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理论杂志 省级期刊

Theory Research

  • 23-1106/D 国内刊号
  • 1002-2589 国际刊号
  • 0.1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学理论是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9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学理论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研究、哲学研究、社会研究、经济·法学研究、党建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学理论 2009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理论杂志哲学研究
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5-6

摘要: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硕果。重视传承中国优秀的哲学思想,“实事求是”观、辨证法思想、知行观及社会历史观,都体现了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从实践转向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7-8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首先,实践标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扬弃了传统和创新了实践标准;其次,改变世界的实践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而且公开声明服务于无产阶级与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基础,很好地解释了科学性与革命性何以统一于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人学价值与现实意义9-10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的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将哲学转向实践,转向现实的人,使哲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也正是以实践为基础,关注人的生命活动,从多角度、多方向揭示了人类自身存在的辩证关系,他是关于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的学说,并指导着人的生命活动,有着丰富的入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重申方法与方法整合——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诉求11-13

摘要:还原性研究方法与整体性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论,两种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各具优势,也都存在先天的缺陷。对两种研究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改变两种研究方法的二元对峙状态,从而形成研究马克恩主义的新方法一融贯论研究方法,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研究深化与拓展的方法论前提。融贯论研究方法由于实现了对还原性研究方法与整体性研究方法的扬弃与整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具有独特的方法论优势。

唯物辩证法语境下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评析14-15

摘要: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与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相比要晚两千多年,其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更让人信服。本文在唯物辩证法思想的语境下论述了老子思想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主要包括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主观源于客观的唯物法思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现实价值。

传统义利观与“八荣八耻”18-19

摘要:中国古代功利主义的“利”其实和“义”紧密相连的,他们的修身不是修利己之身追求个人的幸福,而是追求天下人的幸福。西方的功利主义的基础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道德一次次被冲击面临崩溃的边缘。我们不妨用中国文化融合西方文化,把经济建设引向健康的轨道。提出的“八荣八耻”就是对传统“义”的丰富和开掘。

他心问题论证及其本体论承诺20-21

摘要:几百年来针对他心问题,哲学家提出了多种有益的解决路径。但本文不准备对所有的论证都作一一介绍,只对J.S.密尔,维特根斯坦和斯特劳森的他心论证作扼要论述,阐发他心论证背后的本体论承诺.

对象化、异化与人的发展22-23

摘要:在马克思的新哲学思想形成的历程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异化”在《手稿》中频频出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对前人的扬弃与发展,在《手稿》中以及之后的思想中都具有重要的分量。人们往往从否定的角度看待异化以及异化劳动,而对包含于异化中的对象化以及异化对于发展的作用并没有予以必要的关注与重视,当我们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对象化、异化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化发展的哲学理念影响24-25

摘要: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专业化发展局面。本文主要针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化发展历程中哲学理念的作用和影响进行探讨分析,以期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形成和推进有所启示。

理论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6-27

摘要:当前理论心理学呈现复兴的局面。近年来,我国对理论心理学的体系有不少的研究。理论心理学有以下发展趋势:加强理论心理学与实证心理学间的融合;加强对实体理论、分支理论的整合研究;提高理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理论整合研究的走势。

由柏拉图的爱欲伦理反观爱的现代命运28-29

摘要:柏拉图的爱欲作为一种欲求,是对至善和永恒幸福的强烈渴望。凭借着美和善的吸引,爱形成一种向上的引力,使人不断超越和上升,实现对自我的回归。这种爱给了我们一种深刻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于现时代的我们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爱的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诸多启示。

学理论杂志政治研究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30-31

摘要: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且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中国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对这一理论加以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为现代化建设赢得了先决条件,然而中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工业发展,城镇化进程,这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当今,由于科学技术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要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所以,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中国国情,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4-35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理论旗帜,而经济全球化因素则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本文从全球化的视角讨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详细阐述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全球化的有力回应,从而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中的理论地位和指导意义。

矛盾与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论36-37

摘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过程。矛盾运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过程的基本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刻把握矛盾、和谐、过程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和谐的过程,就是矛盾斗争的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它是一个由矛盾推动并在矛盾的持续运动中展开的历史过程。矛盾与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的永恒话题。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38-39

摘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体现在历史和当代两个方面。它的历史价值体现在: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对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它的当代价值体现在:(1)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它是开放的体系,发展的理论;(3)它所提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代表了千百年来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仍然是指引世界.人民争取美好未来的精神旗帜;(4)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5)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武器。

系统论视角下的和谐社会40-41

摘要: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首先在阐述和谐社会的内涵基础,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和公平的层面,剖析和谐社会的系统构成。然后分析了和谐社会的系统特征。最后论述了系统论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意义,提出应基于整体性、动态性和开放性观点看待和谐社会的构建。

将公开透明进行到底——来自媒体的力量42-43

摘要:突发事件报道是衡量一个新闻媒体综合实力、组织指挥水平和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报道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形象,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在2008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5·12”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相比以前的一些灾难报道,大众传播媒介对此次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是比较成功的,信息比较客观、公开,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积极的社会影响,引起了国际、国内的极大关注。

论政治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民主44-45

摘要:民主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也是当今中国努力建设的目标。由于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建立此基础上的民主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了解这一点,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