、禁忌、礼仪、风俗、箴言、准则、义务、责任等几种主要的表现形武。道德规范表现形式的历史演进,是一个由蒙昧到理性、由自发到自觉、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33-34

柏拉图理念论对传统日常生活批判的启示

摘要:传统日常生活批判以追求“善”为根本。批判传统日常生活的途径选择因此应围绕“善的理念”而展开。在柏拉图“善的理念”视域下进行“人性预设”反思以及“思维方式”选择,可以为全面拓展人为的和为人的理念、制度、实践体系提供价值旨归。因此。从现有传统日常生活批判的途径入手.探寻理念介入传统日常生活批判的必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