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心理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sychological Science

  • 31-1582/B 国内刊号
  • 1671-6981 国际刊号
  • 0.9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心理科学是中国心理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心理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中短篇论文

心理科学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科学杂志基础、实验与工效
重量对元认知监控的无意识影响1026-1032

摘要:采用结构知识归因的方法,以学习判断和项目优先选择作为元认知监测和控制的指标,考察重量对元认知监控的影响是否是无意识的。被试学习粘贴在不同重量纸盒上的词对,进行学习判断(实验1)或项目选择(实验2),并报告其判断或选择的依据。结果:(1)重量影响学习判断和项目优先选择,相对于轻纸盒,被试给予重纸盒上的词对更高的JOL并优先选择重纸盒上的词对进行学习;(2)重量对学习判断的影响只发生在判断依据为猜测的情况下,重量对项目优先选择的影响只发生在判断依据为猜测和直觉的情况下。上述结果支持了元认知的具身性,并提示重量对元认知监控的影响可能是无意识的。

水平空间与情绪效价联结效应的产生机制1033-1039

摘要:采用词汇效价判断任务,考察水平空间与情绪效价联合效应的产生机制。实验1在被试双手正常放置条件下考察了词汇效价与水平空间联结效应的存在;实验2则要求被试双手交叉放置,以考察当反应手和反应键的空间信息冲突时水平空间与情感效价的关联现象;实验3则进一步考排除反应手的参与,以考察口头报告的反应方式是否对两者的联结效应产生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反应方式下均存在空间情感效价的联结,且此联结更多是反应选择极性编码的结果。

非平衡双语者Stroop效应的时间进程1040-1046

摘要:运用Stroop任务的SOA范式,考察中-英双语者干扰和易化效应的时间进程及程度,比较双语者认知控制和词汇通达的差异。结果发现,在中文条件下,干扰效应的峰值发生在SOA为-200ms时,在英文条件下,最大的干扰效应发生在SOA为-300 ms时,由此可见,干扰效应时间出现了负转换。在英文条件下,-400ms SOA引发了最大的易化效应,而中文条件下最大的易化效应发生在-300ms SOA。该研究表明,双语者没有表现出认知优势,在Stroop任务中受到了词汇通达的影响。

自发走神和有意走神及其与元认知的关系1047-1053

摘要:走神包括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两种类型,元认知对二者的影响可能不同。研究使用两维度走神量表和元认知-30量表,对国内部分高校学生的走神和元认知(元认知信念、元认知加工和认知自信判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走神可以划分为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2)失控和危险感既能预测自发走神也能预测有意走神,但认知自信只能预测自发走神,认知的自我意识只能预测有意走神。说明元认知对自发走神和有意走神的影响存在差异。

重要还是笨重?——概念表征对重量具身效应的影响1054-1060

摘要:本研究考察在“重量-重要性”和“重量-灵活性”两种情境下重量具身效应的表现,进而探讨概念表征对具身效应所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重量-重要性”情境下,被试认为重鼠标的价格显著大于轻鼠标的价格,并且更容易将重鼠标与高价值货币,轻鼠标与低价值货币建立联系,表现为经典的“重量-重要性”具身效应;而在“重量-灵活性”情境下,被试认为重鼠标的价格显著小于轻鼠标的价格,并且鼠标重量与高低价值货币之间的联系并没有明显倾向性,重量具身效应出现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重量具身效应受概念表征的显著影响,该效应的表现不仅取决于对客体重量的经验,更取决于主体如何对重量感进行认知表征。。

风险寻求中的图形表征效应1061-1067

摘要:在负性风险信息沟通中,采用文本表征与图形表征,结果发现图形表征方式更能引起风险回避行为。基于此,本研究以获益方案作为风险沟通信息,分别采用文本表征与图形表征来探索信息表征方式对风险寻求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文本表征方式中,个体决策主要受备择方案之间风险大小的影响;而图形表征方式中,个体不仅受备择方案之间风险大小的影响,而且更受备择方案之间获益大小的影响。结果说明:相对文本表征,图形表征方式更能引起决策者为了获益而冒更大的风险,从而表现出风险寻求偏好,从而证实“图形效应”在风险决策中存在普遍性,为我们风险决策信息提供依据。

情绪作为事件性前瞻记忆的附加线索:相反效价增强效应1068-1074

摘要:使用前瞻记忆双任务实验范式,同时操纵当前任务与前瞻任务包含的情绪效价以及前瞻记忆的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的情绪效价,考察双任务和两成分效价一致或相反条件对事件性前瞻记忆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情绪效价一致时相比,双任务的效价相反时前瞻记忆更能正确执行,两成分情绪效价相反时前瞻成分完成更好。这种相反效价增强前瞻记忆的效应表明情绪作为附加线索影响了事件性前瞻记忆加工过程。

中文单双字词中成分相对位置信息加工比较研究1075-1083

摘要:左右结构单字词(2R词)中的部件和双字词(2C词)中的字都是构词成分。有研究表明,在词汇判断任务中,部件的相对位置影响2R词的识别,字的相对位置却不影响2C词的识别。在其他任务中,2R词中部件的相对位置信息似乎也是可以忽视的。词是语义表征的基本单位。和启动词汇判断任务相比,启动语义归类任务可能更有利于测量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间的语义联系。我们采用启动语义归类任务对大学生进行了两项实验研究,并对同一目标词使用了三种启动刺激:和目标词所指事物同属一概念范畴的样例词(语义启动)、语义启动的逆序非词和目标词的逆序非词。结果发现,不论2R词还是2C词,三种启动刺激对被试判断目标词所指事物是否有生命性的反应有显著性影响,而且,三种启动刺激在启动效应大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意味着,在激活有无生命概念表征的时候,指具体事物的单双字词有相似性。结论是,在2R词和2C词识别的早期阶段,熟练读者对词及其构成成分语义信息的提取是同时进行的,构成成分的位置信息不重要。毕竟2R词和2C词结构成分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未来需要探究2R词和2C词成分位置信息何时得以加工。

情绪识别研究中被“冷落”的线索:躯体表情加工的特点、神经基础及加工机制1084-1090

摘要:躯体和面孔是个体情绪表达与识别的重要线索。与面部表情相比,躯体表情加工的显著特点是补偿情绪信息,感知运动与行为信息,及产生适应性行为。情绪躯体与面孔加工的神经基础可能相邻或部分重合,但也存在分离;EBA、FBA、SPL、IPL等是与躯体表情加工相关的特异性脑区。今后应系统研究面孔、躯体及语音情绪线索加工潜在的神经基础,探讨躯体情绪加工的跨文化差异,考察情绪障碍患者的躯体表情加工特点。

正强化和负强化:概念、争议与神经机制1091-1097

摘要:1975年,Michael首次正式提出应放弃“正强化”和“负强化”术语的使用,引起对“正强化和负强化是否本质上具有区别”这一问题的关注和争议。正负强化究竟本质上是否有区分、如何区分、以及区分它们的意义等问题,得到了众多行为心理学家的深入探讨。多数学者再度阐明正强化和负强化具有不同的心理机制,加以区分具有重要应用意义,主张沿用对它们的区分。最近,对正负强化神经机制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揭示它们具有截然不同的神经相关过程。我们建议,分析强化作用进行时,机体是否在环境条件作用下已经偏离了基础、正常的心理稳态,有助于规范理解强化物启动的是正还是负强化的神经过程。

心理科学杂志发展与教育
初中生积极适应的发展轨迹: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1098-1103

摘要:采用问卷法对290名初中生在初中三年间积极适应的发展状况进行四次追踪测试,利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检验个体积极适应的变化趋势,同时考察了随时间稳定变量(学校转换)和随时间变化变量(压力知觉)对积极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从初一到初三,个体积极适应的自我肯定和行事效率维度呈曲线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逐年下降;亲社会倾向呈线性上升趋势;积极应对呈线性下降趋势;2、学校转变对初中生积极适应发展的影响较小;3、压力知觉可显著抑制当时初中生的积极适应。

多媒体学习中的图文整合:同步化线索和学习者经验的作用1104-1110

摘要:多媒体学习中线索和经验可能在学习过程和效果上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控制线索与解说呈现的时间同步性,选取高、低经验大学生被试,采用SMI RED 250记录眼动,探讨同步化线索和经验对多媒体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同步线索条件下测验成绩比非同步线索更高,感知难度更低,对线索区的总注视时间、首次注视时间更长,进入线索区次数和线索区注视点个数更多;高经验者测验成绩比低经验者更好,感知难度更低,但在注视加工上二者没有差异;线索和经验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认为:同步线索更有利于图文整合,降低感知难度,促进注视加工,提高学习成绩;高经验者的经验优势表现在学习效果和主观难度感知上,而非注视加工;同步线索没有弥补低经验者的劣势。

学习方法对陌生语言字形学习的影响1111-1116

摘要:采用学习——测查的范式,以陌生视觉单词(韩字)为材料,考察了学习方法对陌生语言字形学习效果的影响。在学习阶段,材料分别以连续重复(集中学习)和间隔重复(分散学习)方式呈现6遍,在学习之后半小时、1天以及1个星期之后,分别进行再认记忆测查。结果发现,虽然随着测查间隔时间的增长,两种学习条件的成绩都显著降低,但是在三次测查中,分散学习的成绩都明显好于集中学习。这一结果说明在排除语音、语义等其他言语元素的干扰之后,以分散学习的方式学习新字形的效果好于集中学习。

样例类型与解释方式对初中生数学概率问题解决的效果1117-1122

摘要:为考察样例类型与解释方式对初中生数学概率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实验1随机选取初中生90名,比较正确样例组、正误样例组、对照组的学习效果,实验2随机选取另外90名初中生,比较有教学解释、有自我解释与无解释的正误样例组的即时与延时测试学习效果,研究发现:(1)正误样例学习效果显著好于正确样例;(2)有解释的正误样例学习效果显著好于无解释的正误样例;(3)与有教学解释的正误样例学习效果相比,有自我解释的正误样例学习效果显著且更持久。

卷入欺负行为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表征1123-1128

摘要: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纸笔测验考察了卷入欺负行为儿童和未卷入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心理表征的差异。实验1发现,直接欺负者和受欺负者在不相容任务(道德是下,不道德是上)的反应时明显快于相容任务(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间接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和未卷入者在相容任务中的反应时明显快于不相容任务。实验2发现,直接欺负者和受欺负者倾向于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下方,而把不道德词放在上方;间接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和未卷入者倾向于把道德词放在上方,把不道德词放在下方。直接欺负者和受欺负者之所以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其他三者的隐喻联结(“道德是下,不道德是上”),原因可能是他们对道德概念的认知存在偏差,并且认知方式也不符合常规。

幼儿选择性信任与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的关联:来自追踪研究的证据1129-1135

摘要:研究选取122名3到5岁幼儿,同时测量了选择性信任、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并控制了幼儿的语言能力,通过追踪研究进行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探讨了幼儿选择性信任与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幼儿的选择性信任与执行功能呈显著正相关,控制了幼儿的年龄和语言能力之后,相关仍然显著;第一年的选择性信任可以正向预测第二年的执行功能,而第一年的执行功能不能预测第二年的选择性信任;选择性信任与心理理论之间不存在纵向的相互关联。该结果为幼儿选择性信任领域的争议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支持。

4~5岁儿童对社会事件记忆的消极偏向1136-1141

摘要:消极偏向是指相对于积极或中性的刺激,消极刺激能够获得更多的注意和认知加工。本研究采用故事法通过三个实验考察4~5岁儿童对社会事件的记忆是否存在消极偏向。实验一发现幼儿对威胁行为的回忆成绩显著优于对中性行为和助人行为的回忆成绩。实验二发现幼儿对悲伤事件的回忆成绩显著优于对中性和愉快事件的回忆成绩。实验三发现幼儿对威胁行为的前瞻记忆成绩显著优于中性和助人行为的前瞻记忆成绩。研究说明无论事件是威胁性的还是非威胁性的,无论是回溯记忆还是前瞻记忆,4~5岁儿童的记忆都表现出消极偏向。

发展瀑布效应:儿童认知功能与社会适应领域的研究1142-1147

摘要:发展瀑布效应指的是在复杂的发展过程中各种交互作用或相互作用的累积结果,这种发展的累积效应导致跨越不同水平、领域、系统或者不同世代的传播效应。本文阐述了研究者利用发展瀑布效应解释儿童认知功能与社会适应领域的发展时采用的不同模型,介绍了儿童认知功能与社会适应领域的发展瀑布效应,最后对发展瀑布效应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方法与应用价值进行了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