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理论杂志 省级期刊

Theory Research

  • 23-1106/D 国内刊号
  • 1002-2589 国际刊号
  • 0.1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学理论是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9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学理论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研究、哲学研究、社会研究、经济·法学研究、党建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学理论 2009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理论杂志科学发展研究
应对经济危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1-1

摘要: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也造成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积极应对。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同在危机当中,我们面临的问题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面临的问题并不完全相同,西方国家面临的是流动性短缺拖累实体经济,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出口下降,导致生产萎缩、失业增加。原因主要在于国内消费不足,生产能力过剩,同时,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分配不公等问题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夯实思想基础 创新学习载体——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见实效2-4

摘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精神,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哈尔滨道外区超前思考、超前谋划、超前运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思想上夯实基础,在活动载体、活动环节、学习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不断开创学习实践活动新局面。同时,积极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通过查找和发现问题,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将学习实践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浅析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5-6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贡献,它不但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价值体系,而且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在德育教育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7-8

摘要:在德育教育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着力在更新教育观念上下功夫;要扎实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着力在定准教育目标上做文章;要灵活运用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着力在增强教育实效上见成效。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9-11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创新是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只有遵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积极创新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大力创新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努力创新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现途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才会有长足进步。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12-13

摘要:共青团工作在高校教育事业中处于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本文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阐述了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转化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提高共青团干部的素质修养,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树立共青团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构建和谐企业14-15

摘要:一、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涵 共产党的先进性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以优秀分子为成员、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所形成的具体体现在党的理想、宗旨、路线、政策之中,体现在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之中的一种精神特质,体现了顺应时代潮流,代表民心所向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人类最高的价值观念,符合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和趋势,是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根源,是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根本前提。

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需要法制保障16-17

摘要:科学发展观要求了超出市场经济主体自身利益之外的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当前我国经济利益要求迫切,观念相对落后,执法不严,GDP崇拜严重的现实情况,只有靠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靠法的强制力才能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学理论杂志哲学研究
以实践的方式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向18-19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的实践分析,不仅有助干我们从理论上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最终还是要诉诸于实践。实践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实践的方式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正确的方向,在不断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其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与时俱进中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0-21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提出的,其研究对象是个体的人,其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在加强教育方面,列宁和丰富了其内涵;在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方面,邓小平、、在实践中做出了贡献。

试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启示22-23

摘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有尺度的、劳动的异化等内容的阐述对现代生活方武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把握五个“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24-25

摘要:近年来,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方法论诉求。整体性研究强调以宏观视阈把握全局,彰显整体意识和综合思维。只有以整体性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才能最大程度发挥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整体功能。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至少应该明确和坚持五个最基本、最紧要的“结合”。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差异浅析26-27

摘要:古希腊伟大的政治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承继关系,但在国家的起源、国家的伦理基础、国家阶级构成、所有制、治国方略、政体分类等六个方面,二人的思想存在迥异之处。

关于认识方法论的研究28-29

摘要:方法是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采取的方式或手段。方法又分认识方法、工作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与后两者相比较而言,认识方法更困难、更艰巨。本文从哲学层面,结合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来分析认识方法论。着重分析认识途径与认识方法,并结合认识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形式与非理性因素,力图对认识方法论的研究内容做出一定的分析与说明。

读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兼论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演变30-31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十一章集中讲述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认为按要素分配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分配关系,马克思对这种分配制度持批判态度,但是比照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现实不难发现按要素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有其合理和必然的一面,然而正如马克思发现的一样这种分配制度也是与历史发展相统一的具有暂时性特征。

如何理解实践唯物主义是“大唯物史观”——兼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32-33

摘要:马克思以实践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新世界观,创建了大唯物史观,即:大自然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大唯物史观统摄和涵盖了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确立这一观点,才能立足当代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古典理想社会理论的继承与发展34-37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现阶段的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时期的理想社会。在中西方的政治哲学史中,理想社会都是哲学家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中国的先秦时期和同时期的古希腊作为中西方两大文明的起源,根据各自不同的经济政治条件,分别建构了不同类型的理想社会理论。将这些理论汇总、整理和比较后,汲取其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益的部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工作很有意义。

面向意义世界的价值观——浅谈价值观的丧失与重建38-39

摘要:价值作为一种关系态,可以划分为事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两大类,而这两类价值的最终指向都是作为主体的人。在价值哲学的视域中,价值观为人类创造了意义世界,但不容忽视的是,新旧体制的交替带来价值观的日渐式微,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的需要在物欲的宣泄与精神的荒芜的世界中寻找一个安定的精神家园。在现实尺度与理想尺度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开启着人于有限的存在中追求无限,赋予人生以意义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