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理论杂志 省级期刊

Theory Research

  • 23-1106/D 国内刊号
  • 1002-2589 国际刊号
  • 0.1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学理论是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9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学理论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研究、哲学研究、社会研究、经济·法学研究、党建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学理论 2009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理论杂志科学发展观
贯彻科学发展观 树立科学稳定观5-6

摘要:科学稳定观的稳定,是以人为本的稳定,是积极的、适度的、可持续的稳定。要维护科学稳定的局面,不仅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教育,而且要有一个稳定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机制。

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7-8

摘要: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是把当代环境伦理学关于自然的价值和自然的权利作为伦理基础,形成的以发展为核心.以公平与和谐为前提的现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思想。它不仅是一种新的发展观,而且是一种新的伦理观。是一种立足于解决当代人与未来人所寻求的代际和谐的伦理,是一种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是建立在一种新的生态自然观的基础之上,确立了入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互利共生的思想,它需要生态伦理道德,而生态道德则促进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的代价论思考9-10

摘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在面临一系列冲突和矛盾时所作的一种选择,任何一种选择都不会是无代价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不例外。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在代价与价值之间寻求某种均衡状态,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发展。

学理论杂志新农村建设
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推广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11-12

摘要:本文在分析利用图书馆资源推进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图书馆现有资源和设施为依托,更新观念,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城乡援助模式进行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

金融风暴下的“农民工失业潮”及对策分析13-14

摘要:金融风暴的冲击使我国农民工就业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新形势下的农民工就业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首先介绍由金融风暴引发的“农民工失业潮”,其次从加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培训、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当前促进农民工就业与发展的对策:

资源型地区农民增收的抑制因素与破解对策分析——以山西省忻州市为个案15-16

摘要: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开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钥匙。通过对资源型地区抑制农民增收的因素分析,结合资源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山西省忻州市,通过分析忻州市农民收入现状,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归纳出破解资源型地区农民增收的对策。

浅谈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趋势17-18

摘要: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从起步开始到进入初步的阶段,再到现在的初具规模,只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学者们的研究从开始时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步步深化,到现在把目光又集中在了乡村旅游与环境的保护、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问题上。本文意在对过去二十多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与发展趋势做一个基本的概述。

学理论杂志哲学研究
科技伦理应成为科技发展规范机制的核心价值诉求19-20

摘要:科技伦理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时对于社会、自然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是科学研究所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如何认识“科学无禁区”,即科学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科学研究人员对于科学研究的“后果”是否承应担责任,科技伦理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规范性约束。

论康德的道德信仰世界观21-22

摘要:人们通常认为,康德的世界观是二元论的,因为他固守自然与自由的分离。然而,对康德来说,二元论其实只是策略性或过渡性的,其最终使命是实现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康德以划分两个世界的方式论证了自由对自然的优先性,接着又通过道德信仰学说论证了自由与自然统一性,最终形成了道德信仰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不仅有助于克服二元论,而且对克服自然主义世界观的弊端具有重要意义。

萨特的存在哲学的本体论23-24

摘要:萨特是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他十分关注本体论。为了分析萨特哲学的基础及出发点,必须了解他的哲学本体论。本文从“出发点”和“存在观”两个方面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以人为本再现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25-26

摘要: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治国理念的重大突破。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审视入的历史主体性的产物,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和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认识,以及由此而内化为实践主体的理想、信念、情感和道德。但是,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例如,能否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其本质和核心;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这个“人”指的是“类”意义上的,还是指的“民”;“以人为本”是历史观还是价值观。如何理解“以人为本”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创造性地运用;

“儒、道、佛”生死观认识与比较27-28

摘要:“儒、道、佛”三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其他方面发展都起着深刻的影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儒、道、佛”三家关于生命伦理的思想各自都具有着非常丰富的理论价值。开展深入研究三家生命伦理的思想,思辨地对待中国传统的生死观,吸取精华,弃其糟柏,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才能指引我们选择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对爱情的哲学解读29-30

摘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们一直在探索它的秘密。本文肯定了爱情是一种艺术,需要学习;爱情有它发展的自然阶段,也需要维护;最后阐述了在爱情中的位置,旨在给现代人的爱情一点启发。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新认识31-32

摘要:本文从多个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内涵做了完整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在物质财富更加富足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现实意义,将它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来赢得人们的支持,并用它来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制度,提醒人们对所处的境遇的认识,进而触及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实质。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境域33-34

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一种最新理论形态,其理论旨趣在于探讨当前人与自然紧张关系以及生态危机的原因,并试图寻找克服这种紧张关系的解救方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对生态危机的性质、根源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的反生态的本质。在克服生态危机的手段、以及未来社会的前景问题上,把生态学理论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新境域的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观点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再思考35-36

摘要:哲学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提出是哲学史发展的逻辑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大的贡献。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这一问题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众多学者曾经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讨论和研究,他们的见解或多或少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通过对它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许多闪光的理论和思想,这些无疑对我们全面、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一定的启迪和帮助的

价值观念冲突探析37-38

摘要:任何一种社会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它们反映了社会多样的文化传统以及人们多样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等。在市场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大发展的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成为一个显著事实,多样的价值观念在交流和竞争中必然引发价值观念的冲突。本文主要从主体需要、主导地位、生存方式方面来探析价值观念冲突,体现它的深层意蕴。

交往:回到德育的原点——《交往德育论》一书评述39-40

摘要:交往德育是师生共处主体间意义关系情境,通过对话和理解,得以不断觉解与境界提升的道德教育活动.它是一种和灌输德育截然不同的德育理念,是对灌输德育的扬弃与超越。彭未名教授在《交往德育论》一书以交往理论为规范基础,对迄今为止的中国大学德育及德育研究中的种种人文缺失的弊端和误区做深刻的历史的和文化的评述,并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交往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