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中短篇论文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
  • 国际刊号:1671-6981
  • 国内刊号:31-1582/B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17
  • 创刊时间:196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7
  • 综合影响因子:0.76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科学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科学杂志基础、实验与工效

短时记忆定向遗忘的负荷效应:来自ERP的证据

摘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通过一个短时记忆测试,考察记忆/遗忘线索在不同的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诱发的脑电差异。实验以字母和数字为刺激,要求被试记忆或遗忘不同数量的视觉信息。ERP结果发现:在线索呈现230~430ms的时间窗口,高负荷条件的遗忘线索比低负荷条件的遗忘线索诱发了更正的ERPs。这一结果表明,抑制机制在定向遗忘中有重要作用,抑制不同数量的信息需要不同数量的认知资源。
514-520

生命性在句子加工中作用的ERP研究

摘要:生命性广泛地渗透到人类语言系统中发挥其作用。本文主要结合最新和经典的有关生命性的ERP研究探讨了生命性信息起作用的模式和时间进程。在句子加工过程中,生命性影响论元的加工并影响题元结构的建构和解释。以往研究表明,生命性违反有时引发的是N400效应,有时引发的是P600效应,少数情况还表现出N400-P600的双相模式。生命性在句子加工中的作用还跟多种变量存在交互作用,语境、题元可逆性、论元之间的语义关系、动词类型和其固有的题元结构都可能影响生命性信息起作用的模式。文章最后进行总结和展望,并提出未来研究仍有必要继续探讨生命性信息加工的时间神经动态性及其在句子加工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529-537

单一启动单一探测中基于相关低比例的负启动效应

摘要:启动和探测刺激相同试次低比例时可出现类似负启动的抑制现象。本研究采用不同于以往研究的单一探测范式,并操纵相关项(启动与探测词语义相关)的比例及刺激集的大小研究这一抑制机制的特点。实验1在低比例时发现了显著的负启动效应。实验2在低比例时,发现小的刺激集能诱发负启动,而大的则不能。表明在单一探测范式中启动与探测相关试次的低比例确实能诱发抑制控制,该抑制控制由忽视策略所致,并受刺激集大小的影响,支持了干扰项的凸显能够诱发强抑制的观点。
543-549

工作记忆对基于颜色的注意返回抑制的影响

摘要:前人研究发现返回抑制与工作记忆间存在特异性关系,即某种特定类型的返回抑制只依赖于此种工作记忆。然而,这些研究都只考察了空间和客体返回抑制。为了验证两者间的这种特异性关系在其他类型的返回抑制中仍然存在,本研究考察了工作记忆对基于颜色的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颜色返回抑制只受颜色工作记忆任务的影响,不受形状工作记忆任务影响,这为返回抑制和工作记忆特异性关系的普适性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559-563

部分线索效应中的记忆监控

摘要:以学习时间分配为指标,考察学习者对部分线索效应的记忆监控。单次学习后(实验1),被试在两种条件下所用的学习时间没有明显差异。经过多次学习(实验2),被试在部分线索条件下使用了更多的学习时间。自控步调学习前加入回溯性任务难度判断任务(实验3),两组被试的判断值虽无显著差异,但部分线索组的自控步调学习时间显著长于自由回忆组,说明回溯性任务难度判断过程本身对于学习时间补偿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564-568

有意遗忘的脑机制

摘要:有意遗忘是指个体主动忘记无用和过时的信息,本质是记忆的主动抑制,包括定向遗忘和压抑遗忘。定向遗忘中的记忆抑制既发生在编码阶段也发生在提取阶段,脑机制研究支持编码抑制理论和提取抑制理论;压抑遗忘中的记忆抑制是通过前额-海马神经环路实现的,体现在No-think诱发前额区域的激活增强和海马的激活减弱。未来应重视定向遗忘和压抑遗忘的脑机制差异、记忆抑制和其他心理活动抑制之间的差异、创伤个体的有意遗忘研究和记忆控制神经网络的可塑性研究。
580-585
心理科学杂志发展与教育

3~6岁儿童人格发展的群组序列追踪研究

摘要:目的:运用自编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对幼儿人格进行追踪测量,探讨其年龄及性别发展特点。方法:用整群抽样法选取3~3.5岁、3.5~4岁、4~4.5岁3个年龄群组幼儿为被试,采用群组序列的追踪设计,进行为期1年半的追踪测量,结合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处理数据,探讨幼儿在3~6岁间人格的发展特点。结果:(1)幼儿的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情绪稳定性5个人格维度在3~4岁发展最快,4~5岁持续增长但发展速度放缓,到5~6岁时趋于平稳;(2)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在3岁时显著高于男孩,但在3~6岁间的增长率不存在差异,即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在幼儿阶段发展水平始终高于男孩。结论: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环境变迁促使了幼儿人格的进一步发展,5岁左右幼儿人格开始初步形成;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水平在幼儿阶段始终高于男孩。
586-593

年幼儿童的尺寸匹配误差现象

摘要:近十年来,尺寸匹配误差作为年幼儿童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尺寸误用现象逐渐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尺寸匹配误差的特点、出现频率和产生原因等方面。抑制控制的失败、神经通路的协调失败、"计划-控制"模型和"感觉-行动"模型、功能性推理偏好以及身体意识发展的不成熟等观点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尺寸匹配误差现象做出解释。未来的研究应从进一步深入探讨尺寸匹配误差与假装的区别、完善研究方法以及跨文化研究的开展几方面进行。
600-604

遵守规范的动机对儿童过度模仿的影响

摘要:模仿非任务相关动作的行为被称为过度模仿。研究以94名4~6岁儿童为被试,通过操纵无关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儿童遵守规范的动机对过度模仿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遵守规范导致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时,儿童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过度模仿;而当遵守规范与得到结果不冲突时,儿童过度模仿的比例显著增加。这些结果说明遵守规范的动机影响儿童的过度模行为,当遵守规范的动机降低时,过度模仿行为减少。
605-611

小学生领导力萌芽与发展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话语分析,探究了八个无领导小组八次讨论过程中领导力的萌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小学生可自发出现领导力行为,但只有两个小组会涌现出明显的领导者,并表现为独立领导和协同领导两种不同模式。对学生和教师行为的综合分析显示,学生领导力的形成与教师示范、反馈及同伴互动存在密切关系,这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612-617

大学生情绪智力和班级人际网络对适应性的影响机制:多层中介效应模型

摘要:以国内7所大学、20个教学班、646名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收集数据。运用1-1-1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大学生情绪智力、班级人际网络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适应性与情绪智力、班级人际网络的点度中心度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可正向预测大学生适应性,情绪智力可正向预测大学生在班级人际网络的点度中心度;(2)1-1-1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班级人际网络的点度中心度在情绪智力与适应性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618-624

日常前瞻记忆的年龄差异

摘要:在年龄-前瞻记忆悖论现象中,老年人完成日常前瞻记忆任务时,其表现优于年轻人的现象尤其引人注意。研究者一方面探讨了动机水平、责任心、生活状态以及外部帮助与提示等与主体有关的因素对这一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研究了任务本身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任务情境和任务性质的前瞻记忆年龄比较的结果,可以推断日常前瞻记忆年龄差异与任务的性质有关,而非任务的情境。将来的研究可通过元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手段进一步确定日常前瞻记忆年龄差异的机制。
625-629

亲子三角关系的性别差异

摘要:亲子三角关系指当父母发生冲突时,子女主动或被动卷入其中以降低或转移焦虑与紧张,从而形成的"父亲-子女-母亲"三人关系。通常包括三大类和六亚类,与儿童青少年的内外化行为问题等密切关联。在有关亲子三角关系的发生特点及其影响是否具有性别一致性的问题上,既有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这可能与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和性别角色观念的变迁等因素有关。国内大陆在该领域的研究近乎为零。未来需通过开展本土研究,细化人口学变量和综合运用多种测量方法与指标等厘清该问题。
630-635
心理科学杂志社会、人格与管理

网络新闻报道人物的社会分类:维度及对信任的影响

摘要:面对海量网络新闻,直觉或自动化加工过程在信息可信度判断中起重要作用,而与报道人物相关的社会类别信息是重要认知线索。本研究基于社会分类理论,探究网络新闻报道人物的社会分类维度及其与信任知觉的关系。以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取层级分类任务对预备实验中得到的128个人物群体词语进行分类,并用多维标度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网络新闻人物的社会分类涉及社会地位高/低,社会距离远/近,传统/非传统三个维度,且后两个维度对信任知觉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人们对网络新闻报道人物的认知方式,拓展了信任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636-642

人际控制感对合作行为的影响:一项囚徒困境的ERPs研究

摘要:社会困境中的合作行为是通过抑制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诱惑从而满足集体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研究采用囚徒困境游戏范式考察个体的合作行为,通过设置决策顺序操控人际控制感的高低,利用ERPs技术探讨了人际控制感影响合作行为的神经机制。行为结果发现:高人际控制感条件下个体做出合作行为的频率显著高于低人际控制感。ERPs结果发现:个体在高人际控制感条件下博弈时顶枕区所诱发的P2波幅更小,且右侧额区所诱发的N2波幅也更小。这表明被试在高人际控制感条件下感知到的不确定性更小,冲突控制水平更高,从而更能抑制利己诱惑,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
643-650

非故意损害下的过度补偿效应

摘要:个体的补偿和报复行为是人际损害领域的研究重点。本研究通过将损害者和受害者置于同一情境,揭示了非故意损害中的过度补偿效应。实验包括虚拟和真实两种非故意损害情境,损害方式包括经济损失和肉体伤害。组间变量是损害者、受害者和中立者三种角色,因变量是被试在分配任务中留给搭档或自己的分数或金钱。结果表明,在阅读或经历了相同的非故意损害事件后,损害者补偿给受害者的分数和金钱会显著高于受害者留给自己的数量,即过度补偿效应。
651-657

社会信念的自信判断:自我一致性模型的验证

摘要:采用重复测验的自信判断范式,检验自我一致性模型。项目一致性与项目共识性的分析表明:被试从大量共享的信念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正误判断,自信判断则基于各个样本信念的一致性,并反映新样本做相同判断的可能性;建立在代表性样本上的判断有更高的一致性或共识性,信念建构的反应时更短且自信更高;项目一致性与项目共识性存在交互关系:高一致性的判断也是高共识性的判断。结果验证了自我一致性模型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存在。
658-665

气质与眼动控制的关系

摘要:研究采用眼动追踪和问卷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气质和眼动控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眼动实验为2(眼跳方向:朝向眼跳和反向眼跳)×2(任务类型:重复眼跳和转换眼跳)组内设计;气质类型分数用《气质类型测试量表》测量。结果表明,气质特征分数与眼动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不同气质类型(神经活动类型)在抑制过程和任务重置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相互作用模式。具体而言,神经活动强度是一个基本维度,它与认知控制的抑制功能和转换功能都有着密切联系;而神经活动的灵活性和平衡性则分别是转换功能和抑制功能的重要条件。
666-671